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自上海、深圳兩個證交所成立以來,上市公司開始對外披露財務信息。隨著我國有關機構發布實施一系列法律、規則,并規定了公司信息披露的原則要求和內容體系,財務信息披露工作不斷完善,信息披露的質量也穩步上升。但是,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中還存在不少不規范的現象,例如近年來有的上市公司連年對財務成果進行追朔調整,或者進行重大會計差錯更正,致使財務成果不實。有的公司應披露的重大會計事項不予披露或披露不充分。嚴重損害了我國證券市場和上市公司的健康發展,也使廣大投資者蒙受了許多不應有的損失和風險,因此規范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呼聲越來越高。
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存在的問題
1.有關上市公司的法規、制度亟待完善。①規范我國證券市場的根本大法《證券法》雖然已經出臺并實施,但有些規范仍然采用“試行”、“暫行辦法”的形式,明顯帶有過渡色彩。②有關上市公司會計制度不規范。我國上市公司的會計處理執行財政部發布的《股份有限公司會計制度》和“現金流量表”、“資產負債表日后事項”等幾個具體會計準則,使上市公司對外公布的會計信息的透明度得以加強,但隨著證券市場的擴大,現行會計制度中有些規定仍有些滯后。一是某些新情況、新業務,在會計處理上仍有待于進一步規范;二是上市公司會計制度太分散,不易全面執行;三是與國際會計準則不一致,跟不上我國證券市場向國際化邁進的步伐,不利于我國企業在國際資本市場上融資。
2.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制度不規范。現行會計信息披露制度不集中規范,散見于各種規定之中,操作難度大。我國目前制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法規的有關機構有全國人大、證券委、證監會、財政部和其他機構等,令出多門,管理不統一,從而導致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缺乏統一性。信息披露制度經常變動,不易操作執行,給會計信息披露出現不真實現象有機可乘。
3.上市公司會計行為不規范。上市公司會計行為的不規范,造成了其披露的會計信息的質量不高。①企業管理當局出于經營管理上的特殊目的,蓄意歪曲或不愿披露詳細、真實的信息,低估損失,高估收益,這方面的信息造假行為在當前我國證券市場上屢見不鮮。②我國絕大多數上市公司已經基本能夠做到在規定時間披露業績報告,但對重大事件的披露仍不及時。這就降低了會計信息的預測價值和反饋價值,降低了會計信息的相關性。③許多上市公司在信息披露中對有利于公司的會計信息過量披露,而對不利于公司利益的會計信息披露,常常不夠充分,甚至三緘其口。④證券監管部門一再強調上市公司必須在其指定的新聞媒體上發布信息,然而仍有個別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缺乏公平性,不分時間、場合、地點隨意披露會計信息,有些上市公司的有關重要信息(如業績、分配方案、重大資產重組方案等)尚未公開披露,市場上一部分人已了如指掌,有些上市公司甚至擅自公布涉及國家經濟政策方面的重要信息,助長了股市的投機性,有些上市公司公布的會計信息朝令夕改,讓投資者無所適從。
4.會計師事務所執業不規范。會計師事務所作為上市公司會計信息真實性的鑒證者,在市場信息披露中發揮著獨特的作用。投資者能否得到可靠的信息,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注冊會計師的意見。在過去的幾年中,惡性的虛假報表案件接二連三,極大的傷害了投資人的信心,“紅光實業”、“瓊民源”、“銀廣廈”、美國“安然”等重大案件中,負責審計會計師事務所扮演了很不光彩的角色,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我國注冊會計師執業中存在的最主要問題就是風險意識淡薄。盡管監管部門對注冊會計師的違法執業有著嚴勵的處罰措施,但在實際生活中,一些注冊會計師依然不能規范執業。此外,注冊會計師的執業環境亟需治理規范。總之,注冊會計師的技術素質和職業道德還需進一步提高。
5.公司治理制度不夠完善使財務公開不能有效實施。公司治理制度不適應新的利益格局的要求,就使得破壞制度尋求利益成為一種深層次的需要。由于歷史的原因,我國上市公司治理制度還不很完善,權、責、利不對等,在已經實行市場經濟運作的情況下,隨著經濟管理者經營決策權的擴大,其相應承擔的經濟責任和風險也增大了。然而有許多企業管理者獲取的經濟利益與其對國家、社會的貢獻嚴重不對等。這也就形成了信息失真的深層次原因。
規范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的措施
