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分析了數據庫知識產權保護體系——版權保護、特殊權利保護和反不正當競爭保護的現狀及其趨勢,并對這幾種數據庫保護方式的優缺點進行了評述,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對我國數據庫保護的積極和消極影響。
[關鍵詞] 數據庫法律保護知識產權
隨著信息技術和計算機技術迅速發展,數據庫的知識產權保護問題逐漸成為知識產權領域的研究熱點。歐盟在1996年3月《數據庫保護指令》(以下簡稱指令)中首次以法律文件的形式明確了數據庫的定義:“數據庫指經過系統或有序的安排,并可通過電子或其他手段單獨加以訪問的獨立的作品、數據或其他材料的集合。”
一、數據庫的知識產權保護現狀及其趨勢
1.版權保護
目前,版權法仍是數據庫知識產權保護的主要法律依據。按照數據庫的材料選擇、安排是否體現智力創造為標準,可以分為獨創性數據庫和無獨創性數據庫。數據庫作為匯編作品能否得到版權保護,其實質性要件就是內容和選擇要具有獨創性。數據庫制作者智力創作的獨創性是確定數據庫能否適用版權保護的惟一標準。
版權法對數據庫實行弱保護原則。TRIPS協議規定,“數據或其他材料的匯編,無論采用機器可讀形式還是其他形式,只要其內容的選擇或安排構成智力創作,即應予以保護。這種保護不延及創意或材料本身,也不得損害數據或材料本身已有的任何產權。”《伯爾尼公約》第二條第五款規定:“文學和藝術作品的匯編,諸如百科全書和選集,凡由于對材料的選擇和編排而構成智力創作的,應得到相應的、但不損害匯編內每一作品的版權的保護。”
采用版權法對數據庫進行保護是世界上許多國家普遍采取的做法,但是該保護方式存在著制度本身無法解決的理論缺陷:首先,版權法不保護數據庫的內容,只保護數據庫內容的選擇與編排。實際上很多數據庫的價值,往往體現在其選擇的內容上,而非內容的選排。其次,數據庫的獨創性難以界定。隨著數據庫技術的發展,不少數據庫在內容的編排上不具備多少選擇的可能。特別是一些大型數據庫,數據庫的獨創性很難體現。再次,對于沒有獨創性的數據庫,版權法不予保護。在數據庫技術不斷發展的情況下,傳統的獨創性將越來越少,很多數據庫不具備獨創性,但具有商業價值和使用價值。過于強調數據庫的獨創性,這類數據庫將游離在版權保護范圍之外,投資者的利益得不到有效的保護,妨礙數據庫建設的進一步發展。因此,要采取其他方式對數據庫的版權保護進行有益補充。
2.特殊權利保護
版權法在對數據庫知識產權保護中的不足,正是“特殊權利保護”的立法基礎和出發點。它是在版權保護之外,對不具有獨創性的數據庫的保護。法律對數據庫的制作者賦予一些特別的權利,以保護數據庫投資者的利益。
(1)歐盟的法律規定
歐盟目前主要是以指令作為保護數據庫的主要依據,其特點在于針對不同性質的數據庫采取一種特殊的雙軌保護機制。一方面,遵循國際上的共識,以版權法作為數據庫保護的重點;另一方面,將無獨創性的數據庫,列為知識產權保護的準版權客體,平行創設了一項特殊權利——“不公平抽取權”,使投入大量人力、時間或資金卻苦于無法滿足版權保護要件的數據庫,也可以受到保護。
(2)美國的法律規定
歐盟指令頒布以后,美國為了使自己的數據庫在歐洲得到特殊權利的保護,于1996年5月向國會提交了“數據庫投資與制止知識產權盜版”的H.R.3531法案。法案規定數據庫的保護期限為25 年。“與傳統版權保護相比,它賦予權利人無限廣闊的權利并加大了對消費者的限制。”該法案以歐盟指令為藍本,但又遠遠超越了它,給予數據庫制作者以絕對的壟斷權利,因而遭到科研機構及廣大數據庫用戶的強烈反對,該法案未獲通過。
