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貓燒香”病毒的作者李俊被捕以后,有公司聲稱肯出100萬年薪聘請他。當初李俊就是因學歷不好找不到工作,感到傷感和郁悶,才暗下決心開發病毒,證明自己的才能。而在犯罪以后,卻有人出高價找他。對公司來說,是出了風頭。對社會來說,特別是對價值觀尚未形成或穩定的青少年來說,暗示了一種危險的道路。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其中原因之一就是大家現在普遍感到的責任缺位。
2007年10月14日,由《責任第一》的作者,美國西點軍校的魯杰羅主講,在成都舉辦了包括責任主題的高端論壇,其間大家最關注,討論最熱門的主題就是現在有些國內企業為什么缺乏社會責任。我問一位人力資源經理,為什么招聘選人時,首先看重學歷。他說,憑學歷選人最簡單,不用動腦筋,自己可能承擔的責任會最小。假如選錯人,上面怪罪下來,可以找借口說,我已經盡力選到了最好學校畢業的人,那只能怪現在好學校的水平都這么低。
發展良好的許多國外公司,在選人方面都有一些獨特的方法。如有家日本公司規定,要觀察待聘人員在吃飯時的表現,據說人們對工作的態度,在吃飯時會表現出來。我們暫且不去評判這種方法的科學性,從這家公司確定這種個性選人方法的事實中,可以體會到注意細節、用心選人的精神。在許多國內公司,選人的方法同出一轍,就是都采用所謂的“第一學歷”規則。究其要本原因,是責任缺位所導致的必然結果。
責任缺位是指當前普遍缺乏社會責任心,或者社會責任認同和定位的現象。這種現象在人力資源領域的表現就是,以招聘人或者所屬的集團立場出發,以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方式選人,而不考慮對方的實際情況。這樣,“第一學歷”原則就以識別容易、操作簡單、花費最小而成為招聘人的首選原則。在這種狀況下,“第一學歷”就成為了許多有能力的人實現職業夢想的天塹。現在,有人想到了用偽造學歷的方法來對付苛求“第一學歷”的企業,這甚至催生了一個制造假學歷的行業。據說,現在有的假學歷可以上網查詢證實,以假亂真。假學歷的受害者是企業,假學歷的始作俑者就是“第一學歷”。企業因假學歷而受害,可說是企業因采用“第一學歷”這種不合理原則而受的報應。
學歷只是一種學習經歷的標識,與能力相關,但并不能完全代表能力,特別是企業所需要的實踐能力。所以,企業招聘員工,首先應該看重的是能力,而不是學歷。與學歷相比較,對能力的識別與判斷要做的工作更多,還包括一些創造性的工作。對于一個對本職工作負責,對企業負責,對人才負責的人力資源部門員工來說,所從事的工作很有挑戰性,也會在工作中體會到許多快樂。而目前在“責任缺位”與“個人利益最大化”的共謀下,形成了“學歷第一”的潛規則,剝奪了人力資源工作的成就感,也傷害了許多有能力的應聘者。“學歷第一”實際上是害自己,也害別人的原則。
對“學歷第一”潛規則產生的原因和后果有了一定的認識后,我們就需要找到或者創造方法,走出這種迷局。當以個人立場看“第一學歷”規則時,招聘方會提出很多理由,維護并支持這種原則;受聘方會控訴這一規則的種種弊端,但投訴無門。這種矛盾以表面上企業勝出,而實際上企業受損而維持。其實,只要我們換個角度,以企業的真實需要為出發點,會發現或者創造出許多識別能力的方法,使這種資方與勞方的矛盾向對雙方都有利的方向發展。
對于一個正在尋找工作,或者準備加入應聘大軍的人來說,不能坐等企業自身的覺醒,良知的發現,更積極的做法應該是尋找或者創造方法證明自己的能力。也應該換位思考,我們能夠提供給招聘方的東西,除了學歷憑證外,還有沒有其它可以證明自己能力的東西。我們生在這個時代,必須正視這個時代的現實。不是消極地等待,而應是積極地創造。在創造的過程中體會愉悅,也為其它人創造了營造合理環境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