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IDC公布了一項調研報告——《數字宇宙膨脹:到2010年全球信息增長預測》。在該報告中,IDC預測,到2010年全球數字信息量將達到9880億GB。很顯然,這些高速增長的信息量將給目前的IT基礎架構帶來相當大的壓力。那么,面對如此巨大的壓力,未來幾年,我國企業的IT基礎架構將面臨什么樣的挑戰?企業又將如何應對鋪天蓋地而來的信息以及由此引發的一系列存儲、管理、安全等問題?為此,本報執行總編輯孫定與EMC公司大中華區總裁葉成輝進行了深入探討。
信息膨脹挑戰IT
主要觀點
建立完善的以信息為中心的信息基礎架構是當前CIO們面臨的最大挑戰,信息的存儲、保護、優化和利用將是數字化信息管理的4個中心環節。
孫定: 面對越來越多的數據和越來越復雜的管理,過去傳統的IT架構顯然已經不能適應了。你認為當前企業IT基礎設施和架構面臨哪些問題?解決這些問題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葉成輝: 過去,我們使用計算機時,只關心CPU是386、486還是奔騰,之后又是雙核、四核,但從來沒有想過數據存儲的問題,其實,存儲與服務器、PC本就是一體的。但是,近年來,數據的快速增長以及數據對企業業務的重要性日益增強,這使IT在企業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
同時,過去以服務器為中心、以計算為中心的模式正在轉變為以數據為中心、以信息為中心。數據已經成為今天企業的核心和命脈。如果我是一個企業的CIO,恐怕我每天都會緊張得睡不著覺,因為會擔心數據出問題。如果數據丟失了,將為企業帶來極大的損失甚至無法挽回。因此,CIO們并不怕宕機,他們就怕數據丟失。曾經有過這樣的調查,有82%的企業認為他們的數據缺乏安全性,有超過75%的公司因數據保管不完善而遭受損失。這種情形還將隨著越來越嚴格的法規遵從要求而變得愈發嚴峻。
這些變化是幾年前沒有的。現在,企業的CIO已經逐漸認識到了存儲的重要性,存儲已成為企業IT基礎架構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也是為什么EMC在過去一年半的時間里,業績持續增長的客觀因素。
EMC認為,在最近的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信息的存儲、保護、優化和利用將是數字化信息管理的4個中心環節,EMC的所有創新都是圍繞著這4個中心環節進行的。在最近三年里,EMC投資了30億美元用于信息存儲平臺的創新,投資了70億美元用于收購新興的信息管理技術。僅去年一年,EMC就投入了27億美元進行了10次并購,其中斥資23億美元收購RSA安全技術公司的目的,就是占領信息安全領域的制高點,為用戶提供完善的信息基礎架構解決方案。
孫定: 那么在信息基礎設施方面,硬件和網絡有哪些變化?另外,現在有越來越多的信息存在互聯網上,比如Google的郵箱。互聯網的存儲與企業存儲有什么不同?
葉成輝: 首先,硬件的確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第一,突出的變化是磁盤越來越便宜,過去10年是這樣,未來仍將延續這樣的發展趨勢。磁盤越來越便宜帶來的變化是PC服務器開始連接外部存儲,當PC服務器有了外部存儲,就有可能實施集中存儲,也就是PC服務器的虛擬化。所以,我們今年或明年就會看到,低端的PC服務器將連接外部存儲,之后,PC機也將連接外部存儲器。
第二,軟件的發展也使硬件有所改變,比如,以前EMC的Symmetrix存儲系統的安全是用硬件來實現的,但我們收購了安全廠商RSA后,將RSA的技術融合到了Symmetrix中,利用軟件實現了系統的安全功能。
對于網絡方面的變化,我之前跟思科公司的人討論過這個問題。我們認為,未來越來越多的是以虛擬化和以網絡為中心的存儲。比如目前如果在一個辦公室里有五六臺電腦,每臺電腦中都存儲了一些不同的數據,這些電腦可能用有線或無線網絡連接在一起,但是每臺電腦中存儲的數據是不能共享的; 未來,這些電腦可能會在后臺用存儲系統連接起來,例如數字電視的視頻服務器、歌曲下載服務器等。
你提到的互聯網的存儲,其實跟企業存儲在本質上是一樣的。不同的是,我們使用的郵箱,1GB或2GB,通常是免費的,它不需要很高的安全性和很快的存儲速度。但對于高端企業來說,則通常會構建一個SAN,來保證其業務所需的安全性和快速、可用。我上周剛見過一個.Com公司的人,他們的存儲就是分為兩部分,有企業級的存儲,使用高端的Symmetrix系統和光纖通道; 另外還有一部分類似電子郵箱的應用,就會使用稍便宜一些的NAS系統,方便擴展。
軟件是存儲競爭的焦點
主要觀點
數據的存儲只是第一步,保護數據、管理數據、數據的安全性都需要仰仗軟件,這將是未來的競爭所在。
孫定: 存儲數據是為了保護數據、管理數據,在這當中,軟件的地位越來越重要,現在許多存儲廠商都在向軟件方面發展。你認為未來存儲領域中的競爭是否是軟件的競爭?EMC在軟件方面采取了什么樣的策略?
