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多元化經營戰略是企業做大做強的一種擴張戰略,但是并非每個企業都適合選擇多元化經營。本文從多元化經營戰略表現出的正負兩方面效應出發進行分析,對企業如何看待和選擇多元化經營戰略提出了指導性建議。
[關鍵詞] 多元化正負效應核心能力戰略選擇
自從著名的產品-市場戰略大師安索夫在20世紀50年代提出多元化經營戰略以來,多元化戰略逐漸風靡全球,成為許多大中型企業追求成長的戰略選擇。但是最近許多研究表明,多元化經營戰略并非一劑全能的靈丹妙藥,能夠促進所有企業的全面發展;而更像一把雙刃劍,在為一些企業快速發展披荊斬棘,立下赫赫戰功的同時,卻促使另外許多企業陷入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的困境。因此,對于多元化經營戰略的正反兩方面的效應進行客觀分析,促進企業根據自身實際情況揚長避短,正確認識和選擇這一戰略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
一、多元化經營戰略的正面效應
企業同時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行業中進行經營,向不同的行業市場提供產品和服務,實現企業集團化、跨國化發展,能夠使企業擁有信息、管理、人才和資本等特有的競爭優勢。具體講,當企業根據自身實際,合理進行多元化經營戰略時,能夠獲得以下多元化經營正面效應。
1.內部配置效應
企業從單一化經營轉向多元化經營,在資源配置、資本籌措、人員調整等方面多了許多內部化運作渠道。相對而言,減少了對外部一些依賴,具有較強的內部配置效應。
第一,要素交易內部化。在單一化經營企業中,維系企業正常運行的許多生產要素需要通過外部市場籌措,這需要付出相當的交易代價。然而,多元化經營企業可使許多類似活動交易內部化,高層管理人員只需通過計劃和行政手段就可以決定生產要素從不同經營方向自由流動,減少了交易成本,提高資源配置效率。
第二,資金籌措內部化。企業在經營過程中,需要募集資金。當外部潛在投資者對公司不甚了解時,企業就很可能會因為無法按合理的成本籌措到足夠資金,而對一些凈現值為正的優勢項目“望洋興嘆”。多元化經營可以建立內部資本市場,當某一經營方向的子公司需要資本投入時,可以通過企業內部資金調度在一定程度上解決這個問題。
第三,人員配置內部化。企業的發展離不開各類人才的貢獻,不同的發展階段需要不同的人才支持。對于企業而言,人才是不可多得的稀缺資源。多元化經營企業可以建立內部人才交流市場,實現人才在本企業內不同經營方向的自由流動,既加大了人才的邊際使用效用,拓展了人才發展空間,又減少了人員的招募和培訓成本。
2.分散風險效應
根據Markowitz的投資組合理論,企業參與經營多種行業時,就等同投資于各種股票,使企業的風險分散,企業破產的可能性降低,盡管多元化戰略不一定能提高企業利潤率,但可以減少利潤率的波動。穩定的利潤率對企業的財務結構將產生正面影響,從而影響企業的經濟績效,企業家因此也降低了失業風險。
3.品牌效應
一種品牌的建立和維護,需要花費較長的時間和資金。企業通過多元化戰略可以擴大已有的企業品牌優勢,增加市場影響力,從整體上減少宣傳維護費用。當企業產品組合比較寬,又采用同一商標策略時,由于眾多的產品線使用同一品牌,就會在市場上造成一種聲勢,給消費者以深刻印象。
4.協同效應
多元化戰略可以為企業提供多方面的協同效應。一是銷售協同效應。多元化戰略的施行,使企業各部門之間能夠充分利用現有的營銷網絡,降低企業市場活動成本,產生銷售協同效應;二是生產協同效應。企業通過多元化經營提高人員和設備利用率,同時,通過批量采購等一系列集團化行為,降低生產采購成本,獲得規模經濟優勢;三是管理協同效應。多元化經營能夠整合經營管理職能,擴大一些職能部門的工作范圍,降低單位產品管理費用,提高管理效率,產生管理協同效應;四是資本協同效應。多元化經營可以通過集中融資,內部調度,既能降低資金成本,又能加強財務實力,減少財務風險。
5.規模經濟和范圍經濟效應
多元化經營可以相對減少研究和開發費用,使企業充分利用生產單一產品容易產生的閑置資源,并通過將企業兩個或更多個業務結合起來,共同使用生產設備、銷售網絡、通用技術和廣告服務等,提高單位經營效益和企業贏利水平。
6.信息優勢效應
