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然公司破產(chǎn)案對美國股市的打擊,不亞于9.11突襲對美國的打擊。兩次打擊都首先是心理上的。9.11之后,美國本土不再安全,哪怕是坐在自己家里,也會禍從天降。而安然破產(chǎn)之前,美國以老大自居,自以為其會計準則是世界上最好的,老子天下第一,看不起國際會計準則。而安然破產(chǎn)之后,美國上下承認,在美國會計準則之下,也會出亂子,而且是出大亂子。
安然是旗艦型的企業(yè),其鼎盛時是美國的第七大公司,2001年進入破產(chǎn),沖擊波很大,成千上萬的人因此而失業(yè),員工損失20億美元的退休金,600億美元的市值煙飛灰滅。安然的余波至今未了,直到2007年6月18日,還有一位安然的高官被判了徒刑。
安然破產(chǎn)是件大事,各種評敘和專著很多,其中《蠢人的陰謀》(Conspiracy ofFools)算得上是一部經(jīng)典之作。作者庫爾德·艾肯沃爾德(Kurt Eichenwald)是美國著名記者之一,主要從事財經(jīng)報道,為紐約時報撰稿已有十五年的時間。《蠢人的陰謀》2005年在Broadway Books出版后,好評如潮。
這本書很長,英文版不算索引還有679頁,不過因為有懸念,對話很多,讀起來并不吃力。《蠢人的陰謀》解剖了安然這只造假的麻雀,但同一經(jīng)驗是可以從正反方面吸取教訓的,學習安然的經(jīng)驗,可以預防造假;也可以學會更狡猾的造假。
一、三個壞頭頭
從《蠢人的陰謀》的內(nèi)容看,安然的興衰是因人而起,而且第一把手最重要。長期以來,安然的第一把手是肯尼思·雷(Kenneth Lay),任董事會主席,并兼任過首席執(zhí)行官。此人五短身材,其貌不揚,但卻是一位公關(guān)大師,早年混跡政府中,深受政客歡迎。老布什當總統(tǒng)時他把老布什搞定,克林頓當總統(tǒng)時他把克林頓搞定,小布什當總統(tǒng)時他又把小布什給搞定了。
雷有點像過去上海灘的聞人杜月笙,很會“做人”,能擺平方方面面的關(guān)系。但雷在用人方面的問題很大,首席財務官他就用錯了安德魯一法斯托(AndrewFastow)。此人擅長造假,最后把安然送進了深淵。或許造假就是雷所授意或放任的,但法斯托最后也騙過了雷,監(jiān)守自盜,騙去安然不少錢財。
杰夫瑞·斯基林(Jeffrey Skilling)坐安然的第二把交椅,任首席執(zhí)行官。斯基林哈佛商學院畢業(yè),倒也不是見了領(lǐng)導就點頭哈腰的人。他是位開拓性的干部,但是膽太大,什么都敢干。按書中的介紹,斯基林并不飛揚跋扈,有的時候甚至是好好先生。可惜他過于自信,過于躍進,只問結(jié)果,不問過程,最后釀成大禍。而且他也是用人失察,過于相信法斯托。法斯托明明是個隱藏在公司內(nèi)部的大盜,但斯基林卻對他贊不絕口,說他“聰明,朝氣蓬勃,勇于創(chuàng)新。”
安然出事之前斯基林就已經(jīng)辭職了。他本該想辦法溜之大吉,移居瑞士(美國與瑞士沒有引渡條約),在那里安度天年。但當安然深陷困境的時候,斯基林自己提出要重返公司,挽狂瀾于既倒。雷倒是愿意考慮,但斯基林從前的手下一致反對,此事最后作罷。斯基林被告到法庭之后,還以此作為辯護理由,說是如果自己真要是一意造假,不惜搞垮公司,那么公司危難之際,他如何會要求重返公司,自投羅網(wǎng)呢?斯基林舉動確實不可思議,甚至可以說有些愚蠢。當然,這里不是說斯基林的智商不高,而是說他的判斷有誤,過高地估計了自己的能力,結(jié)果作繭自縛。
三個壞頭頭都比較自私就不用說了,今天這個世界上又有誰不自私呢?但《蠢人的陰謀》給人的印象是,真正的小人似乎只有一個,就是法斯托。法斯托在公司內(nèi)是順我者昌逆我者亡,誰不聽話就給誰小鞋穿。迫于其淫威,公司內(nèi)部的人即便是看出他在做手腳,也是敢怒不敢言。
