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在數十年的生活道路上不可能處處平坦,難免有這樣那樣的坎坷、挫折和失敗,這是規律,任何人也不能幸免。然而,面對這些坎坷、挫折和失敗,人們卻有著不同的表現。有的人一遇挫折就垂頭喪氣,愁眉苦臉,怨天尤人,鉆牛角尖,甚者還可能做出各種蠢事;而有的人則不同,面對挫折,處之坦然,冷靜思考,找出原因,合理解決,最后取得成功。
美國發明大王愛迪生(1847~1931年),活了84歲,他一生有將近2 000種發明,電燈、電影、留聲機等都是他的杰作,專利登記達1328項之多,人們說他是天才,他笑笑說:“天才嘛?那可是99%的血汗加上1%的靈感湊合起來的。”我國水稻雜交之父袁隆平,為了研究水稻雜交品種,20多年里,光水鞋就穿壞了幾十雙,摩托車騎壞了六七輛,經過無數次的挫折和失敗,才取得了今天的巨大成功。我國著名科學家彭加木,1957年在上海中山醫院體檢時,發現其食管和氣管之間有一個比拳頭還要大的縱隔腫瘤,當時醫生推斷,此類病人只能活半年,頂多不會超過兩年,可是,彭家木沒有被疾病嚇倒,而是信心百倍地和醫生緊密配合與疾病做頑強斗爭,又活了25年,1982年在新疆的一次外出考察中不幸遇難;當時,他若沒有信心和毅力,莫說25年,恐怕連兩年也活不下來。張海迪的名字可以說是家喻戶曉,她身殘志不殘,坐在輪椅上,自學成才,寫了幾十本小說和大量散文,還有不少譯作;1991年她患了基底細胞癌,她沒有被嚇倒,和醫生密切配合,手術、化療、放療,歷盡痛苦,現在還健康地活著。
我1920年出生,1948年因家庭原因去了臺灣,在臺灣生活了1年,1949年3月從臺灣歸來,當年10月參加工作,1990年從威海療養院退休。1949年3月,解放軍已經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國民黨軍隊兵敗如山倒,軍政要員紛紛逃往臺灣,而我卻因思家心切,依然從臺灣返鄉,我的在臺灣的親戚是國民黨大員,他擋不住我。然而,就因為我是在敏感時候從臺灣回來的,因此,在那個“極左”的年代,我無論如何也說不清,說你是特務誰都會相信!你不是特務誰是特務?!我是“老運動員”了,來了運動首先把我提出來批斗,無一次幸免。我被關進牛棚2年,身上經常被打得血肉模糊,真是痛不欲生。這種折磨非筆墨所能形容。我是醫生,醫療上若出了事故,那更是不得了,罪責難逃,無限上綱,讓你有口難辯。這種生活持續了近30年,你說坎坷不坎坷?盡管如此,我對黨沒有喪失信心,我以堅強的毅力挺了過來。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鄧小平同志撥亂反正,提出了尊重知識和尊重人才,我的問題也得到了解決,花甲之年我終于煥發了青春。當時,我在桃村中心醫院工作,為了表達我的心情,我寫了一篇文章“臺灣歸來三十一年”,1980年11月13日發表在《健康報》上。10年以后,我又以改革開放以來的心得寫了一篇文章“我對共產黨口服心服”,發表在1991年8月9日的《人民政協報》上。
挫折和坎坷并不可怕,有時甚至可以變成好事。經過了嚴冬的人更能深刻體會春天的溫暖,坎坷和挫折使我變得堅強,我比以前更有活力了。我今年已經88歲了,誰看了都會說不像。我現在身體健康,耳不聾眼不花,思路敏捷,走路輕盈,滿口牙也只壞了兩顆。我不抽煙、不喝酒、不打麻將,沒有不良嗜好。我現在還在學電腦,和年輕人一樣,經常上網巡游。我每天4點半起床,去公園鍛煉;上午騎自行車去老年之家,打打乒乓球,看看書報,寫寫文章,有時去學校給孩子們講講傳統課,或到居委會、機關、企事業單位做做保健知識講座。我寫的科普文章已發表了近200篇,辦的講座也有幾十場,聽眾也有近萬人。去年春天,我和老伴去韓國五日游,回來后又去廣西桂林五日游,秋天,自己又去西安六日游,坐飛機旅行社不放心,非讓醫院開證明。你看我活得多瀟灑,沒有好的身體,行嗎?養生方面,我總結了十八個字:“思想開朗、經常鍛煉、生活規律、合理飲食”,還編了一個“三句半”:“生活一向很正常,騎車看報寫文章,養生保健一個字,忙!”
人們經常說,失敗是成功之母。經歷過挫折和失敗,我們才會吃一塹長一智,才會不斷總結,不斷提高,只要有堅忍不拔的毅力,百折不撓,就沒有過不去的火焰山。我這個耄耋老人,在太上老君的八卦爐里煉了一回,現在是越活越年輕,我有信心活過百年。有道是:六十歲告老還鄉,七十歲健健康康,八十歲到處逛逛,九十歲來來往往,一百歲喜氣洋洋。既然上天給了我時間,我就要珍惜它,不虛在人間走了這一趟。
(作者系原威海市政協常委、民革原威海市主委、原威海療養院主任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