企業實施多元化經營容易實現對相關信息的識別、隱匿和把握。首先,多元化經營企業可以通過合并會計報表隱藏某一業務利潤水平,減少其他企業進入該行業的風險;其次,多元化企業可以通過內部市場轉移勞動力和技術資源,與外部市場相比,更容易有效地掌握企業的勞動力和技術信息;第三,由于多元化經營企業內部資本市場的建立,高層管理者更容易獲得各分部經理及其績效的信息,在一定程度上解決高層管理者與分部經理間的委托代理關系。
二、多元化經營戰略的負面效應
企業施行多元化經營戰略,勢必會造成多頭出擊,資金分散,信息傳遞不對稱,經營監管難度加大等問題,出現以下一些負面效應。
1.管理困境
多元化經營會造成部門增多或下屬子公司增多,企業組織結構復雜,這必然會增加高層管理者的管理跨度,要實現協同效應,管理層要投入更多經理進行協調,這些都將增大管理成本。管理成本帶來的不經濟可能會超過規模經濟和范圍經濟帶來的經濟效益。
2.債務陷阱
企業對于所經營的產品,必須達到一定的產量,以達到經濟規模,這對于多元化經營的企業來說,意味著需要大量的資金,單靠企業自身力量無法完成,這勢必會迫使企業大量舉債。一旦企業在某一產品或經營方向出現問題,就很可能使企業資金鏈斷裂,陷入債務危機,難以自拔。前些年,韓國一些大型企業集團在政府扶持下曾一度涉足過多領域,規模越擴越大,負債累累,結果在亞洲金融危機中紛紛倒下,令人深思。
3.多米諾骨牌效應
使用相同品牌進行經營的多元化企業,在保持品牌信譽方面難度較大。盡管多個產品線使用同一品牌節約了宣傳推廣費用,但也使這些產品形成了“利益共同體”,“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只要其中一種產品質量出現問題就會出現多米諾骨牌效應,牽連到其他產品。
4.過度投資
由于內部資本市場為企業創造了較多可供使用的現金流,企業管理層可能因為使用資金方便,盲目投資,造成投資失敗;或者管理從控制資源、鞏固權力、滿足個人效用最大化等自身因素考慮,將資金投在一些效益不高、甚至效益為負的項目上,從而影響企業的收益。
5.利潤黑洞
企業在多元化經營過程中,某一部門可能因為經營不善,出現資不抵債的情況,企業經營者為了維系多元化經營狀況,利用其他行業方向上的盈利對虧損企業進行補貼,使虧損企業繼續生存的可能性增加。同時,相互補貼作用,很容易使企業管理層采納降低企業價值的投資項目,以及讓經營不好的部門消耗掉業績較好部門的資源,造成資源利用的不經濟。
6.信息失衡
多元化經營企業由于經營規模龐大、經營范圍廣泛,需要以分權方式進行管理,這樣,最高層管理者與部門管理者之間存在較為嚴重的信息不對稱現象。部門經理利用信息優勢,追求個人利益而不是企業利益,造成額外的信息不對稱成本和風險。
7.主業模糊
多元化經營企業往往因為經營多個行業,分散企業在主營業務上的資源,影響主營業務的競爭優勢。企業經營多種業務會分散管理者對主營業務的注意力,減小在主營業務領域培養專長和把握創新的機會,因此,有可能喪失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三、企業多元化經營戰略的選擇和實現
一是要實事求是地確定企業的發展戰略目標,不能盲目求大貪全。實施多元化經營,企業必須擁有必備的資源和實力,并在某一產業領域占有優勢地位。企業要選擇多元化戰略前,一定要充分評估自身實力,從資源潛力、企業當前發展潛力、技術和管理能力進行考慮,絕不能線性思維,盲目跟風,隨意推行多元化戰略。
二是要抓好核心業務,注重主業與外業的關聯度和融合度,適當選擇多元化經營模式,發揮多元化經營的正面效應。企業無論在什么時候都應該牢牢把握自己的核心業務,重視自己的專門性,并不斷提高專門業務技術水平,把主業做精、做大、做強,提高市場占有率,并把發展主業獲得的技術、信息、資金等優勢,不斷滲透應用到其他業務之中,產生協同和范圍經濟效應。
三是要提高管理水平,打造企業文化,夯實多元化經營的基礎。多元化經營對企業統一協調管理、質量技術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下大力氣整合企業的組織體系,提高企業領導水平,強化高層職能部門的協調能力、信息管理、知識管理能力、資源籌措能力,改善管理和技術的軟硬件水平,并使之相互配套,以保證多元化經營的成功。同時,為了凝聚企業力量,在提高管理水平的同時,必須大力打造企業文化,培養企業員工的集體榮譽感,增強企業向心力,促使多元化經營正面效應的發揮。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