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有位同事得到的年終評語是:業務出色,態度認真。以后在表達上需要再接再厲。
原來他什么都好,就是終日寡言少語,再加上一臉肅穆表情,給人一種捉摸不透的感覺。既然摸不透,就要多加防范,因此只要他在場,空氣就格外凝重。
話太少,會吃大虧。進公司三年,眼看著其他同事紛紛升職,惟有他原地踏步。原因其實很簡單,所有的人都以為他是空氣。如果不是想到他正在操辦的項目,老板根本就想不起還有這個人。開會的時候,吃飯的時候,上班的時候,閑暇的時候,所有的人都在七嘴八舌地閑話,惟獨他在角落里沉默。最絕的一次是公司組織集體活動,老板數來數去發現少了一個人。這一次他說話了:還有我。
在大公司做事,會因為許多稀奇古怪的事而傷心。英文不好要傷心,學歷不高要傷心,長得丑要傷心,說話不懂得輕重要傷心,話太少就更要傷心了。
傷心也是活該,誰讓你沒顧及別人的心情呢?所有的人都在講笑話,只有你木著臉。是你覺得這個笑話太低俗嗎?是你和講笑話的人有過節嗎?是你對這種氛圍很反感嗎?或者是你自覺高人一等?
莫名其妙,讓人生了這么多芥蒂,恐怕這是話少的人絕對想不到的。
最近遇到一個保險公司的高級代表,才28歲,就已經做到華東區銷售總監的職位。接觸下來,我感覺到她最大的制勝法寶就是話多。和我剛認識10分鐘,她已經從她老公手機上的可疑短信講到她最近在看的中醫門診,并且熱情地把號碼抄給我,讓我有備無患,說不定什么時候能介紹給自己的朋友。“幫人就是幫己嘛!”她還不忘剖析自己:“我這個人,智商不高,但情商挺好,人家和我呆在一起時總是挺開心的。”的確如此,她的許多客戶如今都成了她的朋友。
正在就讀MBA的老同學如今主攻的就是“表達自己”。他的老師不僅逼著他們大聲說出自己的觀點,并且鼓勵他們站起來說,甚至站在桌子上揮著手臂說。如果不說,就不給學分。一向不喜歡在課堂上回答問題的他,為了對得起高昂的學費,只好向自己宣戰。
若想獲取別人的認可,那就先改造自己吧。如果連這點努力都不愿付出,又怎么能奢望成就什么光環呢?
(潘樹聲摘自《廣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