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綠色物流作為全新的現代物流形態在我國尚處在初始起步階段,從發展進程看是舉步維艱,步履蹣跚。本文分析了我國綠色物流發展過程中所遇到的障礙與問題,并結合綠色物流發展的趨勢,針對性地提出了發展綠色物流的對策性建議,指出加快我國的物流綠色化進程必須從政府、企業、消費者三方協同動作的立場出發,方有成效。
[關鍵詞] 綠色物流發展障礙與對策
一、我國綠色物流業發展過程中遇到的障礙與問題
綠色物流(Enrironmental Iogistics)是指連接綠色供給主體和綠色需求主體,克服其空間和時間障礙的高效、快速、安全、經濟的綠色商品和服務流動的綠色經濟管理活動過程。其目的和任務是企業在物流過程中要抑制和減輕物流對環境造成的危害甚至破壞,并實現對物流環境的凈化,使物流資源得到最充分利用,保證物流企業取得良好的效益。綠色物流從內容講是一個多層次的概念,既包括企業的綠色物流活動,也包括社會對綠色物流活動的管理、規范和控制;既包括各個單項的綠色物流企業(如綠色運輸、綠色包裝、綠色流通加工等),也包括為實現資源再利用而進行的廢棄物循環物流。綠色物流是以維護地球環境和可持續發展為基礎,它從環境的角度對物流體系進行設計、改進和構建。從性質上講,它其實是物流管理和環境科學交叉的產物,要求在研究社會物流和企業物流時,必須考慮到環境問題。它強調和追求全局和長遠的利益及其全方位的對環境的關注和保護,體現了企業的綠色形象,是一種全新的現代物流形態。由于綠色物流在人類歷史發展史上極其短暫,在我國則起步更晚,所以不管是在物質條件和技術手段等“硬件”支持方面,還是在服務水平、規范制度、政策引導等“軟件”支持方面,綠色物流都遇到了一些障礙與問題,困擾和束縛著綠色物流的健康發展。概括而言,我國綠色物流在發展進程中遇到的障礙與問題主要包括三方面:
1.觀念障礙。是指在物流觀念上,我國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仍存在著較大的差距,沒有與時俱時,摒棄舊觀念,樹立新觀念。突出表現是,一方面,政府和領導的觀念仍顯落后,綠色物流的思想未牢固樹立。一些政府部門和企業經營管理者,對綠色物流未給予足夠的重視,雖有物流的思想觀念而沒有綠色化的概念,缺乏發展的前瞻性。另一方面,經營者和消費者對域外物流綠色經營消費理念仍非常淡薄,綠色物流的思想幾乎為零。經營者展示給我們的是綠色意識、綠色標志、綠色營銷、綠色服務,消費者追求的是綠色消費、綠色享用、綠色保障。而作為連接經營者和消費者的通道——綠色物流,卻鮮有人能夠給予足夠的重視和關心。
2.政策障礙。是指我國政府對發展綠色物流的政策、法規、條例等的制定相對落后,政策的前導性和支持性沒有跟上。發展綠色物流離不開政府的支持,政府是物流綠色化的最強勁的推動者。政府應對現有的物流體制進行強化管理,設計和構建綠色物流建立和發展的框架,做好綠色物流的政策性建設。一些西方發達國家的政府對綠色物流的政策性引導和支持的做法值得借鑒和學習,政府不僅制定了諸如控制污染發生源、限制交通量和控制交通流的相關政策和法規,而且還從物流業發展的總體合理化布局上為綠色物流的發展鋪平道路。如日本政府在1966年曾制訂了《流通業務城市街道整備法》,以提高大城市的流通機能,增強城市物流的綠色化功能。我國盡管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也曾致力于環境污染方面的政策與法規的制訂和頒布,但專門針對物流行業的并不是很多。政府應立足于打破地區、部門和行業的局限,按照大流通、綠色化的思路來進行全國的物流規劃整體設計,以消除物流領域中資源配置的巨大浪費,推動物流業的健康、有序發展。
3.技術障礙。是指我國企業在綠色技術的掌握和運用方面相對落后,物流技術和綠色物流的要求存在較大差距。如,我國的物流業還沒有什么規模,基本上是各自為政,沒有很好的規劃,存在無序發展和無序競爭狀態,對環境保護造成很大的壓力;在機械化方面,物流機械化的程度和先進性與綠色物流的要求還存在差距;在物流材料的使用上,與綠色物流倡導的可重用性、可降解性也存在巨大的差距;在物流的標準化程度上,各種運輸方式之間裝備標準不統一,物流器具標準不配套,物流包裝標準與物流設施標準之間缺乏有效的銜接。至于在物流的自動化、信息化、網絡化等方面,綠色物流更是無從談起。
