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際商會《跟單信用證統一慣例》(1993年修訂版)(簡稱《UCP500》)的解釋,信用證是指由銀行(開證行)依照進口商(申請人)的要求和指示,在符合信用證條款的條件下,憑規定單據向出口商(受益人)或其指定方付款,或承兌和支付受益人開出的匯票;或授權另一銀行進行該項付款,或承兌和支付匯票;或授權另一銀行議付,也就是說,信用證是一種銀行開出的有條件的承諾付款的書面文件,屬于銀行信用,只要受益人履行了信用證所規定的條件,即受益人只要提交符合信用證所規定的各種單據,開證行就保證付款。
信用證制度發展到今天,被世界各國銀行和絕大多數商人所接受,主要源于其具有特殊功能和在國際貿易中的重要作用。
信用證結算為國際貿易中的買賣雙方提供了信用保障。因為有了開證銀行的付款承諾,由銀行信用代替商業信用,使得交易安全、可靠。從而解決了貿易雙方由于所處國家、地區不同,對各自信用狀況不清而存有的顧慮和矛盾。
信用證為買賣雙方提供了資金融通的便利。買方在使用信用證時,可以不必預先支付貨款,而將貨物作擔保,由銀行先期墊付貨款,賣方則只需提供全套的信用證規定的單據,就可獲得銀行的付款,資金融通極為迅速。同時,賣方還可利用信用證作擔保,較為容易地在銀行取得貸款,即通常所稱“打包貸款”。這是信用證最基本的作用,此外,不同種類的信用證還有其不同的特殊作用。
然而,由于銀行在信用證結匯中只對有關單證作表面的審查,只要單證一致,單單一致就應對賣方付款,而對貨物不予審查,這就使得一些不法商人有機可乘,利用信用證運作機制的理論缺陷實行欺詐。
一、信用證詐騙的危害
在國際貿易蓬勃發展的過程中,信用證機制經過多方努力不斷得以完善,但信用證欺詐還是屢有發生,且詐騙數目驚人,所造成的損失日趨嚴重。我國作為發展中國家在改革開放的形勢下,更是成為騙子行騙的主要目標。
1.信用證欺詐是以非法牟利為目的的,它一旦得逞將會給有關當事人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例如1984年我國有關部門與外商簽訂進口鋼材合同,并租用意大利某航運公司的“歐洲快車”號輪承運,船東簽發假提單詐騙,給我國造成1400萬美元的損失。1993年李文凱化名高橋秀雄在海外黑勢力操縱下,詐騙我國國內多家單位信用證開證費、手續費2300萬元,致使近百個生產廠家蒙受直接經濟損失6000萬元。而同年又發生中國農業銀行衡水中心支行100億美元備用信用證詐騙案,該案雖經多方努力,未造成對外支付,但為此已耗費了大量人力、物力。信用證詐騙案屢屢發生,觸目驚心,危害極大。
2.信用證欺詐動搖了貿易關系的基礎,即商業信用關系。國際貿易是建立在長期貿易交往所形成的依賴關系和運作機制之上,不誠實的商業行為摧毀了這種依賴關系和運作機制, 阻礙了真正貿易交往的發展。
3.信用證欺詐抵消了這種結算方式的優越性,使信用證的信譽受損,促使人們改用其他成本更高或風險更大的結算方式,不利于國際貿易的發展。
二、常見信用證詐騙作案方式及其特征分析
1.假冒或偽造印鑒(簽字)詐騙
所謂假冒或偽造印鑒(簽字)詐騙,是指詐騙分子在以打字機打出并將通過郵遞方式寄出的信用假冒或偽造開證行有權簽字人員的印鑒(簽字),企圖以假亂真,欺騙受益人(出口商)盲目發貨,最終達到騙取出口貨物目的。這種詐騙一般有如下特征:
(1)信用證不經通知,而直達受益人手中,且信封無寄件人詳細地址,郵戳模糊;(2)所用信用證格式為陳舊或過時格式;(3)信用證簽字筆劃不流暢,或采用印刷體簽名;(4)信用證條款自相矛盾,或違背常規;(5)信用證要求貨物空運,或提單做成申請人(進口商)為受貨人。
