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FO是“偽科學的又一品種”嗎?
UFO學特別是飛碟學是一門內涵極廣的綜合性學科,它涉及天文、地質、物理、數(shù)學、工程、航天、材料、宇宙考古、宇宙起源、宇宙生物、信息學、動力學等方面。飛碟學的研究對象是超出人類現(xiàn)有科學知識范圍的。曾任法國國內廣播電臺副總編、法國電視一臺副總編的UFO作家讓·克洛德·布雷說的好:“飛碟學的對象向地球人的科學發(fā)起了全方位的挑戰(zhàn)。人類為了應戰(zhàn),就必須沖破現(xiàn)有科學、思想、文化的框框,用敢于破除現(xiàn)有物理法則的勇氣去探索自然界本來就存在但迄今為止還未被認識的法則,開拓完全嶄新的科學領域。”筆者以為,不僅飛碟本身的性能、構造和來歷等問題的研究是一個有重大價值的研究課題,發(fā)達國家還根據(jù)UFO的性能所帶來的啟示,已經(jīng)開始對UFO的垂直起飛、直角轉彎、碟形構造等進行著相當深入的研究,在設計隱形飛機、人造飛碟等方面有不少進展。據(jù)報道,NASA設立了一個專門研究飛碟推進原理的專家組,潛心研究時空場共振理論。這些研究在21世紀一定會有所突破,將會帶來革命性的科學新局面。
用美國物理學家A.溫伯格的話來說,UFO是一門“超科學”。如前所述,我覺得嚴謹點說,UFO目前還是屬于“潛科學”的范疇,是前瞻性很強的一門“潛科學”。但縱觀科學發(fā)展的歷程,似乎從潛科學到顯科學已成為一種必然規(guī)律。所以,我認為UFO學特別是飛碟學研究的意義是深遠的,絕不是什么歪門邪道的“偽科學的又一品種”!
科學常識解釋不了部分UFO案件
方舟子(1967-,美籍華人,博士后)在《“不明飛行物”并非不明》一文中說道:“既然大部分U-FO都被確認為捏造的或自然現(xiàn)象,那么少部分因證據(jù)不足無法確認的UFO也屬于捏造的或自然現(xiàn)象的可能性,顯然遠遠高于它們是天外來客的可能性。我們無法做出合理解釋的唯一原因。是因為沒有足夠的必要證據(jù),而不是因為外星人在搗鬼。”
從方先生的上述辯解看,方先生認為那“少部分”UFO案件還是有“是天外來客”的可能性的,這真是“不打自招”!只不過他認為“是捏造的或自然現(xiàn)象的可能性顯然遠遠高于是天外來客的可能性”而已!請問方先生,你那“顯然遠遠高于”的結論根據(jù)是什么?
那些案件的目擊資料沒能給否定論者提供解釋為“捏造的或自然現(xiàn)象”的“必要證據(jù)”是很遺憾的!但這不是正好說明它們有可能不是自然現(xiàn)象和人為事件嗎?如果這些UFO事件是表現(xiàn)出智能飛行特征的那種飛碟現(xiàn)象,那就正好是“外星人在搗鬼”了!
