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司法部聯邦調查局(FBI)計劃建立一個大型反恐數據庫,稱收錄其中的信息可用于識別、破獲潛伏在美國境內的恐怖組織聯絡人或機構。FBI成立反恐數據庫的計劃尚在醞釀之中,已經引起爭議。
無論所需費用,還是計劃規模,這座擬建中的反恐數據庫都堪稱“海量”。司法部預計,反恐數據庫建成后,將在2012年之前錄得60億條記錄,這相當于為每個美國公民分別建立20條記錄,無論男女老少。
反恐數據庫怎樣運作

美國2001年遭“9·11”恐怖襲擊之后,國家安全部門因為信息共享不足、缺乏交流溝通遭到指責,建立反恐數據庫成為解決方案之一。
最近幾年來,美國不同安全部門紛紛建立反恐數據庫,無論數據庫數目還是信息條目都增長迅速。2004年成立的美國全國反恐中心設有數據庫,收錄禁飛名單和恐怖嫌疑人名單等等,與航空公司、執法部門、邊境口岸和美國海外使領館共享。反恐中心數據庫建成不到4年,收錄檔案已經從最初的10萬份增長到當前的43.5萬份。
反恐中心數據庫每天都會收到數千條新條目,其中有戰地報告、繳獲的文件和盟國提供的線索等等,甚至還有一些無法考證的謠言,由美國政府在海內外的各個機構匯總而來。為數據庫工作的80名專家負責整理這些信息,他們會核實、考證、比對、拼接或者刪除新來條目,將它們加入數據庫。
每天晚上10點,反恐中心數據庫將當天收獲的非保密信息傳送到FBI下屬數據庫“恐怖分子甄別中心”。這些信息通常包含人名、出生日期、國籍和護照號碼等等,FBI每天都會向其中加入1000到1500個新名字,大都是沒有國際背景的美國國籍嫌疑人。
反恐中心數據庫收錄信息的門檻并不高,但FBI添加新名字時有更嚴格的限制條件。此外,使用這個數據庫的24家美國政府機構還將依據不同標準篩選數據內容,有的可能被列入禁飛名單,有的可能被加入海外使領館監控名單等等。
除反恐中心和FBI之外,美國還有多家政府機構建立反恐數據庫。2006年統計顯示,為加強打擊恐怖主義的預警機制,美國各情報機構共設立26個恐怖嫌疑人數據庫,有約5000名專家負責管理、分析數據庫信息。然而,這些數據庫互不兼容,大都不能共享,美國當局正試圖整合這些數據庫資源。
數據分析能力遭專家質疑
對于擬建中的FBI反恐數據庫,美國信息收集專家杰夫·喬納斯質疑這種數據分析法的有效性。
FBI擬建反恐數據庫所用的數據分析法與現有恐怖嫌疑人數據庫所用的不同。恐怖嫌疑人數據庫大都收錄與嫌疑人有關的信息,信息采集對象是已知嫌疑人。而FBI擬建中的反恐數據庫將包括無辜平民的信息,分析信息之后從中發現以前未知的恐怖嫌疑人。
司法部文件說,這個數據庫將“利用現有信息采集工具,幫助識別個人、地點和事件之間的關聯,這種關聯可能暗示恐怖分子或活動存在”。
司法部和FBI沒有解釋不同事件、地點和人物之間的何種關聯足以證明被調查對象是恐怖嫌疑人。但司法部文件表明,國家安全機構分析中心成立后,其未來59名職員中的11人將成立專門部門,負責篩選數據庫信息,“查出”其中可疑之處。
喬納斯認為,僅僅依靠篩選、甄別海量信息,不足以從中識別出恐怖嫌疑人,因為能夠斷定被調查對象從事恐怖行動的行為標準為數不多。他說,如果這樣做,只會“令安全系統淹沒在錯誤的陽性報告中,即無辜者被認定為恐怖分子的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