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技術交易促進中心直屬于北京市科委,是北京地區促進技術交易的專業服務機構。中心在市科委的領導下,以“創造高質量的技術交易進程”為目標,負責牽頭北京技術交易創新服務體系的建設,協同各類科技中介服務機構,為技術、技術產權和高新技術產品交易提供全程化、資本化、國際化服務。近幾年中心在促進北京技術轉移服務業發展方面,在科技開發市場化、科技成果商品化與高新技術產業化方面成績斐然,開展技術轉移服務數千項,技術交易額數十億。
日前,中心主任牛近明接受了本刊記者的專訪,就如何提供優質高效的服務,創造高質量的技術交易進程,談了自己的獨到見解和深刻體會。
建立北京協同創新服務聯盟促進技術轉移服務業規模化發展
中心作為市科委下屬的技術轉移服務機構,是“北京協同創新服務聯盟”的依托單位。市科委根據北京市委、市政府的指示,指導中心聯合科技中介服務機構與研發服務機構等各類服務機構,在原有的“北京技術轉移服務聯盟”基礎上成立了北京協同創新服務聯盟。聯盟是政府引導下調動社會創新服務資源,市場化運作的協同創新服務組織,能夠圍繞企業的創新需求提供一條龍服務,可以說是創新服務的集散地,是順應創新需求而形成的一種新型的創新服務組織形態。
牛主任告訴記者:“聯盟是在協同商務信息的前提下,由多家具有一定品牌聲譽的各類專業中介服務機構組成的,涵蓋了創業投資、企業集團、銀行等金融機構、研究院所、高校、科技園區、知識產權服務機構和技術經紀人等,已成為一支高質量、高效率的社會化服務團隊。通過各種契約而結成的優勢互補、風險共擔、要素雙向或多向流動的網絡組成的有機體系。在技術交易服務的整個生命周期中,對技術成果的先進性、成熟度進行鑒別,都需要聯盟中特定的專業機構來完成;市場前景預測、財務真實性以及技術或產權所屬的判別,乃至后續引入風險投資、政府科技扶持資金申請、上市的財務顧問等事務,也需要聯盟中相關的法律、會計事務所辦理。”
目前聯盟已形成了較為完善的工作機制,成員達百余家,聯盟通過中心管理的“中國技術交易網”使技術交易各方共享信息資源,實現信息效用的最大化。聯盟以其獨特的運作模式,成功地實現了從技術交易服務平臺的海量信息中篩選優質項目,并解決了網上信息溝通和個性化服務的銜接問題,成為國家科技部全國技術交易服務聯盟的試點。下一步聯盟將在現有工作基礎上進一步探索市場化運作機制,增強服務信譽、提高服務質量,將聯盟逐步打造成為高效務實的“業務聯盟、戰略聯盟、信用聯盟”。

組織實施技術轉移服務專項提升技術轉移機構的整體服務能力
為了適應科技創新的需要,引導技術轉移服務機構創新服務模式,提升服務能力,促進技術轉移服務業的發展,更好地為建設首都創新型城市提供支撐服務,牛主任介紹說,從2005年開始,北京市科委在“北京現代服務業促進主題計劃”中設立了“技術轉移服務”專項,中心是專項的具體實施單位。三年來專項共支持了108家技術轉移服務機構,支持資金總額共計2000多萬元,總結推廣了六種典型服務模式,推廣了“科威國際”、“農科院飼料所”等一批優秀技術轉移品牌機構,帶動科技中介機構提升整體服務能力,推進北京地區技術轉移服務業的發展。
知識產權保護是技術轉移服務的重要環節
牛主任認為,知識產權的保護是技術轉移的關鍵環節,中心的主營業務是技術轉移,技術轉移是基于技術知識的轉移,知識產權也就成為我們工作中的重要環節。從技術交易角度來講,為避免知識產權侵權或糾紛,對技術成果到現實生產力轉化的整個過程,中心都可以提供相應的知識產權服務。如在交易的前端——交易方形成知識產權,中心會及時提供知識產權咨詢,如果要轉移的項目還沒有申請知識產權方面的保護,中心會協助其完善知識產權保護后再進行轉移;如果是交易后與企業聯合形成知識產權,中心也會提供必要的服務;此外,對交易后,在轉移技術的基礎上進行二次開發形成的新知識產權,或者可能聯合轉讓方共同開發形成新的知識產權,中心還可以提供進一步的知識產權服務。