二、發展綠色物流的對策性建議
當前我國積極發展綠色物流,既是適應世界經濟一體化,應對日益激烈的跨國物流競爭的重要舉措,也是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堅持科學發展觀,增強國家經濟實力和現代化程度的戰略選擇。尤其是舉世矚目的2008年北京奧運,提出了“綠色奧運”的主題,更使得綠色物流觀念深入人心。綠色物流在我國作為新生事物是“小荷才露尖尖角”,發展潛力巨大、前途廣闊。發展綠色物流,實現物流綠色化,是大勢所趨,已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急迫而重大的任務。我認為,我國發展綠色物流,加快物流的綠色化進程,必須從政府、企業、消費者三方協同動作的立場出發,方有成效。
1.從政府角度看,應加快和推進我國物流管理體制改革,從宏觀上加強對物流產業的統一規劃、構建和管理,為綠色物流業的發展創建一個有利的政策環境。當務之急和工作重點是:(1)應從國家經濟和產業發展戰略的高度進行綜合、統籌、全面地規劃,制定前瞻性的產業發展規劃,以打破各部門彼此分割,各自為政的格局;(2)應建立一個全國物流協調中心,以統一協調全國的物流布局,消除由于發改委、交通部、鐵道部、民航總局、外經貿部、海關、工商、稅務等部門條塊分割的管理模式所造成的物流資源的巨大浪費和物流服務方式的非協調發展;(3)應加大稅收、用地、信息建設等方面的扶持力度,在建設投資規模較大的物流基礎設施及配套設施、公共信息平臺等項目上,政府可通過投資、補貼等方式參與建設;(4)應加強輿論宣傳和物流綠色化的造勢,提高全社會的綠色物流意識,通過輿論督導和宣傳教育,促使企業從根本上改變傳統的“大而全”、“小而全”、“萬事不求人”的觀念,立足于經濟效益和規模化原則,提高物流的社會化程度,支持、促進與監督專業化物流企業的發展;(5)應規范市場,營造一個公平、有序的物流企業競爭環境,破除地方保護主義,努力建設統一、開放、公平競爭、規范有序的現代物流市場體系;應建立物流服務質量標準及行業規范,支持企業間的兼并重組,促進物流規模經濟發展。
2.從企業角度看,應培育和增強物流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使物流企業做大做強,促進物流企業自身的發展。物流企業是物流市場的主體,綠色物流的發展依賴于物流企業的成長壯大。工作重點和主要任務是:(1)物流企業應積極推進聯合一貫制運輸。聯合一貫制運輸是以單元裝載系統為媒介,巧妙組合各種運輸工具,從發貨方到收貨方始終保持單元貨物狀態而進行的系統化運輸方式。物流業對環境影響最大的莫過于由于運輸特別是公路運輸所造成的廢氣排放、噪音和交通阻塞等。聯合一貫制可以削減總行車量,克服物流運輸特別是公路運輸造成的廢氣排放、噪音和交通阻塞等對環境的消極影響。聯合一貫制運輸方式是物流現代化——綠色物流的支柱之一。(2)開展共同配送,減少污染。共同配送是以城市一定區域內的配送需求為對象,進行有目的、集約化地進行配送的物流方式。共同配送統一集貨、統一送貨,可以明顯地減少貨物流;可有效地消除交錯運輸緩解交通擁擠狀況,提高貨物運輸效率,減少空載率;可提高配送服務水平,使企業庫存水平大大降低,甚至實現“零庫存”,降低物流成本。(3)要樹立企業綠色形象,實行綠色營銷,走綠色發展之路。可建立綠色零售專柜或公司,以回歸自然的裝飾為標志,對零售柜臺進行綠色包裝,以吸引消費者。(4)促進和實現管理信息化、系統化、網絡化的發展。物流信息化表現為物流信息的商品化、物流信息收集的數據庫化和代碼化、物流信息處理的電子、標準和實時化、物流信息存儲的數字化等。物流的網絡化既是電子商務時代物流活動的主要特征,也是基本要求。(5)加強培訓和教育,壯大綠色物流專業人才隊伍。綠色物流專業人才短缺是目前制約物流業發展的瓶頸問題。企業應克服以往在物流方面研究和投入微乎其微的行為習慣,適度增加物流培訓和教育方面的投入,包括人力、物力和財力各方面。企業應將企業外部的學校教育培養和企業內部的物流實踐鍛煉成長有機結合起來,堅持雙管齊下、兩手抓。
3.從消費者看,應積極倡導綠色需求,綠色消費,通過綠色消費方式倡導企業實施綠色物流管理;通過綠色消費行為迫使企業自律綠色物流管理,通過綠色消費輿論要求政府規范綠色物流管理。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