葉成輝: 一直以來,企業中的大部分數據都是結構化數據,對存儲的需求主要是數據庫。但是現在不同了,大量的數據是以文件形式呈現的非結構化的數據和半結構化數據,比如文字處理、圖片、視頻、音樂、E-mail,以及醫院的病歷、醫學圖像,還有各種檔案等。
據統計,在我們所接觸的數據中,有85%的數據是非結構化數據,只有15%的數據是結構化的。這些非結構化信息正是企業內容管理(ECM)系統所要管理的目標。EMC在2003年收購的Documentum公司恰恰有幫助EMC為用戶提供全面的內容管理解決方案,其之后的表現以及EMC在內容管理領域所取得的業績,都證明了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收購。
正像你所說的,軟件在存儲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這從EMC對軟件研發的投入和我們在中國的5年計劃中也可以看得出來。去年我們宣布了未來5年EMC將在中國投資5億美元建立中國軟件研發中心的計劃,中國研發中心將與EMC目前在美國、印度的研發中心一起成為EMC在全球各地眾多研發中心中最重要的研發中心之一,這個中心目前已有200人。
另外,在EMC中國5年計劃中,其中兩大目標都與軟件相關,一是保持企業內容管理、備份/恢復/歸檔市場的第一; 二是實現軟件收入每年翻一番。
在我們與客戶的接觸中,發現客戶現在考慮的是災難備份如何做得更好?怎么管理大量的數據和圖像?這就會產生大量的軟件需求。去年我們跟北京市政府合作“數字北京”項目,其中有一個內容是用視頻監控加強奧運會的安全保障,通過EMC的存儲系統可以感知圖像移動的速度,從而通過對快速移動的圖像的重點監控,及時發現犯罪嫌疑人,這就為破案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孫定: 近兩年EMC進行了許多并購,并且幾乎都是針對軟件廠商的并購,這是否是EMC增強自身軟件實力的重要手段?它們對EMC的業務有哪些幫助?
葉成輝: 我們并購了將近30家公司,并購的目的是使企業的信息基礎架構更容易管理,其中包括4個方面,我們稱為SPOL,即Storage(存儲)、Protect(保護)、Optimize(優化)、Leverage(利用)。所并購的公司主要集中為4類: 一是基礎存儲軟件廠商,如Legato公司,它是點對點備份做得最好的公司; 另外,像去年并購的Avamar公司,在郵件管理上很有特色。二是數據安全廠商,如Authentica公司,它的產品可以有效地管理郵件權限,比如,我把一封郵件同時發給5個人,但我可以分別指定,某人的郵件只能保留三天,某人的郵件只能保留兩周但不能打印……等等,一旦過了設定的期限,郵件就會自動刪除了。在安全方面,最大的并購當然還屬RSA公司,現在EMC的Symmetrix系統中用到的安全技術就是RSA的技術。第三類是虛擬化廠商,如Vmware公司,這是EMC三年前收購的,它面向的最大客戶是PC服務器,使其虛擬化。四是內容管理廠商,像EMC三年前收購的Documentum公司,目前,中國的電信和金融企業中有許多都是Documentum的用戶,四大銀行中有三家使用Documentum產品,這部分對中國的用戶來說是比較新的技術。
中小企業是未來的增量
主要觀點
隨著中小企業對存儲的認識不斷提高,其市場增長比高端企業多3倍,這必將成為存儲市場新的增長點。
孫定: 剛才說到EMC中國5年計劃,其中有一項目標是“發展渠道市場,推動中小企業業務增長”,那么,中小企業在你心目當中占有什么樣的位置?
