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從理論上講,構成EPS模型的每一個因素皆是不確定性因素。通過對每一個因素 進行敏感性分析,可以揭示EPS對每一個因素變化的敏感程度,進而判斷EPS對外部條件發生不利變化時的承受力,為企業改善經營管理、進行經濟決策指明方向。
[關鍵詞] EPS敏感性分析指標體系
一、問題的提出
敏感性分析是考察與投資項目相關的重要因素發生變化時,對項目投資經濟效益指標影響程度的一種分析方法。其目的是當外部條件發生不利變化時,對投資項目各方案的承受能力做出判斷。敏感性分析的原理同經濟學中的彈性分析是相同的,只要兩個經濟變量存在函數關系,就可以用彈性系數或敏感度來表示因變量對自變量變化反應的敏感程度。公司制企業進行長期籌資決策時,也會用此原理進行分析,如DOL(經營杠桿系數)、DFL(財務杠桿系數)等指標。其中DFL模型中涉及到了EPS。EPS是指公司每一普通股、每一會計期間所賺得的純利(損),它顯示公司某會計期間的獲利能力,因而用其評估投資風險的大小,已成為投資者、債權人、企業管理者、經營者、財務、效績分析人士最為關心的一項重要信息。簽于此,美國會計師公會會計準則委員會早于1969年5月,即頒布第5號意見書,定名為“每股盈余”強制要求上市公司對外報送的損益表應揭示EPS信息。我國在2006年2月15日發布的企業會計準則體系中新增加的會計準則包括了每股收益準則,規范了每股收益的計算及其列報,顯示了我國對每股收益的關注。對EPS進行敏感性分析,可以揭示影響EPS的因素的敏感度,根據敏感度系數的大小判斷EPS對外部條件發生不利變化時的承受力。因此,構建EPS敏感性分析指標體系并進行動態的分析是十分必要
二、EPS的現實意義及對其進行經濟分析的重要性
1.EPS的現實意義
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于1972年2月頒布第一百二十八號聲明書,對EPS解釋如下:EPS指公司在每一會計期間所賺得的盈余,應歸屬于每一普通股的金額,為應用上方便,這一名詞可同時用于每股盈余或損失。我國的每股收益準則對每股收益的解釋是企業應當按照歸屬于普通股股東的當期凈利潤,除以發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權平均數計算基本每股收益。比較而言,EPS是表示公司每一普通股在某一會計期間所取得的盈余或損失。經常被投資者用于衡量公司獲利能力大小及評估投資風險的高低,它能明確表達公司流通在外每一普通股獲利大小,成為對外報送財務報表重要信息之一。投資者常以市盈率作為衡量投資報酬與評估投資風險的指標,而市盈率=每股市價/每股盈余,可見EPS在籌資和投資理論及實務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2.對EPS進行經濟分析的重要性
企業在組織生產經營活動中,要取得預期的經濟效益,達到預期的經營目標,必須掌握企業生產經營的全貌和各項經濟技術指標的完成情況,然后深入的對這些指標進行基本的數量分析,并經過系統的研究,提高到理論層面去認識,才能真正為企業改善經營管理、進行經濟決策指明方向。對EPS進行敏感性分析就是基于這方面的考慮。
三、對EPS進行敏感性分析
1.確定EPS為敏感性分析的對象
2.選擇不確定因素
根據EPS=(EBIT-I)·(1-T) /N 模型
式中:EBIT——息稅前利潤
I——利息
T——所得稅率
N——流通在外普通股股數
可以選EBIT、I、T、N作為不確定因素。在既充分考慮企業的外部環境如影響企業宏觀環境的政治和法律因素、經濟因素、科學技術因素、社會文化因素、自然因素、行業等因素又考慮企業生產經營過程實際上是產品價值的創造過程,企業所有互不相同但又互相聯系的生產經營活動構成了創造價值的一個動態的“價值鏈”,此價值鏈可以綜合反映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歷史、現狀、經營重點、企業戰略、實施戰略的方法、作業成本以及生產經營本身所體現的經濟效益的基礎上,對不確定性因素的變動范圍以及幅度進行預測。
3.人為確定變動幅度為X X∈【-1,+1】
4.計算相應變動的EPS
如:
EBIT對EPS的敏感度
其中:DFL——財務杠桿系數;主要用于衡量上市公司財務風險
同理可以求出
5.構建EPS敏感性分析的指標體系
表1:
根據EBIT=S-V-F
式中:S——銷售額
V——變動成本總額
F——固定成本總額
可以進一步詳細分析銷售、變動成本、固定成本對EPS的敏感度。
表2:
表2中:財務管理中的聯合聯合杠桿系數,主要用來分析上市公司經營杠桿和財務杠桿共同發生作用時,公司綜合風險大小。
根據敏感度β的絕對值,可以人為的從大到小進行排序,構建EPS敏感性分析的指標體系,然后對指標模型進行分析,尋找敏感因素進行風險分析。
四、需要說明的問題
1.不確定性因素變動的主要原因
通過計算可以尋找出影響EPS的敏感性因素及非敏感性因素,經過深入分析還可以進一步找尋敏感因素及非敏感因素的成因以及對EPS實施的影響,提出操作性較強的風險防范對策。對于息稅前利潤而言,主要會因產品銷售數量、產品銷售結構、單位產品售價、單位產品銷售成本、銷售及附加稅率、一定時期銷售費用總額、其他業務利潤、一定時期管理費用總額、一定時期財務費用總額、投資凈收益、營業外收支凈額等因素的變化而變化;對于銷售而言,會因產品產量、品種、質量、創新度、市場適應性等變化而變化;對于變動成本、固定成本也會因為企業材料和能源利用的效果、生產設備利用的效果、生產工作質量水平、工資水平和管理費用水平、科學的經營決策、創新成本(企業停產減產損失、開發新產品凈支出、有形資產報廢損失、結構性變動人工成本支出、系統變化損失等)等方面的變化而發生變化;對于財務費用,主要會因為銀行利率或資本市場中資金的供求關系而發生變化;對于所得稅,因為我們國家的企業所得稅率較西方發達國家的所得稅率而言顯的較高一些,又因為企業管理、供應、生產、銷售、售后服務等原因獲利能力欠佳,要拿出不多利潤中的33%上繳所得稅,企業負擔很重,降低企業所得稅率是中國稅制改革的一個方向,所以所得稅也會因此而發生變化;至于流通在外的普通股股數,其主要會因為企業的股利政策等原因而發生變化。
2.存在的缺陷
敏感性分析盡管可以用來分析不確定因素的變化對EPS的影響,以及存在的風險大小,但其難以說明不確定性因素發生變化的可能性大小,也就是變化的概率的大小。在實務中,敏感性因素變動對EPS影響很大,但因其變化的概率很小,屬小概率事件,所以給EPS帶來的影響是有限的,而另一些因素盡管是非敏感性因素,但其發生的概率卻是很大的,因而會給EPS帶來很大的影響。因此,若要對EPS進行精確的分析,還有必要借助于概率分析,但概率的確定,又會成為理論實務探討的一個新的話題和難點。
五、結語
通過β模型,我們可以發現其研究的是不確定因素從基期到報告期之間變動而引起EPS變動的比率,其是一個動態的指標。通過對其在不同時期變動規律的觀察和分析,可以認清影響公司EPS變動的各種因素及其帶來的風險,為企業進行有效的經營和風險管理提供幫助。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