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學研究告訴人們:在自然界,任何物種或個體都處于一定的生態系統之中,生態系統中的生物或個體之間,以及它們與環境之間,既有相互競爭、相互爭奪、相互制約的一面;又有相互利用、相互依賴、相互聯系的一面。可見,生物的進化不是一種孤立的、單一個體或種群的單獨進化,而是生物與生物、生物與環境之間多個體相互作用的協同進化。
對于企業來說,企業也有新陳代謝、也有誕生、成長、興盛、衰亡的過程,同樣可以看作是一個生命體。這個生命體與其生存環境中的不同個體也是保持著協同發展的關系。
與競爭者的協進化
對于企業來說,壟斷所有市場、一家獨大無疑是無數企業夢寐以求的。但是,完全沒有競爭對手一定是更好的嗎?從協進化的觀點看,未必。
在生態學中,捕食者與獵物是一種捕食關系,也可以看作是一種競爭關系——對于被捕食者來說,競爭的敗者成為對方的盤中餐。那么,是否捕食者消失,對被捕食者就一定是有利的呢?并非如此。美國亞麗桑那州曾為保護黑尾鹿(Odocoielus ne-mionus),大量捕殺美洲獅和狼,導致鹿群過度增長。不到20年,草場嚴重破壞,大批的黑尾鹿因饑餓和寒冷而死亡。事實都說明,捕食者與獵物的相互關系是一種復雜的協進化關系,作為天敵的捕食者是獵物發展進化不可缺少的生存條件。
狼捕食鹿,跑得慢的鹿不斷被捕食,生存壓力使鹿必須不斷提高奔跑速度,鹿群整體的速度也就越來越快;對于狼也是如此,跑得慢的狼由于沒有食物,不斷被淘汰,生存壓力使狼必須不斷提高速度,狼群整體的速度也越來越快。可見,鹿、狼的相互競爭使鹿的種群、狼的種群都在這種協進化中進化為速度更快的種群。
企業之間的相互競爭也會促使企業個體不斷創新、不斷發展,企業種群則不斷進化到一個更新、更高的階段。而那些沒有競爭對手的企業,感覺不到進化的壓力,時間長了以后,各種能力都陷于衰退或停滯,一旦環境改變,可能會遭遇滅頂之災。例如長期由國家保護的一些壟斷企業,養尊處優、觀念保守、不思進取,一旦國家放手讓其進入市場競爭環境,其生存能力是很差的。
不但如此,企業還可以實現與競爭對手合作性質的協進化。例如扎堆,眾多的競爭對手聚集在一起,相互之間無疑是競爭的關系,但由于店多成市,吸引了大量的客流人流,對每家企業來說又是有利的。中關村就是如此,柜臺和門臉的集中涌現引致“店多成市”,形成了以電子一條街為代表的IT產品市場,在集市中,眾多商家既相互爭奪——你多我少,又相互依賴——共同吸引客戶。又如,一個行業的競爭者增多、整體規模擴大后,可能由于對生產要素的需求增大而使要素價格提高,或者由于市場的競爭程度的加劇而給單個企業的生存和發展造成不利;但也可能會由于該行業的基本設施、經營渠道、貿易條件以及行業組織的改進和完善而有利于該行業單個企業的發展。
與消費者的協進化
在企業生態中,是誰在評判、選擇、接受、否定企業,決定企業的命運呢?是消費者。消費者是產品價值鏈的最后一環,是購-產-銷中多米諾骨牌的最后一環,任何商品、任何企業,缺失了這最后一環,沒有最后一環來埋單,或遲或早會被淘汰出局。
可見,消費者決定企業的生存,對企業構成的強大的進化壓力。能得到消費者選擇、適應消費者需求、偏好的就能生存,否則就是淘汰。企業在這個過程中提高了能力、改善了服務、增進了質量,對其長期、穩定、持續的發展是有利的。即使是苛刻的消費者——越苛刻的顧客越會形成更大的進化壓力。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但企業對消費者的適應絕不是機械的、片面的。企業對消費者也可以有深刻的影響,就像生物對環境也會形成重大影響一樣。海飛絲是如何影響消費者,培育市場的?早先,頭屑對消費者并不算是什么大問題,而海飛絲通過廣告宣傳,反復突出頭屑影響工作心情、影響團隊合作、影響別人對自己的印象——海飛絲的廣告語強調:“你不會有第二次機會給人留下第一個印象。”成功的改變了消費者對頭屑的態度,當然這種改變對于企業的發展是有利的。這是企業反作用于消費者,與消費者實現“協進化”的典型案例。
