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一項艱巨復雜的系統工程,必須要以解決好農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為著力點,促進農村和諧社會建設。東營市堅持統籌城鄉經濟社會各項事業,通過實施“四進兩網”工程,推進農村現代流通體系建設,構建農村安全消費環境,促進了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和農村社會穩定和諧發展。
[關鍵詞] 科學發展觀社會主義新農村農村現代流通體系
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把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確定為面向新時期的重大歷史任務,要求以解決好農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為著力點,促進農村和諧社會建設。近年來,山東省東營市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走城鄉統籌協調發展的新路子,推進農村現代流通體系建設,著力構筑農村安全消費環境,取得了顯著成效,受到農民群眾的歡迎。
一、東營市構筑農村安全消費環境的主要做法
2005年以來,東營市針對農村商品流通網絡還不健全,經營設施落后,市場監管乏力,制假售假問題比較突出,農民維權意識較差的現狀,在全市農村實施了“超市進鄉鎮,放心店進村,檢驗檢測進市場,‘12315’進農村,建設藥品配送網和食品藥品安全監管網”為主要內容的“四進兩網”工程,構筑農村安全消費環境。該市的主要做法是:
1.實施超市進鄉鎮、放心店進村
按照“小超市,大連鎖”的思路,從2005年開始試點,規劃用三年時間,在全市所有鄉鎮建設超市,千人以上的村建立放心店。鄉鎮超市和放心店要求按照商務部頒布的規范進行建設改造,并由市財政按照鄉鎮超市10萬元~12萬元、放心店4000元~5000元的標準給予補貼。鄉鎮超市和放心店實行連鎖經營,做到統一配送、統一標識、統一定價、統一服務規范、統一管理。打破區域、行業和所有制界限,堅持內引外聯,選擇市內外具有實力和連鎖經營管理經驗的優勢企業作為“龍頭”,支持商貿流通企業直接到鄉村建立直營店,引導農村現有零售店鋪通過加盟和自愿連鎖的方式加入到放心店網絡中來。目前,全市36個鄉鎮中已建成16個鄉鎮超市、168家村級放心店,12個鄉鎮超市、118家村級放心店正在建設改造中。
2.實施檢驗檢測進農村市場
在進一步完善市和縣區肉菜糧檢驗檢測體系的基礎上,推動農副產品檢驗檢測覆蓋到全市農村所有市場和超市。督促市場主辦單位落實自檢制度,逐步建立以市場主辦單位自檢為基礎,工商部門抽檢為保障,社會檢測機構復檢為補充的檢驗檢測網絡。逐步在鄉鎮工商所建立農產品檢驗檢測室,配備農產品檢驗檢測車和快速檢驗檢測設備,完善檢測制度,正確引導經營和消費。
3.實施“12315”申訴舉報網絡機構進農村
在全市所有鄉鎮、行政村設立“12315”消費維權聯絡站(點),構建市、縣、鄉、村四級申訴舉報網絡,與基層消費者協會組織有機結合,并在市和縣區消協的領導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的指導下開展工作,具體負責農村商品流通領域質量監督、消費維權知識宣傳、投訴舉報信息收集、消費爭議調解、日常工作聯絡等,有效解決消費者投訴難、維權難、獲知難的問題。
4.健全完善農村藥品配送網絡
建立市藥品集中招標統一配送領導小組辦公室,2005年內全市農村藥品統一配送基本做到了全覆蓋。配送的藥品必須通過集中招標采購,由藥品中標企業或委托市和縣區醫藥公司負責對所有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民營醫院、個體診所、零售藥店等農村醫療機構統一配送。各農村醫療機構零售藥品的價格,經物價主管部門審核公示后,按有關規定執行。
5.健全完善農村食品藥品安全監管網絡
在鄉鎮政府設立食品藥品監督協管站,配備監督協管員,在行政村配備信息監督員,以上人員均由各縣區政府聘任和管理,并由市財政撥出專款,按每位協管員、信息員每月10元的標準給予通訊補貼。各鄉鎮、村食品藥品監管組織和人員在食品藥品行政管理部門的領導下開展工作,具體負責本轄區內食品藥品安全工作的協管、信息收集、投訴舉報、法律法規宣傳等事宜。目前已建立鄉鎮協管站56個,聘任協管人員2273名,實現了食品藥品監管網絡縣、鄉、村全覆蓋。
二、東營市構筑農村安全消費環境的主要成效
東營市實施以“四進兩網”為主要內容的農村現代商品流通網絡體系建設,極大地改善了農村消費環境,保障了農村食品藥品安全,促進了農村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是一項農民得實惠、企業拓市場、政府得民心、發展增后勁的“民心工程”。
1.改善了農村購物環境,激發了農村消費潛力
通過實施“四進兩網”工程,制定了鄉鎮超市和村級放心店的建設標準,實行統一配送、統一標識、統一定價、統一服務規范、統一管理,讓群眾買得放心、用得方便。現在群眾足不出鄉甚至不用出村,就能放心買到所需商品,享受到城里人的購物環境,生活質量和生活品位得到很大提升,對促進農村購買力的釋放也發揮了積極作用。
2.整合了農村流通網絡,促進了零售企業發展