葉成輝: 中小企業對存儲的認識正在不斷提高,從統計數字上看,其市場增長比高端企業多3倍,從長遠看,它必將成為存儲市場新的增長點。EMC過去在高端做得很好,所以想快速增長并不容易,而中小企業以前是我們的弱項,因為中小企業客戶以前太習慣于捆綁銷售。近年來針對中小企業的銷售模式的改變,給EMC增加了許多機會。未來兩個月,我們將增加80位銷售人員,其中有一半專門負責中小企業的銷售。過去,只有10%的銷售人員是負責中小企業的,今后這一數字將提高到50%,我們看重的是未來的長期發展。
推動中小企業業務增長,我們必須在渠道方面下大功夫。首先,我們將用一兩年的時間,把合作伙伴的數量從現在的500多家發展到2000多家,培養合作伙伴對客戶的服務和支持能力,并準備投入1500萬美元的市場推廣基金。今年,我們將在中國增加4個辦事處,5年內在全中國的辦公室將達到20個。同時,我們還將強化與Dell、浪潮的合作關系,共同拓展中小企業市場。EMC還在香港建立了物流支持中心,縮短供應鏈,提高客戶滿意度。這些都是為了做大中小企業市場。
總裁感悟:增長32倍不算什么
從IBM亞太區存儲部門掌門人的位子,到EMC公司大中華區總裁,葉成輝上任時正是EMC中國最敏感的時期。此前,EMC大中華區總裁的位子像走馬燈,以至于不少人都覺得這個位子形同虛設,EMC沒有總裁照樣運轉。
正因為如此,葉成輝上任伊始就宣布,他在EMC至少要干5年,他會拿出EMC中國的5年計劃。果然,今年3月15日,包括4大重點目標的EMC中國5年計劃問世。葉成輝要通過實現這個5年計劃,牢固樹立起EMC在中國信息基礎架構領域領導者的地位。
綜觀這份5年計劃,最引起人們興趣和疑問的應該是“實現軟件收入每年翻一番”這個宏偉的目標。5年內每年翻一番,這意味著五年一共要增長32倍,這的確是一個令人驚訝的數字。不過,葉成輝認為,前兩年由于基數小,應該沒有太大的困難,真正的挑戰在后兩年,這需要不斷完善企業架構,加強軟件銷售的力量,那么這個目標就一定能達到。
不過,在談到完成這一未來5年使命面對的最大挑戰時,葉成輝坦言,目前中國用戶公開招標的方式對EMC利潤上有很大的壓力。在公開招標中,中標的往往是價格最低的,但價格低可能意味著功能只是最基本的,EMC的產品不會是最便宜的,但肯定是比較先進、比較穩定、服務好的產品。現在這種采購模式恐怕是他未來要面對的大挑戰。
采訪手記:EMC有沒有競爭對手?
說起主機時代,人們聯想到的一定是IBM; 談到PC時代,微軟和英特爾則當仁不讓; 同樣,說起網絡時代,思科的霸主地位沒有人能撼動。如今我們進入了信息時代,以提供信息基礎架構解決方案為己任的EMC,是否能扛得起信息時代這面旗幟?葉成輝說,這是EMC的機會。
的確,機會難得。信息高速傳播,數據量急劇增長,這對大多數企業來說,都是嚴峻的挑戰,而對EMC來說,卻是難得的機會。我們也看到,EMC正在全力抓住這一機會——今年4月,EMC公布了上一個季度的業績,連續15個季度保持兩位數增長; 并且,中國市場的增長遠高于亞太地區的平均增長。
連續的增長來自于EMC決策者的遠見卓識。從提供存儲硬件產品的廠商,到“信息生命周期管理”的積極倡導者,再到今天的信息基礎架構解決方案供應商,EMC完成了一系列的轉變,邁上了新的臺階。葉成輝說,今天的信息管理已經不是單純的存儲所能完成的,信息的保護、信息的優化和利用與信息的存儲共同成為信息管理的4個核心環節。而在這方面,葉成輝認為,EMC幾乎沒有競爭對手。比如存儲領域領先的廠商IBM、HP、HDS和NetApp,它們都在不同的方面有局限性,而EMC提供的是全面的軟硬件結合的解決方案。
善于發現機會才能更好地抓住機會。采訪中,葉成輝幾次提到EMC現在又有了新的機會,這個機會來自于當前IT采購模式的變化。過去,IT采購一般是將服務器和存儲打在一起招標,但隨著存儲在IT建設中的地位不斷提高,現在越來越多的客戶在IT采購時將存儲和服務器分開招標,這無疑給EMC這樣的獨立存儲廠商帶來了更多的機會。因為通常來說,客戶如果選擇了IBM或HP的服務器,就不會再選擇它們的存儲系統,而更愿意購買其他獨立存儲廠商的產品。另外,現在在IT采購中,甚至有類似災難備份標、本地備份標這樣的解決方案招標,這也是以前不曾有的,這給EMC這樣的獨立存儲廠商帶來了更多的市場機會。
“永遠比別人先一步”,是EMC成功的法寶。這從EMC的一系列具有前瞻性的收購中我們可以看得出來。眼下EMC研發的重點,一是軟、硬件融合。據了解,在未來12個月中,EMC將要推出的硬件產品中會增加許多其他廠商沒有的功能。二是研發更貼近低端市場的產品。這可能也是EMC中小企業戰略的發力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