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車輛更新加快,二手車市場越來越火,二手車越來越新。對于工薪族來說,想要選購一輛貨真價實、稱心如意的二手車須注意以下五個方面。
1.要查找事故痕跡。許多二手車是因為出了大事故后才出手的,而原車主一般又會隱瞞這個事實。所以,查找事故痕跡很關鍵。一般來說,車輛事故都會表現在車的前部,而前部又是發動機等關鍵部位所在,因此要特別仔細查找前部的狀況。如觀察底盤的大梁是否對稱;固定電子風扇、水箱的螺絲有否重新開眼;擋風玻璃橡膠密封條是否被重新裝過;車內是否滲水;車蓋是否光滑平整、車蓋內側是否充填有大量的固化物;發動機固定支架有否被拆動過、一些焊接點是機械手焊接還是人工焊接等。通常來說,二手車都有一些問題,事故車最好別買,但車輛后部有事故痕跡對使用來說問題不大。
2.要檢查車身狀況。不能被車的外表所迷惑,要圍著車身耐心地多轉幾圈,仔細觀察擋泥板及車門下緣的銹蝕情況。一般來說,這些地方的板材在使用的第四年才開始銹蝕,銹蝕越嚴重說明使用年限越長。還要注意看車輛是否全車噴過漆,這點可以從發動機艙內緣的油漆顏色和車身顏色是否一致來判斷。因為汽車生產廠對車輛都是進行烤漆,而修補都是噴漆,這兩種方法是有區別的。如果該二手車是全車噴過漆的,很有可能是出過大事故。
3.要看發動機外觀與運轉情況。發動機是車輛的“心臟”,車況的好壞大多是指發動機狀況的優劣,即缸套及活塞、活塞環的磨損情況。一般來說,車況較好的發動機容易啟動,怠速運轉平穩,無不規則的抖動;油底殼、汽缸墊、火花塞等處無漏油、漏水、漏氣;排出的尾氣呈淡灰色。如果排出的尾氣呈黑色,說明化油器、高壓電路、點火角度、燃燒系統都有些問題;排出的尾氣呈藍色,說明活塞環磨損嚴重,機油串入燃燒室所致;如果排出的尾氣呈白色,且有水珠,說明汽缸墊密封有問題,冷卻水進入汽缸內。
4.要查看輪胎的磨損程度。車輛使用年限與行駛里程是成正比的,行駛里程越少車況越好。但出售舊車的人大多會將里程表調校到有限的數字,以表明車況優良。而輪胎是檢驗車輛行駛里程最有效的一個方法,磨損越嚴重說明行駛里程越長。一般來說,一個輪胎行駛到報廢約為4-6萬公里,一個輪胎大約在300-500元左右,而原車主都不會再花一大筆錢去買新胎裝上。所以,看里程表加輪胎的磨損情況大致可以判斷出二手車的整體車況。
5.要體驗車輛的行駛性能。判斷二手車車況優劣的最直接感受是車輛行駛的平順性。在試車時,行駛一段時間待發動機溫度到正常時,仔細聽聽發動機的聲音是否平穩,再頻繁地換擋,看加速和減速時車輛的反映是否順暢,變速箱同步器是否靈活。在寬闊路面上暫時松開方向盤,看車是否會跑偏。一般來說,汽車生產廠在車輛出廠時都經過高速平順性能檢查,到臨界速度也不會產生不正常的抖動。如果你在試車時,一旦高速車輛就發生不正常的抖動,尤其是方向盤抖動,則說明這輛車存在嚴重的綜合問題。
此外,識別車況優劣還有一個小竅門:查看所要購買的舊車內部操作部分的磨損情況,以離合器、剎車、油門踏板上的護套為例,磨損越嚴重的車況越差,反之車況較好。因為,有些地方原車主可以換新件,讓你難辯真偽。而這些踏板上的橡膠護套卻不會被注意,購買二手車的人也往往會忽視這些部件。即使有的車主對這些部件換了新件,反而是露了“馬腳”,可以將此作為“殺價”的又一條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