牛主任向記者介紹說,目前中心在市科委的領導下,正在構建“知識產權創新服務平臺”,平臺除了具備信息檢索和咨詢等方面的功能外,還可以對科技計劃項目的知識產權狀況進行監測分析,為企業提供專利預警分析等公共信息服務和針對客戶需求的個性化服務。牛主任表示,中心已經聚集了一大批知識產權相關的中介機構,掌握了豐富的服務資源,將形成科學、高效的專業化服務體系,為企業的創新營造良好環境。
二次開發是成功實現技術轉移的有效手段
將科研成果轉移到企業,以企業為主體完成科研成果的二次開發和產業化的工作,能夠使技術根據市場需求迅速轉化為經濟效益。為鼓勵企業加大二次開發的投入,北京市科委在“北京重點產業技術競爭力提升”主題計劃中設立了“企業引進消化吸收與再創新”專項,重點支持企業引進國外、國內大學和科研院所的技術,通過產學研結合的方式進行消化吸收再創新,并形成新的自主知識產權或技術標準。
牛近明主任介紹說,中心作為此專項的組織單位,做了大量的工作。專項實施三年來共支持了110家企業,市科技經費總投入近5000萬元,總計形成500項新的知識產權和項技術標準,增進了社會各界對知識產權和自主創新的了解與重視。同時在專項實施的過程中還挖掘了一批典型企業,總結了六種典型模式,并組織了一系列的宣傳活動進行推廣,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帶動了更多的企業效仿,通過“吸收→創新→再創新”的途徑不斷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從而推動企業進入良性循環的軌道。
眾所周知,北京是全國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最集中的城市,擁有全國最大的技術市場。為了進一步激活首都的豐富科技資源,牛近明主任介紹說,市科委于2005年啟動了“北京市科技研發機構自主創新”專項,兩年來共投入1200多萬元,用于支持研發機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結合的自主創新的機制與模式進行研究開發或成果轉化活動。通過這個專項的實施,積累了豐富的研發機構自主創新經驗,并進行宣傳推廣,產生良好的示范效應,促進了研發產業的發展及創新能力提升,也達到了我們預期的效果。
資本運作促進技術成果轉化
牛主任強調說:“技術市場、產權市場、證券市場是技術轉移鏈條中不可或缺的環節,它們之間可以是上下游關系。技術只有轉化為產品,才能真正實現自己的價值,而這與資本的參與密不可分,因此,中心提出了科技成果資本化的理念。”近年來北京技術交易促進中心已經不再局限于傳統的“技術轉讓、技術開發、技術服務、技術咨詢”業務,而是根據社會及企業需求,采取技術入股、科技企業股權買賣等多種途徑,實現核心技術的資本化。
目前資本市場和技術市場之間存在某種程度的脫節,技術轉化配套能力不足是限制技術交易發展的外部原因。從技術產權交易的實際情況看,國有企業產權交易占據了交易量的絕大部分,而作為技術創新生力軍的中小科技企業,盡管急需投資,卻因其未來市場開發和投資回報的不確定性因素較多,其增資擴股的成功案例還不多,這表明目前技術產權交易模式有待進一步探討。
對于2008年,牛近明主任有太多的期待和展望,他表示:“中心將繼續在市科委領導下,以市科委的科技工作思路為指導,以需求為導向,依托北京協同創新服務聯盟,圍繞技術創新的全過程開展服務,創造高質量的技術交易進程,為建設創新之都做出我們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