賽迪顧問2007年10月發布了《跨國零售業在華投資及個案分析》研究報告,該報告指出零售業日漸成為跨國企業來華投資的熱點領域,其投資項目數和投資額均保持持續上升的趨勢,并已成為中國增長速度最快的行業。這表明,在以消費為代表的內需成為拉動中國經濟增長引擎的環境中,跨國企業對中國零售業的關注還將持續升溫。

跨國零售企業紛至沓來,投資熱情高漲
賽迪顧問研究結果表明,目前,跨國企業在華投資呈現出投資力度大、投資項目領域分布廣、投資區域集中等特點。從投資項目數上看,跨國企業在2004—2006三年中對批發零售業的投資項目分別為1700個、2602個、4664個;從投資額上看,2004—2006年跨國企業對批發零售業的實際投資額分別為7.4、10.39、17.9億美元,零售業成為近三年來外資投資規模增速最快的行業。
競爭格局復雜,競爭結構呈“三足鼎立”
當前跨國零售業在華面臨的競爭格局主要表現為:一是跨國零售業巨頭在華經營效益好于內資;二是本土零售企業成長迅速;三是個體零售商、便利店、無店鋪式商鋪等小型零售業態日漸成熟;四是零售產業鏈條錯綜復雜;五是由于大城市市場飽和度高,零售企業紛紛增加對二、三級城市,甚至是小城鎮的關注度。
賽迪顧問分析認為,當前跨國零售業面臨的業態競爭形勢呈現出如下特點:一是百貨店、標準超市逐步走向品牌化、特色化,一定時期內仍是商業發展的主要業態;二是大賣場、便利店成為商業發展的熱點業態;三是現代化的購物中心也初具規模;四是專業店、專賣店憑借品牌多、品種廣、服務好的優勢進一步向全國市場縱深發展。
當前,中國零售業的競爭結構主要由外資競爭源、本土競爭源、業態競爭源三者構成,它們根據各自不同的市場特點和優劣勢推動著中國零售業朝著多樣化的方向迅猛發展。伴隨著中國零售業的開放以及巨大的利潤吸引,諸多國際零售業巨頭紛紛來華投資,這些跨國零售企業不僅在國際市場上一較高下,而且在中國的競爭也愈演愈烈。與此同時,它們也受到本土零售業快速成長及業態形式迅速豐富所帶來的巨大競爭壓力。這直接導致當前零售業各競爭主體正經歷著激烈的并購、淘汰和合作的態勢。

跨國零售業在華投資前景看好
從市場規模看,賽迪顧問預測,由于跨國零售企業持續在華投資,預計2007年跨國零售企業將在華投資75億美元,增幅為15%;2008年跨國零售企業將在華投資79.8億美元,增幅為6.4%。
從投資與獲利區域看,賽迪顧問預測跨國零售企業將繼續加大對華東、華北、華南、華中的投資力度,而西北和西南地區也將迎來新的投資熱潮。從獲利預測上看,跨國零售企業在華東地區的獲利額將占到全國的1/3;而華北、華南及華中地區比例均超過10%;西北地區發展比較落后,占全國比例不到5%。
賽迪顧問對沃爾瑪在華發展歷程的研究表明,沃爾瑪在華的發展分為三個階段:進入階段、整合階段、擴張階段。這三個階段是以中國零售業環境的變遷及沃爾瑪在華戰略調整為背景的,這些階段表明了跨國企業在華投資均面臨共性的問題。例如物流系統的整合、本土化戰略的實施、競爭環境的嚴酷、店鋪分布的弱勢、對多元化消費需求的滿足度等,這些問題從不同層面制約著跨國零售企業在華的發展軌跡。但是,由于跨國零售企業自身所具備的各種優勢及中國經濟的增長,也使其能夠盡可能地規避風險,在各自的發展階段取得不同的收益。
賽迪顧問認為跨國零售企業在華投資和經營,一要時刻關注中國關于零售業的相關政策變化。在中國,零售業是過度競爭性行業,相關企業數目眾多,尤其需要政府及時的調控。當前,中國政府將為零售業創造一個公平的競爭環境。尤其把重點放在掃除政策障礙,掃除零售業發展中的障礙等方面。二要穩定上游供應源和滿足下游消費者的多元需求。三要完善配送中心和物流系統。
因此,跨國零售企業來華投資必須采取以下策略:利用國內原有的物流系統和信息系統;自己投資建立獨立的物流和信息系統;充分利用并整合國內和自身的物流系統;要謹慎控制投資規模并選擇投資區域;要不斷調整策略,徹底實施本土化戰略;要加強并購重組后的整合;要充分發揮自身優勢,規避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