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理解和把握科學發展觀的內涵
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我國的教育發展戰略,也應該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始終堅持以人為本,堅定不移地走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之路,逐步向現代化的理想境界邁進。正確理解和把握科學發展觀的深刻內涵,對于我們教育報刊堅定正確的辦刊方向,進一步提高辦刊水平,促進自身的現代化建設,有著重要的意義。
教育報刊作為指導教育事業改革與發展的宣傳輿論主陣地,前瞻性和超前意識是其最基本的辦刊理念。所以,我們必須準確把握科學發展觀指導下的教育改革與發展的一些重要原則。
——教育的以人為本問題。教育以人為本,就是要以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為目標,大力推進教育現代化,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教育需求。
教師是先進文化的主要傳播者,是推動教育改革與發展的主力軍。樹立和落實科學教育發展觀,就要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尊重教師,充分發揮他們教書育人的主導作用。全面提高教師隊伍整體素質,夯實教育發展的基石,推動教育事業的跨越式發展。
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就是要堅持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尊重學生的主體性。積極推行素質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質量,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健康地成人成才。
——教育的全面發展問題。首先,教育要全面發展,包括教育服務面向的全面性。也就是說,教育要惠及13億人口,為所有的人群提供公平的教育服務。其次是教育發展內涵的全面性,即教育發展的內涵不只是數量的增加、規模的擴展,而是數量、結構、質量、效益的全面發展。再次是學習者發展的全面性,即具有不同潛能的學生都能夠得到全面發展。
——教育的協調發展問題。一是教育和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二是教育系統內部的協調發展;三是教育形成要素的協調發展,即教育的均衡發展問題。
——教育的可持續發展問題。一是確定以人為本的戰略思想;二是人的可持續發展,以能力建設為本;三是教育系統的可持續發展,建設終身學習體系、學習型社會。
依據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我們認為,教育報刊的現代化建設應該從以下四個方面積極實施:1.與我國教育事業的現代化建設相適應,適度超前,引領教育改革與發展大方向;2.用先進的市場經濟機制指導教育報刊的現代化建設,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雙豐收”;3.走產業化、集團化發展之路,打造精品,形成“拳頭”產業;4.以建設和諧社會為己任,始終體現為大多數人服務的辦報、辦刊宗旨,為廣大師生釋疑解惑、排憂解難。這就要求我們全力以赴深化改革,強化管理,從根本上治理教育報刊的散、亂、濫的狀況,努力實現教育報刊的編輯隊伍建設、編輯出版手段的現代化。
堅持治理教育報刊的散、亂、濫
經過近30年的努力,借乘改革開放東風,教育報刊異軍突起,從小到大,由弱變強,成為我國新聞出版界一支不容忽視的重要組成部分。縱觀目前我國的教育報刊市場,其發展勢頭強勁,覆蓋面廣,從中央到地方,共有教育報刊社(或叫期刊社)30余家,涉及全國100多萬所學校,輻射2億多教育人口。僅以報紙為例,在專業類報紙當中,教育類報紙占有重要位置。據權威部門統計,現在平均發行量超過100萬的報紙不到20家,其中有5家是教育類報紙。而發行量最大的5家報紙中,有4家是教育類報紙,它們的平均發行量超過600萬,最大平均期發行量達到1450萬。由此可見,教育報刊承擔著傳播黨和國家的意志及價值觀的重任,在推動教育事業發展、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傳播先進文化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別是在對青少年健康成長的引導方面,肩負著神圣的使命,任務艱巨而又光榮。
但是,目前教育報刊市場的發展良莠不齊,不同程度地存在著散、亂、濫現象,與樹立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相距甚遠,甚至是背道而馳。大的方面來說,教育報刊存在著經濟結構單一、總量小、抗風險能力弱等問題;小的方面來說,存在著發行渠道不暢、依賴性強,編采人員因循守舊、采編手段落后,報刊編校質量差等不足。
