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某校。上課鈴聲在校園里響起。
鈴聲止息,所有的走廊都靜悄悄。這是一所很好的學校。這是學校里一個很好的班,學生們坐得整整齊齊。
今天,英美教育專家要來這個班聽課。他們已經來了,陪同的還有中方教育部門的領導。
大家坐定,教課的老師走進來了。同學們起立后坐下,老師側立于黑板前。他的目光沒有去巡視全班同學,而是望向窗外。老師的頭上已有不少白發,黑板襯出他側立的剪影……學生連竊竊私語都沒有,一切聲音都沒有了,世界靜到連聽課的外國專家也仿佛不存在了。
這時,老師轉過身來從容說道:“現在開始上課。”老師語言精練,沒有廢話。老師教態從容,板書時大家聽到粉筆在黑板上行走的聲音。板書非常漂亮,極有條理。老師提問,學生回答踴躍,而且答得相當有水平。
老師間或又在黑板上寫出若干字。黑板上的字漸漸豐滿起來,那字大小不一。有些字,老師大筆一揮畫上一個圈,或一個大三角,看起來錯落有致,鱗次櫛比,像一個框架圖。
整堂課,老師沒有擦一下黑板,也不必學生上去擦黑板。板書上沒有多余的字,寫上去的就是重點,就是學生該抄到筆記本上去的。老師繼續提問,學生解答仍然踴躍,仍然不乏精彩。
整個教學過程非常流暢。最后老師說:“今天要講的就講完了,同學們回去做一做課本上的習題,鞏固一下。”鈴聲響了。下課。整堂課無懈可擊。
這是一位特級教師,他露出了笑容。同學們都很高興。陪同外國專家聽課的中方教育部門的領導也很高興。外國專家聽了卻說不出話來。“或許他們也很驚嘆?等到了會議室再聽他們的意見吧!”中方人員想。
到了會議室,中方人員虛心地請外國同行提意見。外國同行說話了,他們說:不理解。中方人員問:為什么?他們說:學生都答得很好,看起來學生們都會了,為什么還要上這堂課?
這個問題,把中國同行都問住了。歐美教育認為,當老師講得非常完美、無懈可擊時,就把學生探索的過程取代了,而取代了探索的過程,就無異于取消了學習能力的獲得。
所以,外國同行說,他們想看中國學生在課堂上是怎么學的,但他們只見老師不見學生,因而認為這不是一堂真正的課,而像是一堂表演課——學生在看老師表演。
(尚未遲摘自人民教育出版社《我們的孩子失去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