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網絡經濟是世界經濟發展的大潮
網絡經濟向人們展示了全球網絡的廣闊前景,將每個人互相聯系起來,將所有計算機設備聯結起來,提供了對任何一種可能想要得到的信息的前所未有的無可比擬的訪問能力。融入網絡經濟大潮是中國企業的當務之急。 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從某種意義上講,國內市場也將變成國際市場,國內企業將直接面對來自國際市場的激烈競爭。以參與國際市場競爭與合作的思維來考慮企業的生存與發展是企業發展的必由之路,以全球經濟的觀點考慮企業生存與發展問題已經成為中國企業發展的必然選擇。
中國政府強調的是要把工業化與信息化結合起來,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發揮后發優勢,實現生產力跨越式發展。政府行政管理、社會公共服務、企業生產經營要運用數字化、網絡化技術,加快信息化步伐,正在制訂一系列相關政策。發展網絡經濟是企業適應和順應國際潮流,在融入全球經濟發展中不斷增強競爭力的戰略性選擇。網絡經濟在全球的展開也只是7~8年的事情,目前傳統企業與信息技術、網絡技術的結合仍孕育著更加全面的重大突破,即使是那些走在最前列的大型跨國公司也面臨需要不斷予以整合、創新的挑戰。
可以預料,中國第十一個五年計劃的實施、政府法規與政策的逐步明朗化、寬帶骨干網絡等基礎設施的建設與電信資費的降低、各界對企業上網的多頭推動、電子政府的發展、數字社區的建設、數字城市規劃的展開、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等因素,都將成為中國網絡經濟的推動力量,從而加快國民經濟與社會生活網絡化的進程。
二、計算機技術是網絡經濟發展的支撐
計算機技術支撐網絡經濟的發展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計算機技術飛速發展可以促使網絡經濟的出現與發展。當今時尚而流行的網絡經濟,就其內容而言,實際是互聯網經濟(Internet Economy),它是一種特定的信息網絡經濟,是指通過計算機技術形成的網絡進行的經濟活動。這種網絡經濟是經濟網絡化的必然結果,它是與電子商務密切相連的網絡產業,既包括網絡貿易、網絡銀行、網絡企業,以及其他商務性網絡活動,又包括網絡基礎設施、網絡設備和產品以及各種網絡服務的建議、生產和提供等經濟活動。據美國思科系統(中國)網絡技術有限公司提供的資料,美國互聯網經濟1998年總收入為3014億美元,超過了能源業的收入(2230億美元)和郵電(2700億美元)的收入,僅次于汽車工業的收入(3500億美元),創造了就業崗位120多萬個。中國最大的門戶網站網易的總裁丁磊以75億元人民幣的資產而成為中國首富!
2.計算機技術飛速發展可以對經濟產生網絡效應。網絡效應可以促進建立新型國際關系,改變著國家經濟合作的方式和格局。國際貿易、國際金融和國際投資的運行正在快速的網絡化:信息型多邊貿易體制已經初見端倪;“網絡金融”正風靡全球;在國際投資方面,傳統的基金已經開放化、杠桿化、期貨化和信息化。
網絡效應可以促進對經濟結構的優化,從根本上改變國民經濟的結構,使其向高級化、信息化方向發展,主要表現在產業結構的高級化、勞動結構的智力化,以及消費結構的服務化等方面。
網絡效應可以促進就業方向轉移,勞動力大規模轉移到與網絡相關的就業崗位中的現象將愈演愈烈。這雖然并不意味著可能成精簡對象的經理、被裁員的工人員工以及被電腦淘汰掉的服務人員都應該變成網絡專家,但起碼有一點,他們應該了解新科技,尤其是網絡。正是網絡改變了他們的工作及生活,所以他們應該順應趨勢,而不是與之對抗。
三、實現提高計算機技術與促進網絡經濟發展的良性循環
1.計算機技術的應用已經遍及生活的每一個角落,正在改變著我們的生活方式,隨著網絡經濟的繁榮,電子商務、電子銀行、電子金融等的深化發展,一系列網絡及計算機問題隨之出現,如網絡安全問題,多媒體傳輸及網絡速度問題等等都急需解決。這些都需要我們不斷地推動計算機技術的發展,以適應經濟發展的需求。
2.隨著網絡用戶群的增加,互聯網成了商機無限的重要市場,各企業應該重視網絡營銷的新渠道,建立自身的網絡體系。有實力的大公司,既可獨立成網,又可連接國際互聯網絡,以促進網絡經濟的發展。
