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首先介紹了產業集群的概念及特征,然后從促進產業集群的管理現代化、使信息和知識成為產業集群的核心資源等方面分析了信息技術進步對產業集群的影響,最后提出了相關政策建議。
[關鍵詞] 產業集群信息技術信息化
一、對產業集群概念及特征的描述
20世紀80年代以來,產業集聚原理對于經濟發展的重大意義得到了國際上學界、商界和政界的空前重視。用產業集群(Industrial Cluster)一詞對集群現象的分析,首先出現于波特1990年《國家競爭優勢》一書,該書對其做如下定義:是一組在地理上靠近的相互聯系的公司和關聯的機構,它們同處或相關于一個特定的產業領域,由于具有共性和互補性而聯系在一起。產業集群內的相關企業及其支持性機構在一些地方靠近而集結成群,從而獲得企業競爭力優勢。
傳統上產業集群雖然通過產業內部的分工協作,相對于單一企業取得了競爭上優勢,但目前由于受地域、行業、技術等限制,低成本產業集群居多、缺乏創新型產業集群,集群的相對封閉性限制了要素資源的優化配置和外部創新資源的引入,對優勢資源的過度依賴降低了集群對市場變化和外界沖擊的適應能力等,這些問題都大大阻礙了產業集群的進一步發展壯大。然而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進步與發展,信息化浪潮席卷世界,它將對產業集群的發展產生根本性影響。
二、信息技術進步對產業集群的影響
1.促進產業集群的管理現代化
快速變化和全球性激烈競爭的市場,需要很強的應變能力和競爭實力,現代信息技術和網絡的快速發展為此提供了基本手段。通過企業內部管理的信息化和設計及生產流程的信息化,不但可以提高管理水平和促進企業管理模式與組織模式的變革,還可以提高產品設計和生產的自動化水平,進而提高效率、增強應變能力和競爭實力。同時,信息化手段的應用,大大拓展了企業的網絡空間和聯系能力,同時還有助于內部生產經營方式的創新和經營水平的提高,這些都有助于增強產業集群參與全球性競爭的實際能力。
2.加快了產業集群的產業融合步伐
信息技術進步在促使產業分工更加細化的同時,卻又在更高層次上促使產業趨向一種融合。這種變化無疑將會對傳統產業集群的邊界和地理集中性產生實質影響,同時也使得產業集群的相關領域大大拓展。這將從根本上改變產業集群系統結構空間的基本屬性,它雖然可能仍然是以某一( 類)產業為核心,并包含所有緊密連接的廠商、機構,但這些廠商和機構形成的群落,已并非都屬于單一產業,也不一定都是依托地理性的集中,而是在產業和組織空間及形式上都有更大的拓展。
3.使信息和知識成為產業集群的核心資源
信息時代,知識是經濟發展最重要的核心資源,與物質資源的屬性根本不同的是,知識資源的利用具有共享性和報酬遞增性,哪種組織模式能夠充分利用這一屬性而以最大限度和最快速度首先獲取信息和知識,并轉化為現實生產力,那它就無疑是一種極有生命力的組織模式。所以,在信息化中,產業集群原來基于區位資源稟賦要素的優勢正在消失,信息和知識正在取而代之成為產業集群獲取競爭優勢的核心資源,產業集群通過知識和信息的不斷創新保持競爭優勢。
4.使產業集群發展更趨于開放性
在信息技術進步的推動下,以往產業集群那種基于地域關系的相對封閉性網絡受到了極大挑戰:一方面由于產業集群的創新功能需要系統更加開放,以有利于信息與知識在更大范圍內獲取和互動交流;另一方面,由于社會網絡化和經濟全球化的影響,企業間的虛擬組織不斷出現,跨國公司的網絡遍及各地的產業集群,產業間的融合正在加深,這些因素從根本上改變著產業集群的企業屬性和關系結構,從而使得產業集群各企業關系網絡和經濟聯系的邊界趨向模糊,這意味著從根本上改變了產業集群傳統空間結構在地理上接近或集中的基本屬性,從而促進產業集群向全球化方向發展。
三、結論與政策建議
結合以上分析,筆者有如下建議:一是提高政府及產業集群內部企業管理者對信息技術進步重要性的認識,加大對產業集群信息化的政策扶持和管理支持力度;二是采取多種途徑,加快信息化和信息資源管理人才隊伍建設,迎接信息時代的人才挑戰。三是要積極推進產業集群中介服務平臺的建設,通過中介服務機構體系的建立和完善,進一步增強產業集群系統的自我協調能力,提高協同水平,從而在更大程度上發揮系統競爭優勢;四是集群選準突破口,分階段實施和推進信息化。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