通過實施“四進兩網”工程,探索以現代流通方式改造和整合基層傳統營銷網絡,引導城市大型流通企業與供銷社及民營企業進行嫁接、改造、并購、聯合,利用原商業和供銷社系統的網點設施,把發展現代流通方式與整合現有資源結合起來,提高內資商業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以及與外資商業企業的抗衡能力,在廣大農村地區搭建現代化的“物流網絡”,為商業流通企業創造了巨大的發展空間。
3.解決了農民維權難題,推動了和諧農村建設
通過實施“四進兩網”工程,把超市、放心店、商品檢驗檢測和消費維權聯絡站(點)建到農村,把藥品配送網和食品藥品監管網覆蓋到農村,完善了食品藥品安全日常監管、信息、信用、檢驗檢測、標準化、預警應急處理、目標責任考核等七大體系建設,堵住了假冒偽劣商品和藥品進入農村的源頭,降低了農民的維權成本,從根本上解決了農村食品、藥品安全問題,促進了和諧農村的建設。
4.帶動了農村產業調整,增強了農村發展活力
通過實施“四進兩網”工程,一方面為農民群眾提供物美價廉的商品和服務,降低了農民消費成本;另一方面發揮現代流通網絡優勢,在當地直接收購農副產品進入城鎮超市中銷售,形成了“基地—加工—市場”緊密結合的產業鏈條,讓農民種得放心、賣得順心,既增加了農民收入,又降低了市場風險。2005年東營市就有300多個本地農副產品成功進入了全省乃至全國的現代物流配送網絡,年購銷額達3.7億元。同時,農村現代流通網絡的建設,還直接間接地促進了大批勞動力就地轉移,讓成千上萬的普通農民,在自家門口就端上了可靠的飯碗,實現了脫貧致富。
三、東營市構筑農村安全消費環境的實踐啟示
東營市實施“四進兩網”工程的實踐啟示我們,構筑農村安全消費環境是一項涉及面廣、影響深遠的系統工程。它不僅僅是為農民提供了便捷的消費條件,改變了農民的消費觀念,更重要的是把農業生產與現代流通緊密地結合起來,把農村產業調整與農村市場體系建設緊密結合起來,成為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力量。
1.堅持從實際出發,統籌規劃,量力而行
構筑農村安全消費環境是一項關系廣大農村千家萬戶的“民心工程”,要真正把好事辦好,必須堅持從實際出發,統籌規劃,量力而行,樹立長期努力的思想。由于區域發展差距比較大,不同地區農民群眾的需求也不盡相同,因此,推動農村現代流通體系建設,一定要根據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確定合理的目標和進度,切實把握好質與量的關系,做到寧缺毋濫,穩步推進。
2.堅持城鄉一體,各方聯動,形成合力
構筑農村安全消費環境,并不僅僅是農村和農民的事情。各級政府必須從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局出發,堅持城鄉一體,各方聯動,形成構建農村安全消費環境的合力。要充分發揮政府的組織、協調和領導作用,農業、工商、質監、公安、藥監、衛生、煙草等行政執法部門要通力配合,形成農村消費環境綜合治理態勢,構建完善的維權網絡,降低農村消費者的維權成本。要加強信用體系建設,從體制、機制和法制等方面加快建設和完善食品、藥品安全信用制度,建立起政府、行業、社會三者相結合的評價體系。要重點落實好信用信息披露制度,積極推進農村食品企業信用信息庫建設,做到守信激勵、失信懲戒,真正使信用體系建設成為一種有制度保障的資源。要整合監管資源,在當地政府的統一領導下,在縱向上建立市、縣、鄉、村層級領導的工作體系,在橫上向建立以食品藥品安全協調委員會為平臺的職能部門工作體系,在動態上建立行業組織、協會、農村食品藥品安全監督員、信息員為補充的監督體系,最大化地利用和整合各方資源,形成縱向齊動、橫向聯動、動態互動的監管網絡,保證監管到位。
3.堅持發展現代流通方式,推動雙向流通,促進農民增收
農村流通在農村經濟發展中具有“先導”作用,其發育程度直接影響農民收入的增加和農村消費市場的開拓。發達國家的實踐也表明,加快農村流通體系建設,對于推動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要積極促進現代流通方式向農村延伸,逐步優化農村流通資源配置,建立起高效、暢通的流通網絡,提高農村市場的組織化程度。要加快農村市場體系的建設,在傳統的集貿、批發和零售等經營業態的基礎上,針對農村市場的特點,引進新的商業經營業態,逐步發展以現代連鎖經營為代表的零售流通產業。要積極發展農副產品、農業生產資料和日用消費品連鎖經營,建立以集中采購、統一配送為核心的新型營銷體系,逐步形成健全的商品流通網絡,一方面為農民提供“貨真、價廉、便利、放心”的商品和服務,另一方面收購農產品進入連鎖網絡銷售,促進農民增收。
4.堅持以市場為導向,政策為手段,發揮政府主導作用
由于農村人口密度低,消費需求分散,商業基礎設施薄弱,物流系統不完善,經營成本高,導致商業企業在鄉村投資回收期長,經濟效益差。同時,農村流通又是一項基礎性和具有一定公益性的工作,單純依靠市場化的手段在短期內無法實現農村流通網絡的完善,必須通過一定的政策措施,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為企業開設農村商業網點營造良好的經營環境。因此,發展農村現代流通體系,必須遵循市場經濟規律,真正發揮流通企業的主體作用,運用政策進行激勵和約束,促進城鄉之間實現資源優化配置。
5.堅持以人為本,提高素質,增強農民維權能力
構筑農村安全消費環境,廣大農村群眾既是受益者,也是維權的主體。必須加強對農民消費素質提高的教育,通過發展職業教育和農民培訓,引導農民樹立科學、合理、健康消費的觀念,全面提高農民的消費觀念和維權能力,在進行理性消費的同時,切實掌握和使用維權的武器,做到敢維權、會維權、善維權,最大程度地保護農民群眾的合法權益。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