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近30年的發展使中國彩電業已成為我國少數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之一,而決定國際競爭格局的卻仍然是因技術能力的高低而形成的產業價值鏈,中國彩電業處在價值鏈的底端無法取得平均利潤上的競爭優勢。筆者從我國彩電業的競爭力現狀以及影響彩電產業競爭力的要素進行分析,并對中國如何進一步提高彩電業的國際競爭力給出了建議。
[關鍵詞] 彩電競爭力
從1979年引進第一條彩電生產線以來,中國彩電行業經歷了一個高速發展的過程, 平均以每年35.9% 以上的速度保持增長。在1997至2005年9月間年出口額從65485萬美元上升到840961萬美元。經過將近30年發展的中國彩電產業.已經建立了精密的生產制造體系,生產效率和生產成本已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已成為中國少數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之一。 并且形成了以長虹、康佳、創維和 TCL等為代表的一批能夠主導市場,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較高管理水平的彩電企業集團。但是,從國際間競爭力的比較看,決定競爭格局的仍然是因技術能力的高低而形成的產業價值鏈,彩電產業在經歷了一個相當長的平臺期后,整個產業將有可能重新洗牌,對于中國彩電產業處在價值鏈的低端,在對其客觀的競爭力評價的基礎上,應對競爭力的提高給于冷思考。
一、我國彩電產業競爭力的現狀
1.我國彩電產業國際競爭力明顯提高,出口量大幅度增加
我國已成為世界彩電第一產銷大國,彩電產業基本成型.國內市場大多為國產彩電所占有。由于我國低廉的人力成本優勢,國際競爭力較強,與此同時,科技投人、新產開發以及結構調整使我國彩電行業在部分高端產品上也有所發展。
通過貿易競爭力指數的計算,由表l可以看出,我國彩電業貿易競爭力指數1997年為0.585996.2003年上升為0.950043。1997年以來總體上呈現出上升的趨勢,所有年份都大于0.5,近幾年已接近l并且很穩定,表明我國彩電產業具有明顯的比較優勢。由圖1可以看出我國的彩電出口量自1997年以來不斷擴大,增長幅度較大,對外貿易已成為解決我國彩電供求矛盾的重要渠道。到2006年中國已經進一步鞏固了世界電視機第一出口國的地位。此外,為了降低成本并更好地了解、開拓海外市場,我國部分企業已開始在海外投資建廠,轉移富余生產能力,其產品在當地市場有很高的占有率。
表
圖1
2.我國彩電產業競爭力有待于進一步提高
雖然我國彩電產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應當看到我國彩電產業與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著一定的差距。主要是彩電產業的關鍵技術還控制在發達國家手中,我國需要高價進口。因此,在較長的一段時間里,我國彩電業的微利狀況將難以改變。中國目前只是一個彩電組裝大國, 還不是一個生產大國, 更不是一個彩電強國。我國彩電產業國產29英寸以上的大屏幕彩電的彩管80% 以上都需要進口,純平彩電的彩管也主要是進口獲得。生產高端彩電所需的芯片及少數關鍵元器件仍依賴進口。
(1)液晶電視的核心器件是液晶面板。液晶面板要占到液晶電視總成本的60%一70%。其對于液晶電視而言,就相當于芯片對于電腦,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韓國、臺灣和日本幾乎完全掌控了全球液晶電視面板的供應,它們就是液晶電視產業的源頭。
(2)與普通CRT彩電相比,中國等離子彩電產業則是剛剛起步。等離子屏是制約等離子彩電發展的主要瓶頸。現階段這種技術主要掌握在松下、先鋒、NEC、FHP(富士通日立)、三星、LG等日韓企業手中。
(3)背投彩電光學組件與光源設計的核心技術基本掌握在日本企業手中,中國還沒有任何一家企業能夠徹底完美地解決這一問題。
二、我國彩電產業國際競爭力影響因素分析
1.技術因素對國際競爭力的影響
產業起源于技術創新,并隨著技術創新的演變而發展。我國彩電業走過了一條模仿、消化、吸收、國產化的道路。通過漸進性的創新,電視技術從黑白電視技術發展到彩電技術,從球面管彩電發展到純平彩電技術,已經形成了彩電整機裝配到配套基礎元器件的生產“一條龍”式的較為完整的彩電工業體系。我國彩電業的技術水平已經有了長足的進步, 但目前仍沒有一種產品能夠真正引領世界潮流,與生產大國的地位很不相稱。 國外一些著名企業憑借領先技術和良好的品牌形象,在高端市場具有較強的競爭力。
