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我國進一步深化糧食流通體制改革的進程中,如何在加強宏觀調控的同時,對市場化的措施與手段在政策上進行有效支持與充分利用,以穩定糧食市場流通秩序,提高糧食企業抗風險能力,保護農民種糧積極性,已成為政府官員和有關專家集中討論的問題。筆者就糧食企業如何在價格波動中贏得商機,提出規避價格風險的方法,盡可能使糧食價格風險降到最低。
[關鍵詞] 糧食企業價格風險
國有糧食購銷企業作為國家糧食購銷主渠道,在糧食購銷市場化以后的經營運作,一方面要參與市場經營活動,一方面又要貫徹執行國家糧油方針政策,在農民出現“賣糧難”時要想法“吞入”,在市場糧價上漲,社會糧食安全受到嚴重威脅時,必須及時“吐出”,以此緩解市場糧食供需矛盾的加劇。而企業經營好壞,其外部環境與市場糧食價格變動有著密切相關的聯系。作為糧食企業如何在價格波動中贏得商機、搞好企業管理、拓展企業發展空間,獲取企業效益最大化?已成為業內經營者主要思索的問題。筆者認為要解決這個難題,關鍵要掌握市場經濟條件下規避價格風險的方法,根據現實情況作出合理的選擇,使糧食價格風險降到最低。
一、糧食企業在價格波動中贏得商機要掌握規避價格風險的方法
受小農生產的影響,我國農業傳統的避險方法主要是現貨出售或儲存。但是,市場經濟發展越來越充分;傳統的思維模式和生產方式難以立足于買方市場;這就要求糧食企業具備市場經濟條件下管理價格風險的能力,了解一些可行的規避價格風險的方法。
1.套期保值與價格風險
為了避免農業生產價格風險,國際上通用的方法是在期貨市場上套期保值。企業回避價格風險需要利用期貨市場。并依據期貨市場提供的僅威性、預期性的價格信號指導生產經營活動,進行套期保值。當前,糧食企業利用期貨市場套期保值主要是通過買入套期保值和賣出套期保期的方法。買入套期保值就是先在期貨市場上買入與其在現貨市場上買入的現貨商品數量相等、交割日期相同或相近的商品期貨合約。然后,在買入現貨商品的同時,在期貨市場上進行對沖,賣出原先買進的期貨合約,用對沖后的盈利來彌補因現貨市場價格上漲所造成的損失,進而為其在現貨市場上買進現貨商品的交易進行保值。賣出套期保值是指先在期貨市場上賣出與其在現貨市場上賣出的商品數量相等,交割日期也相同或相近的期貨合約。然后,在現貨市場上賣出現貨商品的同時或前后,又在期貨市場上進行對沖(買進與原先所賣出的期貨合約),用對沖后的盈利彌補因現貨市場出售所發生虧損,進而實現其在現貨市場上賣出現貨保值。對糧食企業來說,套期保值是一種能夠有效降低價格風險,保護其自身經濟利益的方法。
2.遠期合約與價格風險
遠期合約是我國糧食生產者普遍采用的一種行之有效的規避價格風險的方法,占糧食總銷售的絕大部分。遠期合約的做法是生產者在尚未收獲時,即與經銷者以雙方認為合適的價格簽定的銷售契約。按照契約,農民只需在收獲后按約定的時間,將農產品交付給經銷者,即可獲得較為穩定的收入。
遠期合約有現貨遠期銷售合約、延期或延遲定價合約(包括固定基準合約和服務收費合約)、延期或推遲支付合約、最低價格合約等多種形式。有利于糧農根據生產期內價格變動狀況靈活選擇。因此,為了降低價格風險,糧食企業可與糧食經營者簽定遠期合約。
3.糧食儲存與價格風險
糧食儲存是我國糧食企業長期采用的一種規避價格風險的方法。但糧食儲存會受到資金、技術、場地等因素的制約,且避險能力十分有限。糧食儲存的核心是糧食企業為了避免在市場銷售淡季,以較低的價格出售農產品,而在農產品收獲以后,采取適當的措施暫時將農產品儲藏起來,以期在銷售旺季或價格較高時出售,獲得收益。
二、糧食企業如何規避價格風險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我國的糧食企業面對緊逼的競爭,必須對糧食價格態勢進行及時的分析,才能利用市場機會,有效的化解價格風險,抓住市場機遇,獲得更好的經營效益。
