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對跨國企業外派人員行前培訓的項目內容進行分析,通過該項目培訓,能幫助外派人員在離開母國前,更好地準備和調節今后在異國的生活、學習和工作。行前培訓項目內容通常包括:文化環境的識別訓練,語言培訓,模擬訓練和體驗式訓練。此項目培訓能促進外派人員在跨國企業中的表現,同時提高外派人員的工作效率和外派的成功率。
[關鍵詞] 外派人員行前培訓項目項目內容
一、導論
經濟全球化與企業規模經營促使跨國企業的不斷增加,其中,選派管理人員到新成立的公司是一種流行,也是一種趨勢。這些大規模的跨國企業越來越多的注重對選派的管理人員的培訓,其中,外派人員的行前培訓是一個相當重要的項目。實際上,外派人員被選定之后,緊接著需要考慮進行的就是對外派人員的行前培訓。行前培訓的項目可以確保外派人員在海外的效率和成功率,尤其是將員工派到那些與原國家有明顯文化差異的目的地國家。一個據有可操作性的行前培訓項目,一個能提高外派人員的工作效率與外派成功率的行前培訓項目,其項目內容是至關重要的。
二、行前培訓之項目內容
對于一個跨國企業來講,可提供的培訓內容是多種多樣的,本文主要借鑒Mendenhall, Dunbar and Oddou的跨文化培訓模式來分析,得出企業可以利用情感法從以下四個方面來完成行前培訓項目,正確地認識與使用可以為企業帶來多方面益處。
項目內容1:文化與環境意識培訓
如今,大量的著作致力于外派人員的行前培訓活動,尤其是為外派人員提供文化與環境意識的培訓。意識培訓是對外派人員的一個最有效的培訓方式,這種方式主要是為接受培訓的員工提供目的地國家的真實情況,從而降低對陌生國家的恐懼感,增加對目的地國家的感情。首先是提供相關的文件資料和實際情況,讓接受培訓的人認識和接受目的地國家與母國的差別。可以采用一系列的方法,包括閱讀、小組討論、提供講座或是觀看電影等。這些方法能夠為接受培訓的人提供一個基本的信息,關于目的地國家的歷史、地理、氣候和經濟發展階段。例如,在中國,人們不會過度地對政治進行討論,尤其是不會直接批評國家領導人或其直接領導人。在掌握和了解目的地國的基本信息外,文化與環境意識培訓還可能會協助接受培訓的人認識該國的價值觀,比如工作態度和工作節奏。僅以中國和澳大利亞歷史文化的久遠程度來看,就存在著明顯的區別。中國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文化背景的國家,其文化更注重個人的穩定、可靠,更加地尊重傳統,比如對儒家思想的遵從。相對地,澳大利亞則是一個更年輕,更具有活力的國家。可見,文化與環境意識的培訓對外派人員而言是具有格外意義的,至少,通過培訓,外派人員可能會更快地適應目的地國家,并與新同事友好相處。
項目內容2:語言訓練
學者Norhayati指出,應該為跨國企業的外派人員提供更多的層次更深的培訓,而語言培訓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這個部分不僅是指傳統意義上的語言培訓,而且應該要包括非語言的行為和商務禮節等。第一方面,目的地國家的官方語言和當地的基本方言是有必要的而且是有用的,盡管英語的使用在世界都已經很普遍。至少,外派人員及其隨行人員應該具有基本的會話技能,包括乘坐交通工具、購物,甚至是對員工的投訴等一些簡單的對話。實際上,掌握一門語言需要花費幾年的時間,因此,對外派人員的語言培訓不是要求他們對語言的精通掌握,基本目的是為了通過語言的培訓對目的地國家的文化有進一步的適應。短時間的語言培訓主要提供一些特殊性的交流、常用的俗語或表達方式。另一方面,為了能與目的地國家的同事有效交流,語言培訓還會為外派人員提供一些交流的技巧。例如,在一個商務會議上,即使英語作為主導語言,外派經理也應該要學會降低語速,盡量避免俚語,確認對方的理解,將陳述的內容分為小的模塊,而不是大張旗鼓的演講。還有,一些非語言行為在目的地國家也應該要避免,例如,在中國,不要用手直接指向交流的對象,盡量避免眼神的直接接觸等,這些都是極為不禮貌的行為。簡言之,語言培訓的任務也是很重要的,“可以降低對陌生環境的不安全感覺,可以提高處理信息的能力,可以增加員工和商業伙伴的興趣和意愿”。