法斯托爬到安然首席財務官的位置,靠的是什么呢?按這本書的說法,法斯托“對會計一竅不通,對司庫一竅不通。”那他到底懂什么呢?他有絕活,特別擅長于制造賬外債務。“賬外債務”(off-balance-sheet-debt)是不會出現(xiàn)在資產(chǎn)負債表上的債務,可以是貸款、債務或股票。這樣一來,公司的利潤就可以虛高。美國的會計規(guī)則允許一些債務在表外,但法斯托走得太遠,經(jīng)常是直接造假。
法斯托的絕活還有通曉中文。看看,美國股市梟雄也學習中文。不知道法斯托懂中文與賬目造假之間有什么關(guān)系。很可惜,書的作者在這方面沒有進一步開展探討,否則可能在文化比較研究方面有新發(fā)現(xiàn)。
“多行不義,必自斃,子姑待之。”安然的三個壞頭頭最后都受到了懲罰,盡管他們曾經(jīng)身居高位,而且雷還有很深的人脈。打老虎還是打蒼蠅,古今中外都是難題。遇到股市有大災的時候,美國還是要打老虎的。安然事發(fā)之后,為了平息民憤,政府要揪出罪魁禍首。這時法斯托又反戈一擊,充當政府的證人,在法庭上一口咬定,他賬面造假是受雷和斯基林的指使。法斯托揭發(fā)過去的領(lǐng)導,并不是真的幡然悔悟,而是想通過立功爭取從寬處罰。最后居然也讓他得逞了。斯基林被判24年徒刑。雷被定有罪之后,連驚帶嚇,還沒有等到法官量刑,便嚇死在家中。法斯托倒好,因為反戈一擊有功,只判了六年。如此結(jié)局,正義得到伸張了嗎?恐怕很難說。正義永遠是相對的,妥協(xié)無處不在。
法斯托是個品行很壞的人,欺上瞞下,貪得無厭。但事發(fā)之后,他轉(zhuǎn)彎很快,不僅站出來與老領(lǐng)導劃清界線,而且出庭作證,指控當初對他恩重如山的兩位老領(lǐng)導。小人真壞,可小人總能投領(lǐng)導所好,讓他們從心里感到舒服。而且不用小人有些壞事就得領(lǐng)導親自出馬去干,風險很大。只是身為公司領(lǐng)導,在使用小人的時候務必要保持清醒的頭腦,以免養(yǎng)虎遺患。
二、還要警惕創(chuàng)新
凡有人鼓吹創(chuàng)新,凡有人說他們找到了治國平天下的法寶,我們都要睜大眼睛,都要問一個為什么。安然就是一個例子。安然鼎盛之時,打的就是創(chuàng)新旗號。安然的寬帶部自稱推出了革命性的軟件和網(wǎng)絡。但后來寬帶部的領(lǐng)導肯尼思在被告席上承認,他們的宣傳完全是騙人的鬼話,所謂創(chuàng)新,主要是賬面作假,其伎倆包括:哄抬股價、虛假銷售、資產(chǎn)價值虛高,對會計師隱瞞情況。
寅吃卯糧是安然的手段之一。偷梁換柱,將貸款變?yōu)槔麧櫴前踩坏挠忠皇址ā0踩辉虺鞘秀y行借了近一億美元用于購買國債,然后轉(zhuǎn)手將國債賣掉,所得資金算作公司利潤。其實質(zhì)是用現(xiàn)金購買一時的利潤。投資者一般只看公司的贏利多,就高興的不得了。殊不知利潤是可以造假的。安然的部分高管瘋狂叫囂,數(shù)字是要“美化”的。每年年底,公司內(nèi)都像是進行滅火大演習,臨時制造一些交易,把賬面做的漂亮些。到最后圖窮匕首見,就該赤裸裸地欺詐了。
公司并購也有很大的造假余地。比如,如果收購公司花費一千萬美元,但被收購的公司已簽定的合同會造成一百萬美元的損失,那么收購價就不是一千萬美元,而是一千一百萬美元了。反之亦然,如果被收購公司可立刻得到利潤,那么收購價也就應該相應減少。安然就是利用這些差異編造利潤。
創(chuàng)新與浪費也經(jīng)常是結(jié)伴而行。創(chuàng)新要錢啊,創(chuàng)新需要大量投入,這就給人可乘之機。一些大肆鼓吹創(chuàng)新的公司,同時也在大肆鋪張浪費。安然的情況正是這樣。真正在創(chuàng)新的公司,大多是在埋頭苦干,不會把時間或精力放在空洞的造勢方面。那些聲嘶力竭地叫喊要創(chuàng)新的公司或人,往往都是另有所圖或在癡人說夢。我們不妨看看身邊的公司,看看所謂的創(chuàng)新公司是不是在那里爭相揮霍,看看那些老大們是不是出有車,食有魚。
三、安然造假的大氣候