2.“軟條款/陷阱條款”詐騙
所謂“軟條款/陷阱條款詐騙”,是指詐騙分子要求開證行開出主動權完全操縱于開證方手中,能制約受益人,且隨時可解除付款責任條款的信用證,其實質就是變相的可撤銷信用證,以便行騙我方出口企業和銀行。這種詐騙主要有以下特征:
(1)來證金額較大,在50萬美元以上;(2)來證含有制約受益人權利的“軟條款/陷阱條款”,如規定申請人或其指定代表簽發檢驗證書,或由申請人指定運輸船名、裝運日期、航行航線或聲稱”本證暫未生效“等;(3)證中貨物一般為大宗建筑材料和包裝材料,如花崗石、鵝卵石、鑄鐵蓋、木箱和纖維袋等;(4)詐騙分子要求出口企業按合同金額或開證金額的5%-15%預付履約金、傭金或質保金給買方指定代表或中介人。(5)買方獲得履約金、傭金或質保金后,即借故刁難,拒絕簽發檢驗證書,或不通知裝船,使出口企業無法取得全套單據議付,白白遭受損失。
3.偽造信用證修改書詐騙
所謂“偽造信用證修改書詐騙”是指詐騙分子不經開證行而徑向通知行或受益人發出信用證修改書,企圖鉆出口方空子,引誘受益人發貨。以騙取出貨物。這種詐騙帶有如下特征:
(1)原證雖是真實、合法的,但含有某些制約受益人權利的條款;(2)修改書以電報或電傳方式發出,且盜用他行密押或借用原證密碼;(3)修改書不通過開證行開出,而直接發給通知行或受益人;(4)證內規定裝運后郵寄一份正本提單給申請人;(5)來證裝運期較短,以迫使受益人倉促發貨。
4.涂改信用證詐騙
所謂”涂改信用證詐騙”,是指詐騙分子將過期失效的信用證刻意涂改,變更原證的金額、裝運期和受益人名稱,并直接郵寄或面交受益人,以騙取出口貨物。這種詐騙往往有以下特征:
(1)原信用證為信開方式,以便于涂改;(2)涂改內容為信用證金額、裝運期及受益人名稱;(3)信用證涂改之處無開證行簽證;(4)信用證不經通知行通知,而直交受益人;(5)金額巨大,以詐取暴利。
5.偽造保兌信用證詐騙
所謂“偽造保兌信用證詐騙”,是指詐騙分子在提供假信用證的基礎上,為獲得出口方的信任,蓄意偽造國際大銀行的保兌函,以達到騙取我方大宗出口貨物的目的。這種詐騙常常有如下特征:
(1)信用證的開證行為假冒或根本無法查實之銀行;(2)保兌行為國際著名銀行,以增加欺騙性;(3)保兌函另開寄來,其簽名為偽冒簽字;(4)貿易雙方事先并不了解,僅通過中介人相識;(5)來證金額較大,且裝運期較短。
三、信用證詐騙案件的偵查
面對猖撅的信用證詐騙,世界各國和有關國際組織群策群力采取措施,進行了長期不懈的努力,來打擊此類詐騙活動。在我國,信用證詐騙案件近年呈上升趨勢,因該犯罪行為嚴重威脅金融活動和銀行信用的安全,已引起我國政府的高度重視。偵破信用證詐騙犯罪案件,必須根據該類案件的特點,采取具有針對性的偵查方法和手段。
1.及時與相關單位聯系,盡量制止犯罪結果的發生
公安機關立案偵查后,偵查人員首先要查清信用證下的款項:貨物的去向,是否交付,若尚未兌付、轉移,應及時與相關單位取得聯系,采取各種措施盡力制止犯罪結果的發生。首先,與開證行聯系,依法凍結開證保證金,嚴格執行最高人民法院法釋(1997)4號,關于人民法院能否對信用證開證保證金采取凍結和扣劃措施問題的規定,視具體情形采取凍結措施。其次,速與必須支付款項的銀行取得聯系,告知發案情況,協商借助銀行的業務手段暫緩支付。第三,及時向境外有關警察部門申請發布禁付令,指令銀行依法在有效期內緩付、拒付款項,或者通過國際刑警組織與有關國家的警方聯系。