項目內容3:模擬練習
在這一項目的培訓中,學員將會被呈現一系列的短文,這些短文都是與國際業務的處理有關的。要求學員針對特定情景進行回應,或是給出他們自己的處理方法;一組專家將會對他們所做出的回應進行評價判斷。這些練習可以幫助學員進一步學習如何與目的地國家的人民打交道。例如,在這種類型的培訓項目中有一種名為BaFa BaFa的練習。在這個練習中,將學員分為兩個團隊,在不知道任何談判規矩的情況下,要求這兩個團隊進行商業貿易活動,大部分的參與者都可能會做出不正確或是不明智的判斷,甚至是他們的行為動機會為商業談判帶來很不利的影響。通過這種練習,可以鼓勵學員接受專家對他們的評判,通過不斷的獲取信息,從而來接受不同于自己國家的文化。再如,名為intercultural interactions的書提供了大約二十多種跨文化的小事件,在書中所描述的小事件都是發生在企業活動中的外派人員與當地員工之間真實事件。學員根據書中的情景描述,回答相應的問題,要求他們從被選答案中選出與自己文化最相近的解決辦法或是回應方式。此書最關鍵的地方就是為每一個答案都提供解釋,為什么學員自己的選擇是不正確的,即使是正確的,也會有相應的說明。總的來說,這種情景模擬練習的方法可以協助這些管理者去適應目的地國家的企業環境,幫助外派人員理解他國員工的行為以及相應所產生的后果。
項目內容4:體驗式訓練——預先訪問
如果時間允許,外派人員應該對目的地國家進行提前的訪問。因為預先訪問對外派人員適應不同文化,培養他們的文化差異的意識有明顯的幫助。事先計劃好的海外旅行將會幫助外派人員,讓他們感受到文化間實實在在的差異,在了解的基礎上,讓他們做出明智的選擇,是否要接受外派任務。另外,在預先訪問中信息的收集可以回答許多外派人員在接受任務前不明白的邏輯性問題,讓他們找到感覺之后再到目的地國家工作。在預先訪問過程中,要求這些外派人員及其隨行人員在當地餐館就餐,在當地人的店中購物,與當地人進行交談等。預先訪問這個方式被認為是非常有效的技巧,對于這部分外派人員及其家庭陪同成員,他們可以更快的適應目的地國家的生活。
可能的項目內容5:其他
公司還可以提供一些別的培訓項目,比如說壓力管理培訓,敏感性培訓等。壓力管理培訓可以幫助外派人員進一步開發他們的能力,他們會更有耐心,更有建設性地去處理國際任務中的一些不確定性因素。而敏感性培訓可以進一步開發外派人員的意識與敏感程度,比如說通過無領導的小組討論,可以使各個民族的成員進行交流,降低外派人員對民族的偏見性認識。此外,如果在預先訪問之前進行一個導向式的培訓,會使培訓效果更加的事半功倍。當然,這些內容將根據不同的培訓項目將有所區別。
三、結論
明顯地,行前培訓項目是跨國企業外派人員所必須的,因為只有擁有充分知識與競爭力的員工才能夠以更加穩定的心態適應新的環境。毫無疑問,培訓本身是必要的,但是提供什么樣的培訓項目是企業需要首當其沖考慮的問題。同時,企業還需要考慮的是如何利用資源、如何安排時間、如何提高培訓質量、如何采用適當的培訓形式、如何安排費用等相關因素,使行前培訓項目取得更好的成果。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