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的時候,看過一部反映西藏農奴翻身解放的電影《農奴》,至今印象很深。以后才知道,這部影片的編劇就是大名鼎鼎的黃宗江先生。他還創作過:《海魂》、《江山多嬌》、《柳堡的故事》等劇目。日前,我采訪了黃宗江,他白發飄然,但面色紅潤,雙目有神,思維敏捷。
談到自身的鍛煉和保健,黃老說:活到了這個年紀,吃好、睡好,適當運動是每天要去做的,它是你生活著的保證。談到吃,黃老說:“吃是人生為數不多的享受之一,是視覺與味覺的藝術。我雖然愛吃但絕不挑食,天下四條腿的除了板凳不能吃外,凡是能吃的,我都敢吃。”
黃老興致勃勃地講起1964年的一段往事。那時,為了寫劇本,黃老去了越南熱帶雨林體驗生活。當時的越南因為戰爭,部隊的給養常不能按時到達,黃老便隨著戰士們獵殺野象、大蟒、長臂猿等。把象肉架在篝火上烤成又香又脆的烤肉,稍撒些鹽便可大嚼,味道還很不錯呢。蟒肉又細又嫩,白煮,紅燒都美味異常;長臂猿腦的吃法如廣東人吃猴腦一般,許多人不敢問津,而黃老卻吃得有味。后來有記者稱他是“吃膽包天”的人。
黃老不無幽默地說,在吃上不妨多元化,不要拒絕傳統飲食,又不排斥外來飲食文化。他說,因為人體對營養的需要是多方面的。中國人過去的膳食結構以谷類為主,蛋白質較少,不太科學。蛋白質的攝取,不僅量要足,質也要優。谷物蔬菜中的蛋白質營養價值不如動物蛋白質,但從防止患高血壓、冠心病來說又優于動物蛋白質,所以吃應當多元化,不可偏食。
的確,黃老是個“吃膽包天”的人。他的女兒丹娣說,有人要寫我的爸爸,問我他最大的特點是什么。我幾乎不假思索地說:“好吃。”不錯,好吃是黃老的一大特點。據黃老自己說,什么哥倫比亞的螞蟻,山東青州的蝎子,越南的刺猬、狐貍等他都嘗過。北國、江南、戈壁、高原,亞、歐、拉美,都留下過他的足跡。走到哪兒就吃到哪兒。黃老認為人除了吃之外還要有一副好心情,要想長壽就應該做到:
壽與眾伴:與眾為伴,遠離孤獨的人,生活充實,有安全感;另外,這樣做還對別人充滿信任、愛心和友情,十分有利于保持心理和生理平衡。
壽與動伴:常言道:“動則不衰,用則不退。”老年人應經常從事一些力所能及的勞動或運動,如掃地、登樓、打太極拳、戶外散步等,可利關節、豐肌肉、通血脈、延緩臟器組織的衰老。
壽與藝伴:即使自己身上沒有多少藝術細胞,也應培養藝術愛好,如琴棋書畫、集郵、栽花、養魚、養鳥、垂釣、攝影等,以此養性怡情,增添生活樂趣。
壽與綠伴:綠色是大自然的本色,常到綠色環境游覽,呼吸新鮮空氣,常吃含葉綠素多的蔬菜,乃長壽秘訣之一。
壽與笑伴:笑是人美好心情的自然泄露,美好的心情比良藥更能解除心理上的疲憊和痛苦,長壽的人幾乎都是平生喜笑、樂觀豁達者。
壽與德伴:孔子曰:“大德必得其壽。”一個忠厚仁慈、樂善好施的人。必然心理穩定、平衡,神經和內分泌系統調節功能常處于最佳狀態,從而體健壽高。
壽與美伴:“老來俏”有益身心健康。老年人講究一點穿戴、儀容之美,可增添愉悅感、自信感和滿足感,平添幾分青春活力。
生活中的黃老患有糖尿病,但他采用了“在戰略上藐視敵人,在戰術上重視敵人的方法,該注意的注意點,但決不背包袱。”
補品、補藥與黃老無緣,有人送來就放在書架上,束之高閣或再轉送他人。目前,黃老遵醫囑服一點維生素片,“是混合型的,經濟實惠,利于吸收且沒有副作用。”
現已耄耋之年的黃老,瘦高個子,精神矍鑠,一身家居打扮,依然是那副和善慈祥的面容。老人天性樂觀,詼諧風趣,說哪兒走哪兒,還時常插科某地方言。看似信馬由韁的言談,回味起來卻是一篇形散而神不散的美文。
(編輯 王建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