1.轉變觀念,積極探索,按市場規律辦事。證券市場在我國是一種新型的、較高形式的資本投資市場形態,上市公司是現代企業管理中最高層次的企業經營管理形式,要試圖尋找證券市場發展規律,讓各種制度、規范能自覺約束、管理上市公司和證券市場,去除計劃經濟體制遺留下來的行政管理辦法,建立起真正規范化的市場經濟體制、現代企業制度和利益驅動機制。只有這樣,才能做到按經濟規律辦事,其他的一切措施只能建立在這個基礎之上才能真正取得實效。否則,采取的任何措施手段都將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這個問題得不到徹底解決。
2.逐步健全和完善證券監管法規和會計準則、會計制度。規范的會計體系是上市公司會計行為和會計信息的規范和準繩,只有先規范了上市公司的會計行為,才能生成客觀公允的信息,才談得上信息的披露和信息的質量高低。因此,建立并嚴格執行一整套科學的會計規范體系,是實行會計信息披露制度的基本前提。目前我國上市公司實行的會計規范使得會計處理規定不完備、不科學,很多問題沒有得到系統解決。一定要健全和完善以會計法、基本會計準則、具體會計準則、上市公司內部會計制度等一整套完備的上市公司會計規范體系并得以切實執行。
3.完善上市公司會計信息質量控制機制。目前我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質量控制機制由上市公司內部控制、注冊會計師控制和證券監管部門控制三個要素組成,通過它們正常有效地執行自己的職能及各職能間的相互制約,保證會計信息質量。上市公司內部控制結構由公司各相關部門組成,通過公司內部會計、審計、經營、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等職能部門和機構的職能作為來完成。必須合理有效的設置各機構和部門,遵循內部控制制度的有關原則,特別是不相容職位分立的原則,使會計人員真正發揮自己的監督職能。設置企業內部審計機構,其歸屬監事會而不是董事會的領導,使其真正發揮對企業會計業務的動態監督的作用。
4.完善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的各項規定,加強會計信息披露的監管力度。近年來我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制度體系已初步形成,雖然已經頒布的一些規范性文件,但是內容不統一、相對滯后且比較分散,不易全面執行,因此按市場規范的要求來講,我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體系還有待于進一步完善。其次,要改變多頭管理的體制。目前,我國對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的管理政出多門,權責不明,不利于對之進行統一有效的管理。必須參照國際慣例,對現行證券市場管理體制和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制度進行相應改革。再次,建立上市公司信息監查員制度。由中國證監會及其駐各地派出機構委派信息監查員到各上市公司,對上市公司信息的生成和披露加以監督,防止外界各個相關利益集團對會計部門的信息供給施加影響。信息監查員在企業中行使職權時應保持高度的獨立性,應與企業沒有任何相關聯關系。最后,有關監管部門要制定一套切實可行的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的監督管理辦法,對違規行為予以明確界定,對于業已頒布的法規制度,要加大執法力度,做到違法必究。使法治觀念深入人心。
5.加強注冊會計師審計制度的建設。按照國際慣例,世界各國都實行上市公司會計信息的注冊會計師審計鑒證制度。我國在實行這一制度過程中已經出現不少問題。要提高我國注冊會計師的審計質量和執業水平,必須采取以下措施:①改革目前會計師事務所體制,整治注冊會計師執業環境,制定行業自律準則,提高注冊會計師的風險意識。②嚴格遵守獨立審計準則。對會計師事務所和注冊會計師的審查形成制度,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審計質量。③應建立注冊會計師懲戒制度。只有這樣才能使注冊會計師的獨立審計成為上市公司會計信息質量和會計信息披露的可靠保證,保護投資者的利益,促進上市公司及證券市場的持續穩定發展。
6.提高財會人員素質,加強職業道德建設,搞好誠信教育。①要加強財會人員從業資格的后續教育工作,企業按照有關規定每年舉辦不得少于規定學時的培訓。使財會人員能夠不斷更新專業知識,了解有關法律法規,提高他們的從業水平。②加強會計職業道德教育,優化教育內容。教育應以職業道德教育為主,同時抓好誠信教育工作,提高財會人員的思想道德水平,從而提升會計信息供給者的職業素質。③嚴格處罰違犯職業道德的行為。應盡快出臺《會計職業道德處罰條例》,嚴格懲戒制度,對違反職業道德的行為要做到:違者必究,嚴懲不貸。
(作者單位:陜西省第十一建筑工程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