3.網絡經濟目標的確定,擴展、組織規劃的實施需要相應的技術環境,離開電子設備目標、組織、規劃的制定者或沒有相當的技術人才也是根本辦不到的。
4.電子商務的核心是進行商務活動,提高計算機技術可以提供最快捷的交流手段。電子商務的成功需要有信息、物流和支付等三個基礎設施支持,三者之間的無縫對接才能提供全面的電子商務。其中,電子網絡只完成了商流、貨幣流、信息流等,而物流則不能由網絡來完成。而沒有物流系統的配套、電子商務最終只會失敗。構建企業電子商務物流系統,企業可以通過設立在各地的辦事機構、銷售中心、連鎖商店等完成電子商務物流任務,還可以代理派送等多種方式,尋求合作,共同建立起企業電子商務的物流體系,從而把電子商務提高到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四、企業網絡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目前,我國的大多數企業,無論是對網絡經濟的認識,還是對網絡手段的運用都遠遠不夠,更談不上利用網絡經濟提高競爭實力、確立競爭優勢。企業網絡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為:
1.對網絡經濟的作用認識不夠。許多企業的經營管理者并沒有理解網絡經濟的真正意義,沒有意識到網絡經濟發展帶來的沖擊、挑戰和機遇,至今還認為自己與信息化沒有多大關系。這是非常有害的認識誤區。
2.就企業尚未成為網絡經濟發展的主體總體而言,中國企業的信息化建設普遍滯后,未能從戰略的高度把信息化作為企業自我發展的內在需求,未能把網絡經濟提供的市場機會和管理運營創新作為企業提高競爭力的有效途徑和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新的增長點。無論是國有企業,還是民營企業,信息化總體水平都不高,企業外部的市場信息、客戶關系和上下游產業鏈條等未能按照網絡經濟提供的手段加以處理和整合,企業內部的各項業務流程和管理程序都尚未按照信息化的要求優化重組。對大多數企業而言,成長方式、經營模式、運行機制和組織結構等都還沿著用工業經濟條件下的那一套,很多企業內部聯網都沒有建立,遠不能適應網絡經濟及電子商務發展對企業的需要和要求。企業信息化滯后是構成電子商務發展的“瓶頸”,“小環境”建設嚴重不足,電子商務應用的“大環境”當然也無從談起。
3.由于認識的局限和理解的偏差,以及網絡知識普及不足,國內眾多企業與網絡經濟的結合或對網絡的運用,僅僅停留在建立一個類似自我宣傳的企業網站這樣粗淺的層面上,把參與網絡經濟看成是一種趕時尚,以為建立起企業網站就代表了企業運行中運用網絡技術的全部。眾多企業網站只滿足于自我宣傳,而且大多面孔古板、內容雷同。有資料表明,國內500家上網企業的網站中,85%的網站所發布的信息有6個月沒有更新或添加新內容,90%的網站只有總經理的照片和企業產品的介紹。這種自我宣傳性質的網站,充其量不過是網絡版的企業宣傳手冊而已。
4.少數企業發展網絡經濟的動機不正在市場不成熟情況下少數企業非理性的一哄而起,嚴重地敗壞了網絡經濟的名聲,極大地干擾了我們對網絡經濟的正確估價和判斷,阻礙了中國信息化戰略的順利實施。不可否認,從企業的外部環境來看,中國網絡經濟發展還缺少相應的社會基礎,網絡經濟發展的技術環境、法制環境和市場環境等都不盡如人意。作為支撐網絡經濟發展核心的電子商務,其發展環境至少包括3個方面:一是普及的因特網;二是以銀行電子化為標志的國民信用體系基本建立;三是大多數企業管理信息系統基本完成。目前,中國上網人數仍然較少,上網成本相對可支配收入仍然較高,網上交易的意愿薄弱,難以形成電子商務發展的支撐規模;缺乏支付制度、配送條件等方面的支持;信息安全認證體系及銀行電子支付體系尚未完全建立,社會信用體系不健全;缺少電子商務發展的相關法律法規等。這些不利的宏觀環境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中國企業的信息化和網絡化改造,影響了企業開展電子商務的主動性和實施效果。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