1.糧食企業要準確分析糧食市場價格走勢
糧食市場價格走勢的準確分析預測是正確選擇規避糧食價格風險的前提和基礎。糧食企業要對糧食市場做出準確的分析,首先,必須具有一定的理論素養和知識基礎。從目前糧食企業看,生產周期內糧食市場價格波動狀況分析主要依賴于企業經營決策者本身素質和自身努力。糧食企業經營者必須具備一定的文化素質,利用各種機會,不斷接受有關農產品營銷和糧食價格管理方面知識,努力提高自身專業理論素養。同時,糧食生產企業或糧食經營企業,必須建立相應的糧食信息管理部門,由專人或專門隊伍進行分析研究。其次,要有暢通、有效的市場信息渠道。一般而言,影響糧食價格的主要因素是年度生產情況、庫存變化、凈進出口(國際市場)需求、氣候、國家糧食政策措施等,這些信息,不僅可以從我國糧食信息系統中獲取,也可以委托相關中介機構獲取。第三,科學的分析預測。隨著我國糧食信息系統完善,糧食經營咨詢中介機構將不斷壯大,專業性的咨詢機構將在市場競爭中不斷擴大,提高專業水平和服務質量,他們不僅有明確的價格走勢分析,還有科學的、詳細的各因素對糧價變動的影響分析,這將為糧食企業分析糧價趨勢、抓住市場機遇、合理決策提供有效依據。
2.糧食企業要合理的選擇規避價格風險的方法
由于糧食生產季節性、糧食消費的跨越性,糧食價格有一定幅度的波動是必然的。為提高糧食企業決策效率,回避價格風險需有不同的對策。
(1)預測糧價處于下跌狀態。糧食企業應采用賣出套期保值的方法進行保值。賣套期保值的目的在于回避日后因價格下跌而帶來的虧損風險。例如,某農場手頭有庫存糧食即將收獲,擔心日后收獲時價格下跌;某糧食購銷企業手頭有庫存糧食尚未出售,擔心日后出售時價格下跌;某面粉廠擔心庫存小麥價格下跌等。
(2)預測糧價處于上升狀態。糧食企業應采用買入套期保值的方法和糧食儲存的方法。買入套期保值是在將來必須購進某種商品時價格仍能維持在自己認可的水平保值方法,他們最大的擔心是當買入現貨商品時,價格上漲。例如,某制粉企業為了防止日后購進小麥時價格上漲在期貨市場進行保值;某糧食購銷企業已經與加工企業簽訂好現貨供貨合同,將來交貨,但該企業此時尚未購進貨源,擔心日后購進貨源時價格上漲;某糧食購銷企業認為目前現貨市場的價格很合適,但由于資金不足不能立即買進現貨,擔心日后購進現貨,價格上漲。此時,另外一種最有利的方法是積極擴大自有糧食儲備規模,享受未來糧價上升的收益,實現收益最大化。
(3)預測糧價處于相對穩定狀態。對于這種情況,糧食企業應大量利用遠期合約方法,從而獲得最高的成本收益比。由于遠期合約一般不需要太多的市場營銷知識,無須保證金,交易成本較低,有利于糧食企業生產者在一個完整的營銷年份捕捉最佳的價格機會,減少價格風險。同時,有利于糧食企業之間的縱向聯合,增強抵御風險的能力。例如:農戶分散生產,抵御價格風險能力很差,又不能進入期貨市場套期保值,此時,農戶與糧食購銷企業、加工企業訂立遠期合約。
3.加強政府指導與糧食企業的聯合
隨著糧食生產專業化分工的深入,農村開放市場逐步形成,政府要制定措施,鼓勵農業生產者聯合,引導專業合作組織兼并重組,按照“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加快農業產業化發展步伐,壯大糧食企業規模,拓寬經營領域和經營能力,增強糧食企業抵御價格風險的能力。同時,政府應加強對糧食市場的統一領導和協調,尤其是商品期貨市場,要加快立法進程,組建商品期貨交易行業協會組織,在弱化對商品期貨交易行政干預的同時,強化行業內的自律管理,使其盡快走上規范管理的軌道。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