《蠢人的陰謀》還介紹了安然丑聞的大環(huán)境。別的不說,證券交易委員會(“證交會”)的監(jiān)管就很不到位,甚至可以說是在姑息養(yǎng)奸。當時的證交會主席是阿瑟·萊維特。此人以中小投資者的代言人自居,大力鼓吹保護中、小投資者的利益,還首創(chuàng)什么投資者教育。但實際上他和手下明明知道一些上市公司的人正在編造財務報表,但就是按兵不動,不肯派人去查。萊維特這樣的人很具有欺騙性,不少中小投資者上當受騙,以為他真的是要安良除暴,其實不然,比如在認股權(quán)或認股權(quán)證方面,證交會就向公司老大們妥協(xié)。認股權(quán)是否計入公司成本,曾經(jīng)是一個爭論的焦點。證交會主張將認股權(quán)計入公司成本,遭到了公司高管堅決反對,因為認股權(quán)計入成本,便會減少公司的利潤,公司股票也會隨之下跌。公司高管找到國會議員對萊維特施壓。萊維特最后服軟,指示金融會計委員會放棄抗爭。
萊維特本應該抗爭到底,他最多是丟掉證交會主席的職位,再說他還可以辭職,如果在認股權(quán)的問題上他以辭職抗爭,是能對投資者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的。可是他沒有,只在事后承認自己說了違心的話,做了違心的事。
證交會對會計事務所的監(jiān)管也很不得力。對公司的造假行為,許多會計事務所都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生怕丟掉業(yè)務。安然是安達信最大的客戶,僅2001年,向安達信所付費用便高達四千九百萬美元,其中三千五百萬美元是咨詢費。萊維特也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提出會計事務所應該將業(yè)務分開,不能同時為同一家公司提供審計和咨詢。為此,萊維特邀請五大會計事務所的老大到證交會懇談,但老大們不買賬,讓他到紐約來談。萊維特只能屈尊到會計事務所登門求教,力求避免兩敗俱傷的爭斗。會計老大們對萊維特很不客氣,對于有關(guān)業(yè)務分開的建議,一家會計事務所的頭頭表示:“你要是這樣做的話,我們還不如關(guān)門。”安達信則直接威脅萊維特:“如果你執(zhí)意這樣做,那就是證交會與會計界開戰(zhàn)。”
最后,萊維特與五大會計事務所達成協(xié)議:非審計業(yè)務會計所可以繼續(xù)做,只要披露就行,提供咨詢服務的會計所可以繼續(xù)為同一家公司做做審計,只要其業(yè)務量不超過該家公司會計業(yè)務總量的40%。美國的富人雖然表面上沒有中國的富人那么張揚,但其實勢力很大,書中所披露的內(nèi)情,讓外人看了很是驚奇。
會計事務所如此囂張固然可惡,萊維特的指導思想也有錯誤。書中提到,萊維特認為,“會計師是公共利益的捍衛(wèi)者。”會計事務所是贏利單位,怎么可能無私奉獻呢?怎么可能是公共利益的捍衛(wèi)者呢?如果股市有公共利益的捍衛(wèi)者,也應該是萊維特和他所領(lǐng)導的證交會。身為監(jiān)管機構(gòu)的領(lǐng)導,不肯與壞人壞事做堅決的斗爭,反要會計事務所沖鋒在前,豈不是本末倒置?暈啊!
四、毒不過券商
安然的老大與華爾街的券商老大以及商業(yè)銀行的老大們穿一條褲子,沆瀣一氣,狼狽為奸。難怪有人說,真正的黑手是那些大券商。安然事發(fā)之后,投資者起訴美林等幾家券商,為其300億美元的損失索賠。
實際上,這仍然是一個大環(huán)境的問題。即便公司老大長袖善舞,如果沒有監(jiān)管機構(gòu)的縱容,如果沒有券商老大的配合或教唆,也是孤掌難鳴,其陰謀難以得逞。
安然在造假方面就與券商一同炮制了許多東西。安然做能源買賣,有幾駁船的石油。安然找到美林,達成口頭協(xié)議,讓美林買下這批貨,但六個月內(nèi)安然將以原價購回,作為回報,美林可以拿到貨款的22%作為傭金。這就是造假,這就是欺詐。美林內(nèi)部雖有反對意見,但最后還是抗不住利益的誘惑,做了這筆骯臟的交易。在忽悠股票方面,美林也自覺或不自覺地充當了安然的幫兇。美林的一位分析師比較誠實,推薦股票時沒有推薦安然,而是推薦了另一家公司的股票,事后證明他是推薦對了。而且他也并沒有說安然不好,不過說安然的股票“中性”,沒有推薦而已。安然就非要報復,在增發(fā)新股時將老客戶美林排除在外,理由是那位分析師對安然的第一把手雷不甚恭敬。美林的高級主管親自打電話給雷,表示歉意。分析師喊冤,說是他從來沒有對雷表示過不敬。不過這時候不會有誰聽他的申辯了。他被迫從美林辭職,但拿到了40萬美元的封口費。一周之后,美林如愿以償?shù)爻蔀榘踩辉龉砂l(fā)行的承銷商。據(jù)《蠢人的陰謀》披露,通過這筆骯臟的交易,美林可以拿到四千萬美元至五千萬美元的承銷費。
