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在2000多年前就提出了“仁者壽”、“有大德必得其壽”的觀點,認為養生必須講究道德的修養。試想一個品德敗壞之人,盡干一些見不得人的勾當,終日處于一種緊張焦慮的狀態中,即便是養尊處優,也難以健康長壽。而品德高尚之人,行善積德,無憂無懼,心境平和,身心常處于一種最佳的狀態,雖粗茶淡飯亦壽比南山。現代醫學認為,和諧的人際關系、與人為善的心態,能使體內分泌出有益的激素,將血液中的各種成分調節到最適當的水平;同時大腦會分泌出一種天然鎮靜劑,使人獲得安寧與愉悅。
可見,養生必先養德,養德才能長壽,此乃做人的信條,也是獲得健康的“法寶”。
(編輯 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