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飲食內容越來越豐富,但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發病率卻逐年上升,并且這些疾病的發病率還有一個傾向,即北方高于南方,大城市和經濟發達地區高于農村和不發達地區。其實,這與不合理的膳食有很大的關系;
因此,糾正不良飲食習慣,引導人們合理膳食已經顯得刻不容緩。目前,存在的不良飲食習慣主要有:
★習慣一:炒菜時多放油、糖、鹽,講口味不講營養。
現在,很多人總是強調口味而不講營養。為了口味好,很多人在炒菜時多放油多放糖,或者用油炸、油煎食物等。當前,我國每人平均每天攝入40克油,而我國發布的《中國居民平衡膳食寶塔》中規定,油脂的攝入量每人每天不超過25克,而油脂和糖的攝入過多會導致肥胖、高血壓等慢性疾病。
鹽的攝入量過多也是當前我國人群面臨的一個問題,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標準是每人每天鹽的攝入量不超過6克,中國營養學會發布的標準是每人每天鹽的攝入量不超過10克,但目前我國每人每天鹽的攝入量達到15~20克,北方居民喜歡口味重,鹽的攝入量更多。而鹽的攝入量過高會直接導致高血壓等慢性疾病。我國西南地區彝族農民血壓的研究表明,居住深山,保持原始生活方式的彝族人,血壓水平正常,但移居城市的彝族人,血壓顯著升高、
★習慣二:肉類消費猛增加。飲食結構西方化。
在上世紀80年代,我國居民的飲食結構還是屬于標準的東方膳食結構,居民的飲食中,粗糧、豆類、薯類、肉類食物都有一定的攝入量。但現在居民的飲食結構卻出現了嚴重的西方化傾向,肉類、蛋類的消費劇增,谷類消費減少,動物性食物特別是肉類所占的比例至少比20年前高出一倍,肉類是高能量和高脂肪食物,攝入過多往往會引起肥胖、血脂升高,且易誘發高血壓、冠心病、腦中風等慢性疾病。
★習慣三:明知油炸食品不健康,卻貪圖味美照吃不誤。
經過高溫或者熏烤后,油條、麻花等油炸食品,烤羊肉串、熏魚、熏肉等烘烤食品會含有很多致癌物質,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致癌物質就是苯并芘。苯并芘是一種強烈的致癌物質,在人體任何部位都可引發腫瘤,毒性非常大,苯并芘可以通過胎盤侵害胎兒,可以通過乳汁侵害嬰幼兒,還能引起心腦血管疾病等。
★習慣四:早餐太少晚餐太飽。一日三餐分布不均。
平衡膳食要注意一日三餐分配要合理,一般早、中、晚餐的能量分別占總能量的30%、40%和30%:但現在的情況卻是,很多人的早餐吃得太少甚至不吃,而晚餐卻吃得太多太豐盛。不吃早餐,上午上班上學沒精神。晚上吃得太多不僅容易發胖,而且還會影響睡眠。
據《中國居民平衡膳食寶塔》介紹,平衡膳食寶塔分五層,包含了每天應吃的主要食物種類。谷類食物位居底層,每人每天應該吃300~50H0克;蔬菜和水果占據第二層,每天應吃400~500克和100~200克:魚、禽、肉、蛋等動物性食物位于第三層,每天應該吃125~200克(魚蝦類50克,畜、禽肉50~100克,蛋類25~50克):奶類和豆類食物合占第四層,每天應吃奶類及奶制品100克和豆類及豆制品50克。第五層塔尖是油脂類,每天不超過25克。當然,日常生活中沒有必要樣樣照著寶塔推薦量吃,例如不必每天吃50克魚。可以每周吃2~3次,重要的是一定要遵循寶塔各層各類食物的大體比例,同類互換,調配豐富多彩的膳食,合理分配三餐食量,養成習慣,長期堅持。
(編輯 樊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