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內的脂類,分成兩部分,即:脂肪與類脂。脂肪,又稱為真脂、中性脂肪及甘油三酯,是由一分子的甘油和三分子的脂肪酸結合而成。脂肪又包括不飽和與飽和兩種,動物脂肪以含飽和脂肪酸較多,在室溫下成固態,相反,植物油則以含不飽和脂肪酸較多,在室溫下成液態。類脂則是指膽固醇、腦磷脂、卵磷脂等。綜合其功能有:脂肪是體內貯存能量的倉庫,主要提供熱能。保護內臟,維持體溫。協助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參與機體各方面的代謝活動等。
脂肪盡管有多方面的功能和作用,但它在體內的含量是有一定限度的,過多則會影響機體的代謝活動,產生許多疾病。這也就是人們常說的:“肥胖是疾病發生的溫床。”那么,脂肪含量到底多少才算正常,超過多少量就算肥胖呢?總的來說,脂肪含量的增高與肥胖程度成正比。當然,我們也觀察到一些局部肥胖者(如腹型肥胖),脂肪含量在其總體重量中并不顯得特別高,但那些脂肪卻足以使其“行動不便”。而另一方面,發育成熟的女性在胸腹及臀部略微增厚的脂肪,又使她們變得豐腴迷人。因此,可以這樣說,脂肪的增加并非就是一種可怕的現象。遺憾的是,過多的脂肪的確給肥胖者帶來不少麻煩,諸如行動不便、怕熱、影響體形、易產生疲勞、易患各種疾病,等等。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醫學界一直有一種觀點認為,食用低脂肪含量的食物可以降低人們罹患癌癥和心臟病的風險。但實際情況果真如此嗎?美國多家媒體援引一項新的研究結果顯示,低脂肪食譜在幫助人們,特別是中老年人抵御癌癥和心臟病侵襲方面,幾乎起不到任何作用。
在這項最新的課題研究中,有關人員前后歷時8年,分別對年齡在50~79歲之間的4.9萬名絕經婦女進行跟蹤調查,結果顯示,專門食用低脂肪食物的一組婦女和另外一組可以隨意食用高脂肪食物的婦女,她們的乳腺癌、結腸癌以及心臟病的發病率幾乎完全一樣。
對于這項研究結論,美國國內的部分醫學專家給予了極高的評價。美國洛克菲勒大學的名譽退休教授朱爾斯·希斯克說:“這項研究是革命性的。我們從此應該改變這樣的思維方式,即我們要想更加健康,就必須徹底拋棄我們現在的飲食模式。”
美國哈佛大學布里漢姆婦女醫院的預防醫學專家、本次研究項目的參與者喬安·曼森表示,這個結果多少讓人感到有些失望。“我們原來以為對一個人的飲食進行干預可以對他的健康產生重大的影響。”不過,曼森警告說,盡管高脂肪食物不會增加人們患病的風險,但這并不等于說,人們從此就可以放開胃口,肆無忌憚地大吃高脂肪食物,因為這么做對人們的健康還是會產生不利影響的。
美國國內的許多醫學研究人員表示,這個最新研究結論的出臺讓醫生們今后不會再給患者灌輸低脂肪食譜有助于降低癌癥和心臟病發病率這樣的觀點。這樣,醫生和健康專家們可能開始尋找一種更為科學和合理的飲食模式。有專家指出,今后醫生向病人推薦的最佳飲食方案應該是:少食飽和性脂肪和轉化脂肪,多吃谷物類食物,多食水果和蔬菜。
(編輯 方 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