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經濟增長率今年有望達到十多年來的最高增速,這種超乎預期的發展速度加大了經濟過熱的風險,而此時又恰逢中國領導層即將換屆之際。
中國國家統計局周四公布,第二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較上年同期增長11.9%。這甚至超過了今年一季度已然11.1%的強勁增幅。2007年上半年中國經濟增長了11.5%,使得當年增速有可能創下自1994年達到13.1%以來的最高水平。照此速度發展,中國經濟今年超越德國、成為美、日之后的世界第三大經濟體幾乎已成定局。
今年以來,中國的經濟增長速度一直高于人們的預期。而6月份消費者價格指數(CPI)較上年同期上升4.4%,也遠遠超出了政府3%的目標。工業和基礎設施投資也呈加速之勢,這不禁使人們擔心考慮不周的項目投資不但會孳生銀行壞帳,今后還會引發其他經濟陣痛。
迄今來看,中國政府今年僅加息不到半個百分點,以多種標準衡量,中國目前的利率水平都相當之低,人民幣也只是適度升值。對于外界的種種質疑,中國政府官員迅速做出回應,他們指出經濟的快速增長是如何讓普通中國百姓獲得了實惠。最近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國城鎮及農村居民的收入分別增加了14.2%和13.3%,這也是近年來升幅最大的一段時期。
長期以來,中國考慮問題的首要出發點都是保持經濟快速增長,因為這樣才能提高國民收入,保證迅速城市化的農村人口的就業。另一方面,中國領導者由于擔心給經濟增長帶來風險而對其政策進行了謹慎、漸進式的調整──這種做法因今年下半年即將召開十七大而變得更加明顯。
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也增加了對煤炭、石油等原材料的需求,這不僅推動全球商品價格居高不下,也破壞了國內環境。而居民收入的提高也使得中國消費者市場在眾多跨國公司眼中變得更具吸引力,與此同時中國價廉物美的出口品也令外國同行感到苦悶不已。
盡管有跡象顯示央行官員已對通貨膨脹表示憂慮、并且希望出臺更多措施來防止物價再度大幅攀升,但政治領導人卻并未對將來可能發生的風險過分擔憂。
預計政府的緊縮政策不大可能用藥過猛,因為對遏制通貨膨脹的矛盾心態。雖然上半年3.2%的總體通貨膨脹率依然較高,但這幾乎完全是由糧食、肉類以及雞蛋供應緊張而造成。其實剔除食品及能源價格的核心CPI,今年上半年僅上漲0.9%,還有很多消費品的價格甚至呈下降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