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超市自創辦以來,以其自助式服務、價格低廉、經營品種多、選購商品方便等特點贏得了消費者的青睞。為了保持良好的發展勢頭,超市必須在調整商品結構,保證商品質量安全,實行較低的價格策略和完善的服務等方面采取多種措施,促進超市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 超市特征可持續發展對策
超級市場(簡稱超市)自創辦以來,以其自助式服務、價格低廉、經營品種多、選購商品方便等特點贏得了消費者的青睞。超市迅速發展的原因在哪里?其發展勢頭能持續多久?本文擬就超市的可持續發展談點粗淺的看法。
一、超市的基本特征
超市的誕生,作為零售業的一場革命,與其他零售經營形式既有相同點,又有不同點,相同點體現在它的經營活動也是面向最終消費者直接銷售產品和服務。不同點體現在:
1.自助式服務
這是超市區別于其它零售經營形式的最本質特征。從銷售方式看,在超市賣場沒有售貨員,消費者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直接選購商品,挑選好商品后,在超市出口處向收款員付款結算。在選購商品的過程中,沒有柜臺的障礙,人與商品之間交換是平等無障礙的,這種方式使消費者在心理上有一種當家作主的感覺,充分體現了消費者的自尊需要。
2.食品和日用品為主
超市經營品種和商品結構種類繁多,但以食品和日用品為主。大家知道,人們的需要是多方面的,任何一種零售形式都不可能滿足消費者的所有需要,超市的誕生主要是適應消費者購買食品和日用品等生活必需品的需要,這些商品單價較低,經常購買和使用,消費者購買頻率高,這是超市的社會功能。
3.價格低廉
由于超市經銷的商品主要是食品和日常必需品,這類商品消費者使用量大,購買頻率比較高,顧客對價格非常敏感,使得人們更傾向于價格導向。超市堅持薄利多銷,所售商品的價格低于其它零售店的價格。正是較低的價格吸引了眾多的消費者,給消費者留下鮮明的印象,從而贏得消費者的光顧,達到擴大銷售,提高經濟效益的目的。
4.方便快捷
隨著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儲存條件的改善,消費者希望到市場購物一次,基本能消費一個星期,以滿足社會快節奏的需要。我國比較大的超市營業面積一般都在600平方米左右,大的可達數萬平方米,經營品種除食品、日用品外,其他品種也不斷擴大,適應了消費者生活快節奏、一次購齊、節約時間、方便消費,提高效率的要求。
二、超市可持續發展的對策建議
1.確定合理的商品結構,是超市可持續發展的前提
合理的商品結構是實現超市經營目標,滿足消費者需要,有效利用經營條件,提高經濟效益的基礎。商品結構一般是指超市在一定的經營范圍內,按一定的標志將經營的商品劃分為若干類別和項目,并確定各類別和項目在商品總構成中的比例。在經營范圍內,各類商品應當確定什么樣的比例關系,那些商品是主力商品,哪些是輔助商品和一般商品,它們之間保持什么樣的比例關系;在各類商品中,品種構成應保持什么樣的比例關系,主要經營哪些檔次等級、花色規格的商品等等,這些屬于商品結構范疇,必須加以認真規劃。在這個意義上講,商品結構在超市經營中居于樞紐位置,經營目標能否圓滿完成,經濟效益能否順利實現,關鍵不在于經營范圍而在于商品結構是否合理。如果結構不合理,該經營的商品未經營,而不適合目標顧客需要的商品反而占較大比重,這就不可能很好地實現企業的經營目標。所以,確定合理商品結構的基本要求是,必須適合顧客對商品的選擇、保持顧客基本需要的一定比例、保證顧客對商品配套的要求、適合商品銷售規模和經濟效益的要求。同時考慮商品生產的發展、消費結構與消費習慣、季節性、鄰近地區同行業經濟商品結構的變化、顧客構成的變化以及經濟條件的變化等因素的影響,合理確定商品結構,滿足顧客需要。
2.保證商品質量安全是超市可持續發展的基石
