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農村有的位于山區,布局分散,生態環境脆弱;有的位于平原,多良田和基本農田,人地矛盾突出。若把建設重點放在行政村甚或自然村,對山區而言,勢必導致建設成本高、生態效益差;對平原而言,必然出現雜亂無章和違反國家土地政策現象。因此,北京的新農村建設重點要放到小城鎮和中心村上,當前尤其要建設好小城鎮。

當前北京市小城鎮建設中的主要問題
鎮域經濟不發達,對新農村建設的帶動作用不強
北京小城鎮鎮域經濟要遠遠低于上海、浙江等地區,對周圍農村的輻射帶動作用不強。在鎮區產業結構上,北京第一產業所占比重仍然很高,二三產業不夠發達,吸納農村富余勞動力的能力有限。從北京郊區建制鎮近5年來從業人員產業結構的變化來看,第一產業所占比重基本沒有變化,說明北京郊區建制鎮的非農產業發展緩慢,只在二、三產業之間有些調整,對轉移農村富余勞動力所起的作用有限。
投資不足,制約著小城鎮的進一步發展
隨著新農村建設的日益高漲,有限的資金大量投向農村。2006年北京市政府固定資產投資郊區與城區的比例達到了52:48,對郊區的投資首次超過了城區。這種傾斜投資從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農村的基礎設施,但未從根本上解決“三農”問題。一是農村經濟難以在“注血式”投資方式下形成長效增長機制,二是農民增收的途徑并未隨之多元化。相反,小城鎮這一區域增長極卻因為資金大量流向農村,得不到有效發展,對周圍地區的帶動輻射作用被嚴重削弱。并且,鎮政府不是一級完整預決算財政單位,所得稅收須上繳縣區財政。鎮里所需費用一般是縣財政分發的人頭經費,以及超收提成,而這些費用一般只夠日常運轉,很少可投入城鎮基礎建設上。再加上小城鎮的投融資體制比較單一,主要依靠政府投資,在政府投資不足的情況下,小城鎮的發展受到嚴重制約,對新農村建設的輻射帶動作用也將大打折扣。
小城鎮建設缺乏特色,房地產開發成為小城鎮的主業
小城鎮建設缺乏特色,特別是中心鎮,有條件和沒條件的都在大搞房地產開發項目。一些區位優勢明顯的中心鎮如小湯山、西紅門、北七家房地產開發確實收到良好效果,既吸引了大量城市人口,減輕了城市壓力,又發展了本鎮經濟,增加了就業,富裕了農民。但有一些小城鎮卻利用戶籍政策、土地政策搞房地產投機,把房地產開發作為了投融資手段,最終資金沒籌來,項目沒拉來,小城鎮的三大功能(即發展經濟、帶動輻射周邊農村、增加農民就業渠道,吸納和轉移農村剩余勞動力、帶領農民致富增收,聚集人口和企業等經濟資源的功能)沒有有效地發揮,沒有發揮小城鎮在新農村建設中應有的作用。
關于小城鎮建設的幾點建議
加大小城鎮投入,拓寬建設資金多種渠道
把新農村建設的投資重點轉向小城鎮,避免“雨打沙灘點點坑”。由于小城鎮的經濟基礎薄弱,單純依靠市場的力量難以吸引足夠的資金,應加大中央和地方財政相對集中地向小城鎮基礎設施的投入,特別是在新農村建設投資收效不大的情況下,政府應考慮將資金轉向小城鎮,發揮其應有的示范帶動作用。同時,本著“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注意引導農民對直接受益的小城鎮基礎設施投資投勞,吸引各種社會資金參與小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建立政府引導、農民和集體投入為主體,社會力量多方支持,合理、穩定和有效的小城鎮建設資金投入機制。
繁榮小城鎮經濟,構建新農村建設區域增長極
小城鎮的核心問題還是經濟發展,應立足當地資源條件、環境優勢、人文特色等,繼續調整農業結構,積極發展畜牧養殖業,大力發展小城鎮二、三產業特別是農產品加工業,最終使小城鎮形成人口集聚、經濟發達的區域增長極。一方面要引導鄉鎮企業把適合于在小城鎮發展的產業和產品向小城鎮集中;另一方面,城區要在加快產業升級的同時,把技術成熟、產品成型的勞動密集型、資源密集型產業,采取技術轉移、設備轉移、兼并聯合、設立子公司或建立新廠等形式,向小城鎮轉移。
結合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要求,小城鎮發展務必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推進小城鎮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培育發展具有地方優勢的特色經濟和支柱產業,重點加快勞動密集型產業的發展,大力發展金融服務、信息咨詢、連鎖經營、物流配送等現代服務業和觀光旅游業。
重視小城鎮規劃,引領“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新農村建設
規劃在發展中居于龍頭地位,小城鎮發展離不開規劃水平的提高。同時,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的即將實施,小城鎮規劃作為其重要的組成部分被提上了日程,要加強小城鎮規劃、遵照規劃建設小城鎮的意識。根據改造鎮中村、合并小型村、縮減自然村、拆除空心村和節約村莊占地總量的要求,優化小城鎮布局規劃,優化配置生產、生活、生態空間,合理布置教育、醫療、文化等服務設施,并與小城鎮外部的基礎設施、生態環境、交通道路、產業園區、水利設施等專項規劃相銜接。最終在小城鎮規劃的引領下,使新農村建設和小城鎮發展形成良性互動的局面。
整合小城鎮資源,形成城鄉互動的新農村建設格局
小城鎮發展需要按照綜合協調、政策集成的要求,整合規劃、建設、國土、農業、交通、水利、扶貧、衛生等各部門的資源,把環境整治、精神文明、農房規劃、生態農業等職能工作加以統籌,形成合力,共同推進。在新農村建設的總體部署中,要堅定不移地加快小城鎮發展,引導人口向城鎮集中、產業向園區集中。通過小城鎮增長極的建設,組織和帶動新農村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