出現這種狀況的原因是多樣性的,一是所謂的市場“細分”造成的。當前,教育報刊的類型主要有三種:一類是由各級行政部門主辦、主管的報刊,集中于各省市教育報刊社(期刊社);另一類是由黨報黨刊主辦的教育類子報子刊,包括依附于大報上的教育類專刊等;第三類是隸屬于一些出版社的教育類報刊。三種類型,三種不同的主管、主辦者,三分天下各占其一,由此也造成了教育報刊爭奪市場的競爭日益加劇,導致泥沙俱下,魚龍混雜,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教育報刊的整體形象和社會聲譽。二是教育系統自身管理不善造成的。這種混亂情況包括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和教育報刊社(期刊社)兩方面的原因所致。首先是各省市教育報刊前些年均集中于教育報刊社(期刊社),便于管理,而現在的情景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門所屬的教研室、后勤服務公司等單位都辦起了報刊,這些單位有的根本不具備辦報、辦刊的條件,要么沒有刊號,違規操作,要么一個刊號辦多種報刊。其次是各省市的教育報刊社(期刊社)內部,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也打起了“擦邊球”,“一號多刊”現象普遍存在。大量“擴軍”,致使內部管理混亂,編輯隊伍整體水平下降,所編輯出版的報刊質量下滑,錯訛百出。因此,教育報刊散、亂、濫的結果,只能加重學生及其家長的經濟負擔,有些報刊為擴大發行量,甚至不惜實行高額回扣等不正當競爭手段,賄賂基層的教育工作者,一度成為教育系統亂收費的主要“罪魁禍首”之一。
我們要以實際行動踐行科學發展觀,整合教育類報刊資源,堅決治理教育報刊的散、亂、濫,用雄厚的資金、優惠的政策扶持優秀報刊,出重拳、使狠招,凈化市場,把不合格的教育報刊徹底清理出報刊行業,使教育報刊真正成為教育事業的有機組成部分,絕不是小團體和個人謀取經濟利益的載體。
用科學發展觀引領教育報刊的現代化建設
建設現代化的教育報刊編輯隊伍。科學發展觀要求教育報刊的現代化建設必須以人為本,因此,加強編輯隊伍現代化建設,牢固樹立人才資源第一的發展觀念,千方百計地建立起一支符合教育事業現代化建設需要,適應市場經濟發展需要的、高素質的教育報刊編輯隊伍,顯得十分必要。
建設現代化的教育報刊編輯隊伍,應該從以下兩個方面著手:
一是建立優勝劣汰的管理和用人機制。從表面上看,目前的教育報刊,從業人員均超編,呈現出“過剩”傾向,出現了人浮于事、內耗等問題,制約著教育報刊的發展。因此,在走向產業化、集團化管理經營的過程中,應盡快建立優勝劣汰的管理和用人機制,形成一個能進能出、能上能下的運作機制。通過這種良性運作機制,讓更多政治素質好、了解教育報刊業發展規律、富有開拓精神的工作人員參與到教育報刊改革的實踐中去,造就一支敢于打硬仗、出精品、現代化的教育報刊編輯隊伍。
二是編輯工作者思想意識的現代化。管理、用人機制的現代化,為采編人員提供了施展才華的廣闊天地。同時,要求教育報刊的編輯人員不僅要適應這種機制,而且主動樹立現代化的,即具有超前意識、創新思維的編輯思想意識,引領教育報刊的發展潮流。
隨著人類社會的進步,科學技術和生產力的提高,人類知識總量的增加均呈現出了“加速度”,教育報刊的創新也表現為多層次、多方面。比如,從“無”到“有”是創新,從“有”到“優”更是創新;發掘整理民族文化也是創新等。更重要的是,創新還表現在編輯出版最新的思想文化成果,真正使教育報刊具有新的思想、新的觀點、新的材料、新的風格。同時,創新也意味著突破,突破前人、突破自己、突破傳統等,這就需要采編人員有一定的眼力、才力、動力和魄力。這也正是今天我們“學習型”社會,給教育報刊采編人員養成的現代化的思維方式提出的新要求。采編人員不僅要加強自身修養,而且還要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寶庫”,如此才能不步人后塵,仰人鼻息,真正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
加強教育報刊編輯出版手段的現代化建設。當今世界信息技術突飛猛進,使人類社會步入信息時代。特別是計算機技術的普及和互聯網的廣泛應用,給出版業帶來了革命性的巨大變化,數字化、網絡化已成為出版業的發展主體方向,把傳統的紙質新聞延伸到互聯網絡中,為每一個當代人展示出集文字、動畫圖像、聲音等于一體的美妙信息世界。作為教育報刊的采編工作者,必須自覺地融入這一信息世界,熟練地駕馭和運用這些現代化的設備,使自己成為一個現代人,并且學會靈活、巧妙地采集、分析運用、消化豐富的信息資源,為自己所從事的工作服務。誠然,誰率先能動地使用這些現代化的編采設備,誰就有可能掌握大量的信息資源,誰就有可能擁有決定出版物命運的主動權,其所供職的報刊的生產方式、管理方式、銷售方式以及服務方式才能實現根本轉變,與信息社會發展的現代化速度同步。
過去那種傳統的編輯出版方式,已經不能適應時代發展的步伐,必須樹立現代化的科學發展觀,提高報刊、出版領域的現代化水平,以滿足廣大師生員工以及學生家長日益增長的多方面、多層次、多樣化的精神、文化生活之需。只有樹立現代化的科學發展觀,才能進一步明確新時期教育報刊的發展思路、發展模式及發展戰略,才能正確處理教育報刊現代化建設進程中的速度、結構、質量、效益等方面的關系問題,才能使教育報刊更好地為我國的教育事業現代化建設提供智力支持、精神支持和輿論保障。
總之,教育報刊是教育系統對青少年實施正面教育的主渠道、主陣地,而青少年又關系到祖國的未來和希望,所以,教育報刊職責莊嚴,使命神圣,地位特殊。因此,教育報刊的辦刊方向和宗旨,必須體現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據此,強化自身的現代化建設,不斷加強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提高編輯出版人員的政治素質和業務素質,確保報刊的一流質量,適應競爭,不辱使命,努力做到為教育事業的可持續發展、和諧發展提供輿論支持,為青少年的全面發展、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的輿論環境。
(作者單位:河南教育報刊社)
編校:楊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