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號的《家庭醫藥》曾在《特別策劃》專欄以《林光常排毒餐:健康問題豈容信口開河》為題,將林光常的奇談怪論進行了一一批駁。沒想到,9月4日,林光常就在臺灣被起訴了。檢察官將其罪名定性為“詐騙”,并求刑7年。看來,林光常很可能要為自己打著健康的旗號斂財的行為“埋單”了。但是,以健康的名義忽悠百姓的人絕不止林光常一個,他們的行為何時能被“叫停”呢?
據報道,臺灣一名44歲的乳腺癌患者呂育嫻向檢察官提出指控說,她因聽信林光常的“排毒”理論而決定不聽從正規醫生的治療意見,先后花了20多萬元新臺幣(折合人民幣約5萬元)購買林光常的產品服用,沒想到兩年多后再檢查時卻發現,癌細胞已惡化并轉移到淋巴。
此后,臺灣另一名年僅23歲的乳腺癌患者林雅惠抱病出面,以親身經歷指責林光常,誰料第二天便病發不治去世。目前,至少有20名被害人向警方指出,他們也是林光常“排毒餐”的受害人。
檢方調查后認為,林光常明知自己所銷售的產品并不具有“治療癌癥”及“排毒”等效果,也未經有關部門的認證,卻通過電視、出版物等大肆宣揚、夸大療效,使不知情的大眾形成錯誤認識而購買其產品,并要求他們放棄接受正規的醫療,從而導致患者病情惡化,延誤了治療時機。
為了取信于消費者,林光常還對外宣稱自己具有醫師、教授資格。實際上,他的最高學歷為臺灣健行工專電機科(已改制為青云大學)。目前,臺灣地區板橋地檢署已經向林光常發出傳票,限制他離開臺灣。從9月6日起,林光常所寫的書已被要求在全臺灣下架。
事實上,欺世盜名者并非只有林光常一人。最近一兩年祖國大陸也冒出一些“傳奇人物”,有人笑稱:“臺灣有個林光常,大陸有個劉太醫。”的確,雖說后者不像“排毒教父”那樣張揚,顯得有些“低調”,甚至深居簡出,但他身上的疑點同樣不少。
根據記者調查,“劉太醫”(劉弘章)的雙博士頭銜、世界級大獎分別來自“聯合國世界自然醫學基金會”、“國際另類醫學研究所”。而這兩個聽起來大有來頭的機構,實際上是由北京新華印刷廠退休職工余某創建的,與聯合國沒有任何關系,只要交納一定的贊助費,這個組織就可以頒發諸如“世界名醫獎”、“世界自然醫學大獎”等。此外,自稱曾任甘肅省水利水電工程局職工醫院副院長的劉弘章,其實只是在該院擔任普通醫生。而號稱在26歲時“考取了聯合國醫學博士”,進入“聯合國世界自然醫學基金會”的其子劉氵孛實際上只是民辦“北京光明醫藥函授學校”的畢業生。在“劉太醫”居住的小區,周圍的居民長達7年都不知道附近住著一位“名醫”。對這樣一個偽造文憑、職稱、資歷的所謂“名醫”,其聲稱的理論自然值得懷疑了。
醫藥保健知識事關百姓健康,來不得半點馬虎,也容不得任何人利用健康的名義忽悠老百姓。然而,事實上卻有林光常、“劉太醫”等人,拿著似是而非的所謂“理論”,不顧百姓死活,四處招搖,大肆斂財。他們的行徑能得逞于一時,雖然有科學知識不夠普及的因素在起作用,但更重要的是一些不尊重科學、不顧事實真相,只求吸引眼球的媒體和片面追求經濟利益的出版商推波助瀾造成的。在建設和諧社會,提倡“以崇尚科學為榮,以愚昧無知為恥”的今天,出現這樣的事情,是社會的遺憾,媒體的悲哀。
現在新奇、另類的養生學說越來越多,但有多少是經過嚴謹科學論證的,就不得而知了。對于科研成果和健康理念,大家還得相信那些經得起時間考驗的。盲目求新求變,可能會弄巧成拙。 要知道,老百姓需要科學的醫藥健康知識,而將經得起考驗的、科學實用的知識客觀地介紹給廣大讀者,是媒體的職責和光榮使命。
林光常倒下了,還會有“李光常”、“張光常”出現嗎?
編輯/張宇 zhangyu@cpc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