圖2 中外企業背投和等離子彩電的認知度對比
從上圖可以看出,在人們的心目中,中外品牌的價值和影響力還是有差異的。國外品牌占據著彩電消費群的高端社會階層,特別是索尼,以其高品質站在了金字塔的頂端。正是對于高端產品技術的研發與創新,保證了外資品牌在相對市場份額較小的高端市場, 占有大部分利潤空間,同時塑造了極具個性化的品牌形象。
2.需求結構對競爭力的影響
市場需求的大小和結構,不僅影響產業的生產規模、效率,也是產業發展的動力。邁克爾·波特指出,滿足買方需求是產業及其企業充滿生存活力的必要條件。客戶必須愿意支付超過產品成本的價格,否則企業就無法長期生存下去。我國彩電市場存在巨大的國外需求潛力。但是作為一個彩電出口大國應擔負起商品結構升級的重任,使其擺脫現存的微利局面。
3.傾銷對競爭力的影響
中國彩電出口戰略存在易被人攻擊的重大失誤成為不爭的事實,為了生存和發展不惜打價格戰,卻在不知不覺中破壞了整個市場的環境,在面對外來高端的競爭者以及走向國際市場時,遭遇到前所未有的麻煩,傾銷現在在彩電業越來越廣為人知,并且在中國彩電業走向國際化的進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直接影響中國的彩電出口。
中國的彩電企業已經具備了成為國際化的能力,但卻缺乏國際化的經驗。統計資料顯示,今后幾年,國內彩電業的產能剩余將超過3500萬臺,尋找產能釋放地成當務之急。但是頻繁出現的國外對華彩電反傾銷案的發生,深刻影響著中國彩電的國際化進程。
三、提升我國彩電產業國際競爭力的建議
1.提升技術實力,改善彩電出口結構
缺乏核心技術使中國彩電業陷入同質化的陷阱,隨之而來的便是為了爭奪國際市場的非理性的價格戰,使中國彩電無法擺脫“微利時代”,并且隨著競爭的加劇,中國彩電企業被壓縮到一個狹小的、純粹的加工空間中。提升技術實力不僅是突破中國彩電出口中所遭遇的技術壁壘、知識產權壁壘的必然選擇.而且是目前中國彩電走出低利潤空間競爭困境的唯一出路。第一.加強與國外的交流與合作。到美國等發達國家建立研發機構,突破發達國家在中國的技術擴散限制.用科學的市場手段把等待擴散的潛力技術移植到自己的企業里來。我們也可以通過跨國并購的形式,把對方所掌握的核心技術納入到自己的生產體系內。第二,國內彩電進行聯合技術開發和公關。國內彩電應以大局為重.放下個人私利,由行業協會牽頭或政府組織,按照一定的利益分配原則,聯合開發。第三,政府組織技術攻關。政府調控國內的技術資源體系,爭取在較短的時間內在技術上超越發達國家彩電企業的技術步伐.并將這種技術優勢遷移到企業身上。中國“入世”之時,就是國外彩電降價之日。如果在核心技術上仍然受制于人,中國彩電業面對的國際環境將會更加險惡。“只有壟斷的技術, 沒有壟斷的價格”,引進永遠引進不來最先進的技術。中國彩電業的生存環境和自身的積累能力說明,沒有利潤支撐的價格戰失去的是可持續發展的后勁。
2.適當調整出口方式,提高出口利潤率
中國彩電對外的出口方式分為使用自主品牌、OEM(貼牌生產)、ODM(連帶設計的貼牌生產)三種。后兩者并不是用中國企業自己的品牌,不在外國采取反傾銷稅措施的范疇,因此對外的出口可以增加使用后兩種出口形式。但由于OEM是一種“代工生產”方式.不僅利潤率最低,而且將使中國彩電企業無法掌握核心技術,無法正確預測顧客需求和市場環境的變化.也就無法掌握市場主動權,造成在市場上、技術上對外國公司的嚴重依賴。因此,應該適當調整出口方式.靈活運用出口方式,進一步增加中國彩電的市場占有率。
3.加強與國外合作,借路出口
利用國外的營銷渠道.借路出口,釋放中國彩電的生產能力。2004年初.海信與美國USDTV公司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通過這一渠道每年將向美國市場出口40萬套數字電視設備。借道USDTV,使海信成功進入了沃爾瑪這種流通領域的主渠道,并打出了中國數字電視的自有品牌。海信又與總部設于美國的FLEXTR0NICS(偉創力)公司合作,在匈牙利設立年產能達100萬臺的彩電工廠,共同圖謀并開發歐洲市場。
4.建立海外生產基地,繞開貿易壁壘
許多貿易壁壘如反傾銷、配額等不是針對企業的,而是針對產地的。建立海外生產基地,實現制造基地多元化,是中國彩電面臨諸多貿易壁壘所采取的必要措施。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