所有目擊報告都是非常不可靠的
方舟子在2005年12月8日《北京科技報》上發(fā)表的《“外星人”又到中國》一文中炮轟王思潮研究員道:“以王研究員潛心研究了24年的‘1981年7月24日不明飛行物’事件為例,他的全部證據(jù)是38份目擊報告,連一張照片都沒有(如果有照片時你是否又會說照片是假的呢!——筆者)。有一些心理學知識的人都知道,目擊報告是非常不可靠的,往往有夸大、歪曲、捏造之處,時隔越久,出錯率越高。王研究員將其結論完全建立在并不可靠的24年前的目擊報告上,豈不是在建筑空中樓閣?”方舟子否定UFO可謂“徹底”。眾所周知,目擊報告是UFO現(xiàn)象存在的根據(jù),他從這個“根”上加以否定,那還有什么U-FO可言呢?方先生好不用心良苦也!但是他的上述“高論”貌似有理其實也是漏洞百出、經(jīng)不起推敲的。
其錯漏之一是以偏概全。須知,并不是所有的目擊報告都不可靠!例如湖南長沙大托鋪機場200余名空、地勤官兵目擊UFO等案件,就是可靠的目擊報告。又如1998年10月19日夜中國空軍駕機追擊不明飛行物更是可靠的目擊報告了。
其錯漏之二是說目擊報告“時隔越久,出錯率越高”。眾所周知,目擊報告并非蔬菜水果過幾天就會發(fā)爛變壞,它的可靠程度決定于目擊證人的思想素質、知識結構、文化程度、目擊環(huán)境以及目擊人數(shù)等因素,并不與報告年代的久遠有直接關系,“時隔越久,出錯率越高”的說法是荒謬的。目擊報告是否準確可信,當時就可做出判斷;當時過得硬的一份目擊報告絕不因過去多年就變得不可靠,更何況王研究員手中有38份之多呢!
目擊報告不能作為UFO存在的證據(jù)
司馬南先生說:“到現(xiàn)在為止還沒有證據(jù)證明UFO的客觀存在是事實。”筆者完全不能同意這種極端的否定言論。眾所周知,中國和國外都有一些可靠的UFO目擊報告,目擊者作為證人和他們的證言都是經(jīng)得起檢測和審查的,所反映的UFO事件是確有其事的。
中國湖南境內就有長沙大托鋪機場200余名空、地勤官兵同時目擊UFO等4次群擊典型U-FO事件,可以證明真的UFO確實存在。
1998年10月19日中國空軍追擊UFO事件已在國內各大媒體公開,這是中國首次公開飛機追擊飛碟的真實事件。
2005年3月5日墨西哥空軍在墨西哥東部坎佩切州的東海岸上空用紅外線拍到飛碟圖像,這是由墨西哥最大的國家電視臺Televisa在5月10日和11日的晚間新聞中連續(xù)播出的、由空軍飛行員拍攝的最新UFO資料——長達15分鐘的不明飛行物(uFO)錄像。長期研究飛碟現(xiàn)象的記者加米·蒙桑在5月11日舉行的新聞發(fā)布會上說,用紅外線拍攝到的這些不明飛行物體確實存在,看上去很像“智能”物體,因為它們有時候可以改變飛行方向,或者將追逐它們的飛機包圍起來。錄像的其他部分內容是蒙桑對幾名飛行員的采訪。飛行員們表示,看到這些不明飛行物后,他們都很緊張,當他們駕機追它們時,它們竟然掉頭飛過來,把飛機包圍起來。
有人說,證明飛碟存在的科學證據(jù)不能以目擊報告為基礎。法國的皮·蓋蘭先生在《論飛碟的證據(jù)》一文中指出:“這種說法只能表明,這些人的思想已混亂到了何等地步。”須知,在任何理論出現(xiàn)之前如果不允許以觀察為證據(jù),那就不會有證明一個物體或現(xiàn)象存在的科學證據(jù)。無論是地震、類星射電源、彗星還是飛碟,都是這樣。因為一切科學的新發(fā)現(xiàn),往往首先來源于客觀現(xiàn)象。一種與現(xiàn)有理論框架相悖而直接觀察到的物體或現(xiàn)象,不需要別的證據(jù),只要有可信的人證便夠了!飛碟現(xiàn)象正是這樣。為了說明這一點,我們不妨舉個例子,比如說,原子彈爆炸時能放出100萬℃的高溫,其威力相當于105噸~108噸TNT的爆炸力。這對于19世紀的化學家來說簡直是“不可想象的”。因為當時的化學經(jīng)典理論認為,一切爆炸都應服從于放熱化學反應。可是事實證明他們錯了!因為熱核炸彈不是化學炸彈!其實原子能和化學能都是物質轉換成能量的不同形式,只不過原子能是原子核釋放的,化學能則是外層電子釋放的而已。所以當一條自然法則似乎被無法解釋的事物、現(xiàn)象所突破時,還請我們的科學家不要不分青紅皂白地拒絕、否定這些事物,更不要急于斥之為荒謬、偽科學等。我們應該不懷任何先驗的觀點,運用人證這條準則充分了解這些事物,然后再做出自己的正確判斷!