與員工的協進化
企業是員工的衣食父母,員工必須適應企業的發展。但另一方面,員工也是企業的財富,員工的創新會為企業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從而促進企業的成長,這是無數事實已經證實的。但在現實中,尤其在國內,由于勞動力供給豐富,真正能夠深刻的認識到這一點,真正做到尊重員工、愛護員工、讓員工具有主人翁精神和創新動力的卻少之又少。
近幾年最為耀眼的Google,被稱為是實現員工與企業協進化的進化實驗室。在這里,企業員工與員工之間努力消滅層級,資源和權限要靠自由競爭爭取,員工甚至可以沒有被固定指派的任務。Google認為,員工是企業的財富,只有視員工為伙伴,通過激發員工的自主、自愿創新才能獲得真正有效的創意和真正頂尖的產品。
在各種管理學教科書中頻繁出現的3M公司,也允許員工嘗試一些「違反本性」的活動,它允許科技人員有15%的時間花在自己選擇和主動提出的計劃上,藉由制度上對員工的寬容和對創新的刺激,讓員工不斷超越自己。3M認為員工的活力是企業維持生命活力的原動力.
與供應商的協進化
企業與供應商之間也是一種協進化關系,供應商在一定條件下也能對企業產生非常重要的作用。忽視這一點可能影響到企業的長期利益。
現在一些大的超市、家電賣場,片面利用自己的壟斷優勢地位,過分擠壓供應商的利潤空間,雙方對峙甚至不時以沖突形式表現出來——例如沸沸揚揚的家樂福與炒貨企業口水論戰,國美與家電供應商之爭等,這實際上都是優勢企業片面認知自己的優勢地位,關注不到與供應商的協進化關系,濫用壟斷權力的行為。
一種生活在非洲的蝙蝠,以吸食其他動物的血液為生,如果兩晝夜不進食就會餓死;一只飽餐后的蝙蝠會把剛剛吸食的血液吐出一些來喂食那些瀕臨死亡的同伴,盡管它們沒有任何親屬關系。生物學家發現,這種行為遵循著一個嚴格的互惠規則,即蝙蝠們不會繼續向那些知恩不報的個體饋贈血液。在企業與供應商之間,更多的也應該是一種互惠關系,而這種互惠對于雙方的長期協進化都是有利的。誰能保證企業的優勢是永久的呢?在環境變化時,比如資金緊張,競爭者增多企業有所求時,可以想見,以前濫用優勢地位、冷酷對待供應商的是不可能得到供應商的合作響應的。所以,企業應該追求的是一種共贏、互惠的協進化,而不是千方百計的壓縮供應商的利潤空間,讓雙方成為一種單方的適應選擇關系。
與主管部門的協進化
對于主管部門來說,企業是被選擇者,企業必須適應主管部門的要求,在主管部門允許的政策空間中運作。舉個最極端的例子來說,在改革開放前,由于主管部門沒有允許私營企業存在的政策,私營企業就無從產生。改革開放以后,政策松動,才有了私營企業的蓬勃發展。
但同時,企業與主管部門之間也是一種協進化關系,企業也有影響主管部門決策的一面。比如隨著私營企業的發展,私營企業創造的產值價值增加、主管部門稅收增多、全社會就業機會增多,這使主管部門越來越不能忽視私營企業帶來的巨大利益,所以不斷放寬對私營企業的限制,使私營企業在數量方面、進入領域方面、雇用人數方面等都有擴展。這種政策變化便利了私營企業發展、增進了普通民眾的福利、主管部門也獲得了民眾更大的支持。
