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癌癥后,免不了要開刀手術,手術后大多需要接受長期化療、放療等治療。這些治療措施都會造成身體營養過度消耗和免疫能力下降,從而給癌細胞的增殖和擴散創造條件,給治療效果設置了障礙。因此,癌癥患者術后如何及時補充營養,提高機體抵御癌癥的能力,對爭取較好的治療效果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癌癥患者術后的飲食原則應為適量蛋白質,少脂肪,少碳水化合物,多蔬菜和水果。
蛋白質是人體代謝所必需的物質,癌癥患者食用蛋白質的利弊得失,關鍵在于控制攝入的數量,做到適量攝入,達到營養平衡,既有利于康復,又不會引起癌細胞的增殖和擴散。蛋白質攝入過少對機體不利,攝入過多對癌細胞的增殖和擴散有“煽風點火”的作用。適量攝入含有豐富優質蛋白質的食物,有補充營養,提高免疫力,增強體質,抑制癌細胞的增殖、擴散的作用。富含優質蛋白質的食物有大豆及大豆制品、鮮魚、禽蛋和豬牛肉等。
已知新鮮蔬菜,尤其是十字花科的蔬菜,如卷心菜、花椰菜、大白菜、薺菜、苤藍等,它們含有萜烯、黃烷醇類、吲哚及異硫氰化合物等抑制腫瘤的物質,所以有防癌的功效。其他非十字花科的蔬菜,如韭菜、蕹菜、莧菜、枸杞頭、馬蘭頭、芫荽、西紅柿、大甜椒、南瓜、苦瓜、胡蘿卜及各種蘿卜等也有較好的防癌作用。香菇、猴頭菇、木耳等菌類食物富含多糖和微量元素硒等成分,能激發人體免疫功能,增強機體抗癌能力。蔬菜和水果中含有豐富的胡蘿卜素、維生素C、維生素B2、維生素E及食物纖維素,有清除自由基和亞硝酸鹽等防癌作用。有資料提示,酸性體液易誘發癌癥,而微堿性的體液有利于人體健康,有利于防癌。絕大部分蔬菜和水果都是良好的堿性食物,有促使體液堿性化的作用。飲料以茶葉最佳,綠茶中含有維生素A、維生素C、維生素E、維生素K及硒、鋅等微量元素,還含有很多對健康有益的成分,如茶單寧、茶多酚、兒茶素、茶黃烷醇及茶脂多糖等,它們均有較強的抗氧化作用,可以直接殺傷癌細胞和提高帶瘤機體免疫功能的雙重作用。
醫學研究還發現,腫瘤患者體內的微量元素分布呈現高銅、低鋅、低硒的特點,因此,腫瘤患者飲食中微量元素的攝入應“反其道而行之”,即少食含銅元素多的食物,如魷魚、黃鱔、墨魚、蟹、蝦、羊肉、蠶豆及豌豆等,多食富含鋅、硒元素的食物,有利于防癌和抗癌。鋅元素與人體的免疫過程有關,缺鋅可引起人體的免疫缺陷。硒對腫瘤細胞增殖、分化相關的基因表達及其惡性行為有逆轉的作用,機體缺硒時,可引起自然殺傷細胞活性下降,特異性、非特異性免疫功能受抑。富含鋅元素的食物有牡蠣、海魚、瘦肉、肝臟、蛋黃、核桃仁及粗糧等,富含硒元素的食物有大蒜、黃瓜、蘑菇等菌類食品、芝麻及動物的肝腎等。此外,碘元素缺乏時,易誘發乳腺癌、甲狀腺癌、子宮內膜癌、卵巢癌等惡性腫瘤,因此,適當補充碘有預防癌癥的作用。碘的主要來源為海產品,如海帶(非人工淡水養殖的海帶)、紫菜等。
過多攝入脂肪類食物和含糖較多的甜食,容易引起體內熱能過剩,導致肥胖,肥胖與某些癌癥的發生有密切關系,所以,癌癥患者應控制脂肪和糖的攝入量。此外,還必須注意少食或不食鹽腌、煙熏、油煎、火烤的食品。因為,鹽腌食品內亞硝酸鹽的含量較高,煙熏、油煎、火烤的食品中含有苯丙吡等多環芬烴類高分子化合物,這些成分均有誘發癌癥的不良作用。
(編輯 樊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