(3)特殊權利保護的評價
數據庫的特殊權利保護很好地彌補了版權法對數據庫保護的不足。首先,版權保護的是具有獨創性的數據庫,而特殊權利保護則不區分該數據庫是否具有獨創性,均可以進行保護;其次,版權法對獨創性數據庫的內容不進行保護,只保護數據庫內容的選擇與編排,特殊權利保護恰恰保護的是數據庫的內容。內容相對于具有獨創性的選擇與編排,對數據庫制作者的意義可能更大。
特殊權利保護有其獨到之處,但同時也產生了一些新的問題。如果對數據庫的所有信息進行保護,則可能會阻礙數據的擴散和共享,而且對于那些本身處于公共領域的信息,也進行特殊權利保護,顯然是不公平的,損害了公共利益。因此,要對數據庫制作者的利益和公共利益進行合理的平衡和協調。
3.反不正當競爭保護
反不正當競爭法的立法宗旨是制止市場經濟中違背公認的平等、公平、誠實信用等原則, 進行不公平競爭的行為。反不正當競爭法相對于版權法而言是一般法,對版權法起補充作用。反不正當競爭理論在英美法系和大陸法系有所不同。英美法系中,實行“無權利者無訴訟”,欲用反不正當競爭法保護數據庫特別權利,應首先明確權利的存在。大陸法系,作為特別立法的反不正當競爭法,奉行“認定不正當競爭前不需要確認某種財產權存在”的原則,對于沒有設立特殊權利保護的大陸法系國家,不受版權保護的數據庫可用反不正當競爭法保護。
采用反不正當競爭法保護數據庫,簡便快捷,但有不足之處。其一,適用反不正當競爭法的適用范圍是市場競爭主體之間,因此權利主張者必須屬于有獨立法人資格的企業法人,而我國數據庫的制作者除了企業法人外,有很多是事業單位、行政機關或者個人。根據反不正當競爭法,不能提出權利主張;其二,確定性較差。反不正當競爭法并不規定明確的權利歸屬,對數據庫的侵權行為和認定標準也無明確規定,僅根據市場行為,從公平原則出發,由個案法官來認定。可見,反不正當競爭法保護的范圍和保護的標準都極為不確定,數據庫制作者很難預測自己能否受到其保護,執法和司法上也難以維護正當競爭者的合法權益。因此決定了反不正當競爭法只能對數據庫的知識產權保護起到補充作用。
二、數據庫的知識產權保護對我國的影響
1.積極影響
(1)有利于促進我國數據庫產業的發展
對數據庫制作者者來說,知識產權制度是一種激勵機制,其直接目的是保護知識產權權利人的利益,充分鼓勵其數據庫制作的積極性。我國數據庫產業剛剛起步,不對數據庫產業進行保護,短期看來有利于信息的自由流通,保護了相對幼稚的民族產業,從長遠看會直接損害數據庫制作者的經濟利益,打擊數據庫產業不斷創造發展的積極性,對數據庫產業造成錯誤的導向。因此,通過知識產權制度的建立,提供一個共同遵守的行為準則,營造公平的法律環境,從而提高數據資源的利用效率,促進我國數據庫產業的健康、快速發展。
(2)有利于我國數據庫知識產權保護體系的構建
從國外經驗來看,很多國家都不是采取單一的保護形式,而是版權保護、特殊權利保護或反不正當競爭保護雙重或多重保護體系。我國也應充分借鑒國外的經驗,考慮到數據庫保護的特殊性及其發展需要,在版權保護的基本框架下,突破用傳統的版權法“把數據庫當作編輯作品”單一保護的限制,把數據庫作為一類新的保護客體,結合專利法、反不正當競爭法等,加強對數據庫的保護,實現數據庫制作者利益與公共利益的平衡,構建一個完善的數據庫版權保護體系。
(3)為我國開展數據庫特殊權利保護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借鑒
