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我國傳統的管理思想,是中國傳統文化之瑰寶,他不僅含有深邃的哲學觀點,更像是一部美妙的哲學詩篇,給現代人管理企業提供了有益的借鑒。
[關鍵詞] 我國傳統管理思想現代企業管理
中華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我國傳統的管理思想,更是中國傳統文化之瑰寶,他不僅含有深邃的哲學觀點,更像是一部美妙的哲學詩篇,給現代人管理國家、社會、企業等提供了有益的借鑒。下面僅就其中體現出的有關企業管理思想進行探討。
一、以德服人,領導者威望的樹立
在現代企業管理中,如何通過管理者對企業職工發生影響,從而增強企業凝聚力,完善企業的管理,一直是一個為人們所感興趣的問題,人們對這個問題的探討,在突出企業經理人的威望方面,尤為重視領導者個人的品德、學識、才華等因素,因為作為企業領導者,他能在方方面面影響其部屬,其影響時常會使企業員工形成一致和統一性的行為模式,比如思想、儀表、習尚、服飾和談吐等等。所以就企業領導者來說,如何規范自己的行為,以施于部屬更多良性的影響,就顯得極為重要,在這方面,孔孟儒學能為人們提供積極有益的思想資料。
儒家的管理思想,一言以蔽之:“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論語·顏淵》)“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不能正其身,欲正人何?”(《論語·子路》)管理的前提是管理者先要“正”。“正”是行使權力和發揮影響力的基礎。要實現良性的影響力,還要懂得“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贍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悅而誠服也” (《孟子·滕文公上》),也就是儒家的“仁政”、“德治”思想 。“德治”思想中的一些因素對于企業家發揮良性影響力具有強烈而直接的借鑒意義,如“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其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與之聚之,所惡,勿施爾也”(《孟子·離婁上》)。要贏得部屬的尊重和信賴,必須尊重他們的利益,在一定條件下對他們希望的盡量滿足,對他們不希望的盡量鏟除,這就是“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論語·顏淵》)。目前,有企業管理者在這方面做得很不夠,管理者的過于自我中心,嚴重影響了企業員工的工作積極性。管理者應意識到“修身”的重要性,采取實際措施規范自己,以身作則,公正無私,勞而無怨,忠于職守,在管理過程中尊重員工的利益,重視員工的感受,這樣才能處理好自己與員工的關系,自己的影響力也才有良好的效果。
二、居安思危,保持企業長盛不衰
當今,商場如戰場,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有的企業處于劣勢,一敗涂地,有的企業卻如日中天。企業究竟怎樣來看待自己的強弱、大小、成敗呢?
在社會上一般人都懂得“剛強勝柔弱”的道理,而老子則獨樹一幟,他以超群的智慧在總結了自然和社會的勝衰之理后,深刻地揭示了“柔弱勝剛強”的真諦,“柔勝”的謀略在企業競爭中,往往表現為用辯證的觀點看待問題,它要求處于弱小位置上的企業,以患為利,迎難而上,圖本強基,后發制人要懂得“禍兮,福之所倚”的辯證法,從現象中抓本質,從不利因素中找有利因素,要看到光明、成績,相信弱小中孕育著強大,知微見著,創造弱小轉化為強大的條件。通過觀察市場,敏銳地抓住機遇,做出正確的市場判斷,果斷采取行動。通過 “積柔”、“積弱”而成剛、成強,逐步把劣勢轉化為優勢。對于處于強大位置上的企業而言,要懂得“福兮禍之所伏”、“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孟子·梁惠土上》)的道理。對一時取得的成績不要一味地沾沾自喜,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多想不利因素,做到“果而勿矜”、“果而勿驕”、“果而勿強”、“勝而不美”,不因小勝而不為,注意積小勝為大勝。
企業的領導者如果懂得了“長短相形,高下相傾”的道理,懂得了長短、強弱、高低、榮辱、勝敗是相對的,相比較而存在的,并且做到了成功時不得意忘形,失敗了不灰心喪氣,同時,還要對員工進行危機感和憂患意識教育,有意識地營造一種來自競爭對手的“環境壓力”,做到“知其雄,守其雌”,以保證企業的長盛不衰。小天鵝洗衣機的主要領導人給企業樹立了“末日管理”的管理理念,時刻提醒員工,企業隨時可能會垮臺,人人必須有危機感和憂患意識,以使壓力產生動力,危機產生生機。
三、知和不爭,建立和諧的企業管理理念
老子說:“知和曰常,知常曰明”。(《老子》第十六章)即是說,懂得保持和諧這一道理就懂得了天地萬物運動變化的永恒法則—“常”。懂得了這一永恒法則就可稱之為清明。反之,失去和諧,萬物就無法生存與發展。
在現代企業管理中,運用“和諧”的理念取得顯著成效的當以戰后的日本企業最為突出。日本的企業管理者把“和諧”當作日本的管理哲學,要求勞資之間要“和諧”,同事之間要 “和諧”,同業之間要“和諧”。松下公司禮訓七條中的“和親精神”、“禮讓精神”、“報德精神”三條屬于“知和不爭”的管理規范。
運用“知和不爭”這一管理倫理規范,注重用調節企業內部上下、左右、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并通過各種形式的活動,使得企業內部各個生產環節之間、企業組織機構各個部門之間、管理層與員工之間、員工與員工之間都各得其所并相互配合、相互協調,建立一種融洽團結的氣氛,促成企業團隊精神的形成,人們的積極性能夠得以充分的發揮,才能促進企業的發展。
我國古代管理思想博大精深,作為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遺產,為現代企業管理實踐提供了豐富的財富,吸取其哲理精髓,古為今用,探索和形成相應的管理之道,對企業發展和企業文化建設都有著重要的意義。應當說,目前我國企業界借鑒我國古代管理思想管理企業的探索還是初步的,繼承和發揚這些思想的精髓,并使之和中國企業管理相融合任重道遠。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