2.應當重視對行為人主觀目的的認定,區別界定一般違法行為和刑事犯罪行為
實踐中有一類融資型的信用證違法行為,即行為人以欺騙手段開立信用證,通過多次循環開證或開立遠期信用證等方式,造成信用證項下資金的長期占用、甚至損失的行為,但案發后行為人多辯稱自己以融資為目的,并不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較為典型的如牟其中南德集團信用證詐騙案。對于融資型的信用證違法行為性質的審查,應當結合主、客觀兩方面進行綜合認定,如果行為人以欺騙手段開立信用證,進口方與出口方之間的貿易合同純屬虛構,訂立合同的目的只是在于騙取信用證,進而非法占有信用證項下資金;合同訂立之后,并沒有實際從事合同的交易、履行,行為人也沒有實際履約能力,銀行的資金被用于融資后,并沒有任何歸還的能力;行為人與開證銀行結算返還銀行墊付的款項,只是為了下一次進行詐騙,這是拆東補西的傳統詐騙手法在信用證詐騙罪中的具體表現,盡管行為人有實際結算信用證資金的行為,但是綜合整個行為來看,這種返還行為只能被認定為其詐騙的手法,行為人通過這種手法實現對信用證項下資金實際上的非法占有,主觀上是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的,只不過犯罪形式更加隱蔽,這種情況,應當認定為信用證詐騙犯罪。如果行為人在訂立基礎貿易合同、開立信用證的環節上,并非虛構,即使有一些夸大、虛構的成分,或是在進行信用證交易中,由于市場的變化,資金周轉一時出現困難,而利用信用證交易本身固有的特點,通過信用證交易中資金結算的周期,(一般是遠期信用證和循環開證的信用證),以信用證項下資金融通資金周轉,本身具有正常的經營業務和履行能力,如在外有債權等,這些行為都不宜認定為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3.證據調查與核實的同步進行信用證詐騙案件的偵查訊問工作,應按照調查核實證據與訊問同步展開的模式進行。訊問是依據我國刑事訴訟法規定而進行的一種偵查活動,主要目的在于通過面對面地訊問犯罪嫌疑人,聽取其有罪的供述或無罪的、罪輕的辯解,并結合其他的專門調查工作中獲取的證據材料,以查明案件的全部真實情況。其意義之一在于,通過訊問犯罪嫌疑人,復檢、核實在偵查前期已掌握的犯罪事實和犯罪證據,補充收集在偵查過程中沒有掌握的犯罪事實與新的犯罪證據和線索。因此,偵查訊問工作并不是孤立的,需要其他偵查工作的密切配合,尤其是調查取證工作對訊問工作更有著積極的促進意義。訊問往往是偵查人員與犯罪嫌疑人之間斗智斗勇的一個反復較量的過程,在訊問過程之外同步進行的證據調查、核實工作所獲取的證據材料,是對訊問工作的一種能量補充。
4.積極開展國際、區際偵查協助
信用證詐騙犯罪國際化特征和我國詐騙犯罪案件與港、澳、臺地區的緊密聯系,要求我們積極尋求國際間的偵查協助,與香港、澳門、臺灣等地區的區際偵查協助。爭取在情報交流、調查取證、追繳贓款贓物、緝捕犯罪嫌疑人等方面得到有關方面的支持和幫助。此外,還可指導受害人通過境外的有關法院提起民事訴訟、申請凍結令等追繳贓款贓物,盡量挽回經濟損失。在進行國際、區際偵查協助中要注意樹立全局的觀念,既要嚴格遵循UCP500《跟單國際信用證統一慣例》,又要兼顧外交利益和國際信譽,還要嚴格執行我國的各項法律法規,在偵查辦案處理具體問題時,把國家利益、國際關系處理好。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