大氣透鏡原理不可能解釋智能型UFO
中國光學學會會員、上海激光學會會員陳躍先生說,UFO現(xiàn)象其實就是一種自然現(xiàn)象,運用大氣透視鏡原理就可以解釋。……尋找和證實UFO究竟是什么?無疑是研究中最有吸引力的事情。長期以來,科學家和研究者提出了種種假說,這里不妨用大氣透鏡的原理來解釋UFO現(xiàn)象。大氣能夠透光和折射光線,這是一個公理。經(jīng)過計算,在離地表42.33千米處有一大氣團,其中間稍厚,這不就是一塊大氣透鏡了嗎?根據(jù)光學原理,當光線經(jīng)過大氣透鏡時,光線由于大氣透鏡作用會聚于一點,這個點在光學上稱為焦點,焦點橫向移動經(jīng)過的面積為焦平面,這就是大氣透鏡原理。
筆者認為,首先,陳先生的大氣透鏡形成UFO之說,完全不能解釋人們感興趣的表現(xiàn)智能飛行特征的UFO現(xiàn)象;其次,陳先生用大氣透鏡光學原理來解釋無機動飛行特征UFO的形成也是十分勉強的。因為在地球上空(包括陳先生所計算的42.33千米高度)形成大氣透鏡的可能性極小。如果發(fā)生透鏡效應的氣團是對流層的云塊或云團的話,那么它們的透光性是很差的,地外光線(日光、月光或星光)遇到云塊時,反射是最主要的現(xiàn)象,所以人們白天乘飛機在萬米高空上看到弦窗下白云滾滾——大部分光線被反射了,而云下是一片陰影,大范圍的云層造成陰天。散射是另一主要現(xiàn)象,所以我們看到的云塊是那么柔和。云塊對光線的折射或透射有沒有?肯定有。不過積云塊折射或透射而形成一個或多個明亮的焦點是困難的,因為形成云塊的小水珠或懸浮物(海洋蒸發(fā)的鹽粒等固體微粒)或大氣污染形成的所謂“膠原粒子團”,更主要的是造成光線散射。更何況大多數(shù)情況下UFO并不是一個“亮點”,而是有一定大小、形狀的光亮形體。大氣透鏡是云團以外的大氣團嗎?平流層的起點在萬米左右的高空,即主干線客機飛行的那個高度上。平流層厚度在50千米左右,陳躍設定的大氣團離地面42.33千米,正處在平流層頂部。平流層頂部能形成具有透鏡效應的大氣團嗎?顯然這個大氣團不能是云團,因為云只是對流層的大氣現(xiàn)象,高度最大的“高云”也達不到這個高度。如果這個大氣團是指大氣圈的氣體,那么,在同一水平高度上的空氣——即使是夾帶有水汽或其他懸浮顆粒——的密度是大致相同的,這就是說,平流層(包括42.33千米這個高度)形不成足以具有透鏡效應的大氣團。
至于陳先生用大氣透鏡來解釋因地球自轉導致UFO飛速移動,用土星和巨大的地外光線經(jīng)過大氣透鏡匯聚來解釋草帽狀UFO的形成等則更是不能自圓其說了。令陳先生尷尬的還有:就算適應“陳躍假說”形成的UFO存在,則這類UFO也應出現(xiàn)在晚上,而按照光學理論,由于晚上可資聚集的光源很弱,故很難形成明亮的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