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政府上周宣布,禁止生產和出口含有有毒化學物質二甘醇成分的牙膏。而早在一個多月前,美國就宣布對此類中國產有毒牙膏采取行動,隨后日本和其他國家也以健康安全為由紛紛對中國牙膏進行限制。實際上,中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堅稱,二甘醇含量在15.6%以下的牙膏是安全的,并呼吁消費者莫為此驚慌失措。
但是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表示,即便是微量的二甘醇也會對人體健康有害,因此禁止在食品和藥品中添加這種物質。而中國方面表示,從未接到與含二甘醇牙膏有關的致病和致死投訴。
國際社會越來越擔心中國對出口商品監管不力可能會帶來各種安全問題,而牙膏不過是中國與其他國家因產品安全標準和執行水平差異而產生矛盾的諸多領域之一。
由于中國仍未建立一套有效的全國安全問題和疫病報告體系,因此難以獲得可靠的統計數據。不過近年來中國官方媒體屢屢曝光食品引發流行病,以及不安全產品或假藥造成的致病和致死事件。中國政府官員最近表示,國內各類商品有近五分之一達不到安全質量標準。其中水果罐頭、果脯和烤魚片存在的問題最嚴重,許多產品的細菌含量和添加劑超標。
中國的產品安全問題已遠遠超出食品和藥品范圍。中國質檢部門去年進行的一項抽樣調查顯示,23%的兒童玩具達不到政府于2005年實施的安全標準,其中某些產品的鉛含量過高。
隨著問題的不斷曝光,即使是在政府嚴格控制媒體報導的環境下,也已經引發一場中國消費者對食品和藥品供應安全及政府能否保護消費者不受其害的信任危機。
新華社今年早些時候組織的一次調查顯示,92%的受訪者表示擔心食品安全問題,78%的受訪者認為政府在這方面的執法力度不夠。
中國政府對此問題的監管一方面受到腐敗現象泛濫的制約,另一方面家庭小作坊式的生產商數量很大,其產品從個人護理、熟食到藥品等應有盡有,使質檢部門疲于應付。
中國在建立西方國家已普遍采用的產品問責和召回制度方面仍處于起步階段,關于產品責任的官司在中國甚為少見。雖然針對玩具和食品召回的規定預計最早將在年內實施,但除了汽車外,目前還沒有專門的部門負責處理召回事務。
中國領導人已將產品安全問題上升到政治高度看待。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State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新任局長邵明立曾經表示,食品藥品安全事關人民群眾身體和生命安全,事關社會穩定和諧。
中國國務院今年4月宣布,將擴大國家對食品和藥品安全的監督網絡,加強相關檢查,并建立一套應急機制。此外產品召回制度要在未來5年內到位。
一些情況下,某些中國公司之所以著眼于國內市場而不是出口,原因就在于國內的質量標準較低,監管也更松懈。永成化工(Yong Cheng Chemical Co.)駐廣東東莞的一位代表透露,減少玩具涂料中的鉛含量代價很高。如果按照國外的安全標準生產,公司就掙不到錢,因此才將眼光放在國內玩具廠商身上。
美國的相關規定會影響到國際市場。FDA的標準被許多國家借鑒。如果中國能像美國一樣強大,也可以掌握國際標準的決定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