無獨有偶,券商索羅門公司的分析師對安然的股票也曾經(jīng)很低調(diào)。于是安然有投行業(yè)務的時候,法斯托便將索羅門公司拒之門外,而且還明確表示,對投行業(yè)務沒有意見,就是對分析師有意見。索羅門公司很快辭退了這位分析師,另外安排了一位由安然推薦的分析師來跟蹤安然的業(yè)績,安然的評分也隨之攀高。此后,券商中再沒有人敢對安然不服,“華爾街這回知道厲害了。質(zhì)疑安然就會丟掉業(yè)務。質(zhì)疑安然就會丟掉工作。”
《蠢人的陰謀》寫作手法主要是白描,作者盡量給人中立的印象,但字里行間透出了他的愛憎。總的來說,作者對券商的批判是比較含蓄的,但專門代理投資者的律師比爾·萊拉徹(Bill Lerach)就比較敢說。在他看來,安然造假后面的策劃者就是那些大券商、大銀行。想想也是啊,券商旗下人才濟濟,高手如林,如何看不出法斯托的詭計?如何會上法斯托的賊船?
股市是資本主義中的資本主義,而券商又是商人中的商人。美國券商出手都比較狠,手軟的人做不來。在股市這個地方,錢是第一重要的,只要有了錢,什么人間奇跡都可以創(chuàng)造,只要有了錢,什么傷天害理的事情都可以做。但這些大券商到中國推銷自己的時候卻吹噓:“我們一向重視誠信。”他們的話可信嗎?
五、成也媒體,敗也媒體
在揭露安然造假的斗爭中,美國媒體發(fā)揮了很大作用。《福斯特》很早便對安然的會計算法提出過挑戰(zhàn),可惜當時并沒有引起重視。《福斯特》《財富》和《華爾街日報》都對安然的劣跡做過深度追蹤報道,其作用遠比證券監(jiān)管機構(gòu)的要大。安然的老大對媒體也比較害怕,《華爾街日報》的記者要寫專題報道,斯基林不敢不去。
《華爾街日報》是一份為美國大資產(chǎn)階級說話的報紙,為什么會率先敲響安然的喪鐘呢?有兩個原因。首先,狼群也有自相殘殺的時候。狼群中有狼快要倒下去的時候,其他惡狼便會群起而攻,將其分而食之。“墻倒眾人推”這句中國成語在美國也適用。更重要的是,美國的報道分為新聞報道與觀點評述。觀點與事實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在觀點方面,《華爾街日報》是偏向公司老大和金融老大的。即便在安然事發(fā)和美國股災之后,《華爾街日報》仍然反對從制度方面對老大們嚴加限制。但在事實報道方面,《華爾街日報》還是比較客觀的。
成也媒體,敗也媒體。美國的財經(jīng)雜志也曾追捧過安然和它的老大們。《財富》雜志曾經(jīng)把安然評為全年度管理最佳的公司,斯基林的標準像也上了雜志。會計業(yè)的一家雜志曾經(jīng)把法斯托評為十佳公司首席財務官。而當時法斯托正在安然內(nèi)大肆造假,上下其手,忙的不亦樂乎。安然的公關(guān)做的很好,內(nèi)部有套班子,專門負責與媒體聯(lián)系。
六、立此存照備忘
1929年美國股市崩潰之后,許多好書問世,記錄了這段歷史。其中的經(jīng)典之作是《大崩潰》(The Great Crash)。1980年代末,美國股災之后,又有一本《賊巢》(Den of Thieves)問世,記錄了股市大盜的行徑。安然的垮臺以及由此引起的震動,是離我們最近的一次美國股災,而這回又有這本《蠢人的陰謀》立此存照備忘。
中國股市也歷經(jīng)了大起大落,想必也有許多驚心動魄的故事。即便我們不愿意痛定思痛,即便我們不愿意開憶苦大會、吃憶苦飯,我們思甜的時候,能看看這類書也是件好事。美國是個瘋狂的民族,至少股市方面經(jīng)常很瘋狂。中國經(jīng)常也是個瘋狂的民族,但中國更是個苦難的民族,而苦難加瘋狂,那就更可悲。所以就更需要有文字立此存照備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