從現實來看,特殊權利保護在很大程度上彌補了版權保護的不足,保護數據庫制作者在材料的收集、整理、證明、編排等方面付出的投資,制止竊取其勞動成果的“搭便車”行為,調動數據庫制作者的積極性,產生更多的數據庫資源。從國際趨勢來看,歐盟已經采取了特殊權利保護模式,美國從1996年的H.R.3531法案開始也對此進行了相關的立法活動。這些都可以為我國數據庫特殊權利保護的研究提供一些經驗和借鑒。
2.消極影響
(1)如果對數據庫的知識產權保護程度過高,將不利于數據資源的廣泛傳播和利用
我國數據資源的投資主體主要是國家,通過諸如科技攻關、高技術研究及產業化、重大基礎研究和自然科學基金等一系列科技計劃,支持了各專業領域的科學研究,這些科技活動積累了大批的科學數據和基于這些科學數據所得出的大量綜合性信息,構成了我國海量數據庫資源的大致輪廓。從數據的投資主體上就決定了我國數據資源要實現廣泛的傳播和共享,滿足公共利益的目的。數據庫的知識產權保護強調權利人的獨占或壟斷,具有專有性、排他性。知識產權保護的程度過高,會妨礙社會公眾對數據庫資源的合理利用,導致數據共享名存實亡。
(2)版權保護獨創性標準決定了其保護的局限性
版權法是目前數據庫知識產權保護的主要法律依據,我國將數據庫視為匯編作品予以保護,這要求數據庫必須符合成為作品的條件,即獨創性。對于匯編作品而言,要求作品在“內容的選擇或編排上體現獨創性”。我國2001年新修改的《著作權法》采用這一原則來認定作品的獨創性。這一獨創性標準使版權法的保護范圍僅限于獨創性數據庫,而大量的數據庫則因缺乏獨創性被排除在版權保護體系之外。即使對具有獨創性的數據庫,版權法對它的保護也是很弱的。基于“思想—表達”的二分法,版權保護只涉及數據庫的結構,而不保護其內容,而數據庫產品本身的價值即在于其所提供的信息。
(3)特殊權利保護可能導致發達國家的數據壟斷,制約我國數據庫產業的發展
對于是否應給予數據庫版權之外的特殊權利保護,一直存在著爭議。事實上,從歐盟“數據庫指令”開始,數據庫特殊權利保護就遭到除數據庫權利人以外的其他各方的反對。歐盟在1996年出臺的“數據庫指令”,在很大程度是源于其信息產業內部的推動和同美國競爭的需要。歐美國家之所以如此熱衷數據庫特殊權利保護體系,主要出于發達國家自身的利益,考慮到本國發達的數據庫產業狀況和維持本國數據庫產業在全球擴張的需要。我國的數據庫產業處于起步階段,如果現在就實行數據庫特殊權利保護,可能出現國內豐富的數據資源被發達國家利用,導致利益的損失,使我國在同數據庫產業發達的西方國家的競爭中處于不利地位。
(4)反不正當競爭法保護的范圍和標準的不確定性,對執法機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國反不正當競爭法對不正當行為采取列舉式,只有符合列舉的不正當行為的特征,司法機關才能對行為人予以制裁,給權利人給予救濟。這決定了對無明文規定的不正當行為的認定完全靠法官的自由裁量,而且并不規定明確的權利歸屬,僅根據具體的市場行為,從公平原則來判定是否侵權,這就對法官的素質要求很高;其次,反不正當競爭法的適用范圍是市場經營主體之間,因此權利主張者必須屬于有獨立法人資格的企業法人,而目前我國數據庫的制作者除了企業法人外,有許多是事業單位或行政機關,根據反不正當競爭法的規定,并不能提出主張,因此對涉及這類主體的侵權行為無法進行。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