商品質量安全是消費者購物的核心問題,尤其是食品質量更是倍受消費者關注。超市出售的商品質量直接關系到超市在消費者心目中的形象,所以,超市必須把好商品質量關,以維護超市和消費者的權益不受侵犯?,F在消費者購買蔬菜和食品時擔心農藥殘留,假冒偽劣、使用有毒化學品進行處理等,造成消費者購物中常對所購商品的質量與安全性產生懷疑。而食品具有日需求量大,質量要求高,生鮮食品的品質標準化程度低、易損、易腐,儲存時間短,季節性強等特點。根據這些特點,為了保證商品質量安全,超市在經營過程中要把好“四關”。首先,把好進貨關,一定選擇正規的、信譽好的、有一定經營優勢和產品品牌知名度較高的供應商,對他們的生產技術水平、產品質量、供應能力、信譽、創新能力、財務狀況、成本控制能力、市場快速反應能力、企業文化等方面統籌考慮,建立穩定的合作關系。對食品而言,一是尋求符合企業標準的生鮮食品的養殖和生產基地;二是要選擇滿足企業要求的加工企業,購進的商品要符合國家質量標準,向消費者提供無公害、安全的綠色生鮮食品,以確保消費者的生命安全。其次,把好配送關,要督促供應商及時配送,達到最小庫存,又能保證連續供應。再次,把好驗貨關,到貨后要由技術素質高,責任心強,堅持原則,不徇私情的管理人員進行商品質量安全的檢驗檢測,確保商品質量。最后,把好銷售關,銷售過程中隨時保持商品陳列豐滿,美觀、衛生,重視賣場氣氛,食品安全,陳列時考慮商品的原有特點、如鮮度、活度、色味、營養等,滿足顧客挑選方便的需要。
3.實行較低的價格策略是超市可持續發展的助推器
價格涉及人們的切身經濟利益,是各種經濟利益的集中表現,超市從誕生之日起就以其低廉價格,給消費者最直接的利益而受到消費者的青睞。超市經營品種主要是食品和日用品,這些商品單價較低,反復消費,經常購買和使用,而且從經常光顧超市的顧客看,家庭主婦比較多,這些人對價格更加敏感,更傾向于價格導向,因此,超市一般應實行薄利多銷的經營原則。薄利多銷既是超市的一種經營理念,又是一種經營目標,也是一種經營策略,它的實質是把更多的利潤讓渡給消費者,這是超市經營優勢之一。眾所周知,商品零售價格基本包括四部分,即進貨成本、物流成本、企業經營費用和零售商利潤,只有這四部分合理分配,才能降低零售價格。最大限度降低進貨成本是實行低價的關鍵,為了降低進貨成本,大多數超級市場實行連鎖經營,擁有自己的配送中心,繞開中間商,大批量直接從廠家統一進貨,既縮短了流通渠道,又享受價格上的批量折扣優惠,為廉價銷售奠定基礎;控制物流成本也是實現低價的重要因素,物流成本的高低是衡量零售企業經營管理水平的重要標志,千方百計降低物流成本,實施物流成本的有效控制,必須采用現代企業管理和現代信息技術相結合的手段,建立高效、快捷的物流配送系統,節省大量的運輸和儲存費用,降低物流成本;企業的經營成本也是降低價格的因素,有效地降低經營成本也會使商品的零售價格大大降低,超市采取顧客自我服務方式,節省營業人員,充分利用設備,減少了流通費用,大大降低了經營成本,是實行低價銷售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零售商利潤的高低同樣影響零售價格,從一定程度上超市實行低毛利也能盈利。正是這種大批量低成本和嚴格的成本項目控制而形成的成本優勢,進一步轉化為相對較低的價格優勢,使超市的商品價格低于其它零售店的價格。較低的價格吸引了眾多的消費者,帶動整個超市銷售額的增加,提高了經濟效益。
4.完善的服務是超市可持續發展的保證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其服務的偏好日益表現出多樣化的特征,超市依靠優質的服務來樹立良好形象已成為實施差別化經營的有效途徑。超市要發展,必須樹立以顧客為中心的思想和態度,在經營中尊重、理解和關心顧客的物質需要和精神需求,堅持把顧客的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超市服務主要由商品服務、收銀服務、理貨員服務、保安服務、賣場氣氛以及買賣服務組成。周到的服務體現在,經營的商品品種要滿足顧客需要;電腦結算要快捷、精確;購物用具(購物車、筐)要隨處可得;理貨員要適時整理貨架上的商品,保證擺放整齊,數量充盈;賣場環境要保持空氣清新通暢,有利于顧客的身體健康;超市內部防火、防盜等安全設施要齊全,使消費者在相對封閉的賣場中,沿著一定的路線購物時有安全感;當顧客產生抱怨后,要有效調解,化抱怨為偏好,充分尊重顧客的基本權利,使超市經營的商品和提供的服務順顧客之意,謀顧客之利,和顧客之愿,不斷滿足顧客多方面的需求,切實維護顧客利益。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