與環境中其他個體的協進化
在企業的生存環境中,除了消費者、競爭者、供應商等之外,還有其他的很多個體。企業也可以實現與這些個體的協進化。這種協進化主要表現在以下一些方面:
·模仿。擬態現象是生物界中的明顯的模仿協同進化行為,指動物在形狀、色澤、斑紋等外表特性上與其他生物或非生物相似的現象。英國自然學家貝特思(Bates)發現,在亞馬遜平原中,分布在同一地區的許多不同種類的蝴蝶體色和斑紋彼此極其相似,他認為這是無毒的蝴蝶在自然選擇下“模仿”體內有毒素和具有警戒色的種類而導致的結果,而選擇壓力的作用者是捕食蝴蝶的鳥類。
企業協進化中也存在大量的模仿協進化行為。30前的中國,沒有麥當勞、肯德基之類的快餐餐廳,當外商來到中國開拓市場后,迅速被國內企業模仿,所以有了蒸功夫、馬蘭拉面等類似餐廳在中國的大量出現。
·合作。在低等植物中,地衣就是真菌和藻類的合作共生體。真菌用自己的身體包圍著藻類細胞,因此減輕了外界對藻類的傷害;同時,真菌又從藻類細胞中吸取有機物,而藻類則從真菌的菌絲中取得水分和礦物質。真菌和藻類的合作共生,可以抵御惡劣的環境。
企業也在與其他個體開展各種形式的合作,實現共同進化。諸如技術引進、銷售代理、生產外包等都是典型的合作行為。
·互惠。在根瘤菌與豆科植物之間,存在著互惠關系。根瘤菌能夠把游離的氮轉變成氮化物,為豆科植物提供合成蛋白質的原料;反過來,根瘤菌又從豆科植物中取得糖類和其他有機物。這里,對立雙方是互助、互利、互惠的。
企業關系中也有很多這樣的例子,例如英特爾和微軟的關系。微軟的許多軟件都是基于英特爾設計的,每當英特爾生產出一種新的微型芯片時,微軟都會相應的在此基礎上開發出一種新的軟件以與新芯片配套。英特爾芯片的占有率擴大,微軟軟件的占有率也擴大;反之,微軟的占有率擴大,也促進英特爾芯片的普及,二者是相互促進的。
·互補。海葵是一種體外長有刺絲胞的生物,驅敵能力強,但捕食能力弱;而雙鋸魚捕食力強,但自我保護能力弱。在托勒斯海峽,雙鋸魚和海葵形成了互補共棲關系:海葵利用雙鋸魚的艷麗體色,引誘食物前來;而雙鋸魚憑借海葵的觸手,則可以防范敵物傷害。
在企業關系中,互補協作也是屢見不鮮的。聯想的經營策略中有一個著名的“瞎子背瘸子”策略。聯想集團有技術力量,但不熟悉國際計算機市場,好比一個身強力壯的瞎子;與聯想合資的香港導遠電腦公司資金與科技實力不夠,但對國際市場競爭規律十分清楚,好比一個心明眼亮的瘸子。通過合資,雙方的劣勢都得到避免,實現了更高層次的發展。
·利他。在生物界中存在大量的利他行為,在膜翅目(蜜蜂、黃蜂、白蟻)社會性昆蟲中,存在著為數眾多的不育者,它們擔任筑巢修巢、采粉采蜜、哺幼護王等工作。食物不足時它們忍受饑餓喂養王后的子女,遇到掠奪者它們以倒鉤刺等自我獻身方式保證王后和兄弟姐妹們的安全;不少鳥類在捕食飛禽出現時,為了同伴的安全發出答叫聲讓同伴逃離危險,自己因此引起捕食者的注意而陷入危險境地;湯姆森瞪羚發現入侵者,也會以跳躍方式向同伴發出信息,而使自己暴露在捕食者面前。
松下公司就是通過采用對其他個體的利他行為,一舉確立了VHS錄像標準。它的做法是準許其他消費類電子企業免費使用VHS技術(對這些電子企業無疑是一種利他行為),從而大大擴大了技術的傳播面。結果,市場對使用VH S產生了慣性依賴,VHS理所當然地成了行業標準,而另一標準制式則被逐出市場。
(作者單位: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國際經貿學院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