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8月8日,是第29屆北京奧運會開幕倒計時1周年的日子,也是首屆中國品牌節誕生之日。8月29日,北京工業品牌展拉開帷幕 ,“品牌”儼然成為北京8月的主題。

人們對品牌并不陌生,品牌是“好酒不怕巷子深”,“品牌是產品”、“品牌是商標”、“品牌是廣告燒錢”,不同時期、不同的人和企業對于品牌有不同的理解。在經濟全球化日益發展的今天,人們對于品牌的認識也在發生著變化,很多人已經意識到 “好酒也怕巷子深”。著名營銷學者菲利普#8226;科特勒曾經說過,塑造品牌是企業應對價格戰最有效的策略。中國品牌節秘書長王永先生這樣認為:品牌是國家綜合國力的集中體現,一個國家經濟崛起的過程就是本國品牌發展壯大的過程。品牌是民族產業的核心財富,是企業進軍國際市場的通行證,是產品打開國際市場的敲門磚。
愈演愈烈的市場競爭使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塑造品牌對企業的緊迫性和重要性。但是,如何塑造品牌?企業如何完成從產品到品牌到強勢品牌的蛻變,這是不少企業都要面對的問題。人們津津樂道地講述著可口可樂的品牌神話,有人說,可口可樂即使所有的產品全部燒掉了,只要有可口可樂的品牌在,它依然可以風靡世界,可口可樂已經不僅僅是一個碳酸飲料,沒有人可以低估可口可樂在人們心中的位置。三星也創造了世界品牌的一個奇跡。她們的成功都離不開奧運的影響,面對北京2008年奧運的機遇,北京的企業如何利用北京2008年奧運的優勢,建設自己的品牌,賈慶林主席曾經提出“借奧運東風,鑄世界名牌”。
2006年1月北京市工業促進局、北京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等九個委辦局共同制定了《加強北京工業品牌建設的措施》推進北京市工業品牌建設。《措施》的出臺加大了市、區縣兩級政府對品牌建設的支持力度,極大地調動了企業創名牌的積極性。北京市工業促進局副局長常青說,品牌是地區經濟實力的標志,是一個重要的抓手,工促局各方面的工作都與北京工業的品牌建設緊密地結合在一起,這與北京工業發展高端、高效、高輻射的產業定位是完全一致的。
目前,北京工業32家企業的38個品牌屬于在有效期內的中國名牌,30家企業的31個產品商標獲得中國馳名商標稱號,在有效期內的北京名牌99個。2006年當年全市工業有15家企業17個產品獲得中國名牌稱號,9個產品商標獲得中國馳名商標稱號,是全市工業爭創國家級名牌取得重大突破的一年。今年年初工業促進局在對全市工業企業進行分析的基礎上,初步確定了《北京工業扶持優勢企業三梯隊名單》,將一批符合北京工業產業發展方向、有規模、有潛力的企業列入三個梯隊。
各區縣也爭相打造自己的品牌,順義區以打造“品牌經濟、活力順義”為目標,牢固樹立“品牌鑄就優勢、形象集聚財富”的理念,通過大力實施品牌發展戰略,堅持培育名牌、發展名牌、壯大名牌、集聚名牌,品牌經濟發展成效顯著。截至目前,全區擁有中國馳名商標7件,北京市著名商標27件;中國名牌產品4個,在大力培育自主品牌的同時,成功吸引了一大批世界知名品牌匯聚順義,目前全區三資企業達到660家,其中世界五百強企業就占32家。特別是以燕京啤酒、匯源果汁、曲美家具、順美服裝為代表的都市工業品牌發展,在全區品牌建設中占居領先和主導地位。
為了更好的促進北京市的品牌建設,促進企業緊抓奧運機遇推廣自己的品牌,本刊開辟了“品牌北京”欄目,講述北京的品牌故事,研究企業成功的方略,為那些在品牌建設過程中 “實事”做得多, “務虛”講得少的企業家做一點“實事”。本期推出“亞都、益泰等,介紹他們在品牌建設過程中的經驗,希望對企業有所啟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