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幣升值:輕工業無恙 重工業重創?
《財經》網絡版 2007年9月13日
【背景】9月11日,海關總署發布2007年8月進出口總值為1977.35億美元,其中出口總值為1113.55億美元,進口總值為863.81億美元。如此,中國8月貿易順差達到249.74億美元,成為今年月度次高。
UBS亞洲首席經濟學家喬納森安德森認為,解決貿易不平衡問題,最佳做法是加快人民幣升值的步伐。而升值對于重工業的作用更明顯,對于輕工業,只要是漸進升值,其自身便可消化升值壓力。
對于輕工業部門的出口來說,關鍵問題不在于一年內人民幣升值幅度多大,而是怎么升值。一年內人民幣每個月升幾個百分點和一次性升完,對于輕工業出口商來說差別很大。盡管一年累計下來升值幅度是一樣的,但如果人民幣一次性升值10%,他們肯定就沒有活路了。他們根本來不及調整合同條款和提高價格,一下子10%的利潤就消失了。如果是一步步走,人民幣升值就不會對其利潤率產生太大影響。所以,中國政府一直堅持“主動性、漸進性、可控性”原則。但升值對于重工業來說,情況就不同了,因為他們不能隨時把價格轉嫁到下游產業中,他們在全球市場份額比輕工業要小得多。
中國經濟會不會“硬著陸”?
《財經》網絡版 2007年9月4日
【背景】今年上半年,中國GDP同比增長11.5%;二季度,GDP同比增長11.9%,為1995年以來最高季度增長值。
摩根士丹利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王慶認為,中國經濟面臨三種可能性:一是中國的出口增長大幅放緩。中國近年發生兩次通貨緊縮,都與出口增長速度大幅下滑緊密相關。當前,美國次貸危機不斷深化,這個問題顯得更有意義。二是內部沖擊,如股票市場發生重大調整。但它對中國經濟的直接影響可能較小,因為財富效應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有限。三是由于政策原因,造成中國經濟“硬著陸”。
過去,中國經濟增長呈周期性特征,每兩年,固定資產投資達到峰值,隨后放緩,峰值年是政府換屆年,即這個周期和中國政府換屆高度相關。因此, 2008年后可能會有一輪調整。本輪經濟繁榮從2002年到2003年開始,還沒有經歷政治周期的考驗。目前,中國GDP增速近12%,通脹有所抬頭。由于種種原因,沒有出臺相應的有力的宏觀調控政策,錯過了最佳調控窗口,到一定時候,比如到2008年下半年或2009年初再調整,力度將不得不更大,硬著陸的風險就會加大。
如果上述可能性成為現實,有沒有應對辦法呢?實際上,中國經濟抗風險的能力還是很強的。如果發生了衰退,中國政府有足夠的空間來實施較為擴張的財政政策,用擴張內需來抵消外部影響,進一步支撐經濟擴張。
(以上內容詳見《財經》網絡版www.caijing.com.cn“意見領袖”欄目)
本欄目近期重點提示
胡飛躍(中國醫學科學院衛生政策與管理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看病貴、看病難”難題如何破解?
高挺(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研究部副總經理 )
24萬億市值是喜是憂?
殷劍峰(中國社科院金融所結構金融研究室主任)
銀行間市場創新“松綁”意義何在?
巴曙松(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
“港股直通車”沖擊波,A股心中有底嗎?
曹遠征(中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
如何面對所謂“上市后備資源不足”問題?
何立新(日本學術振興會特別研究員)
中國如何避開日本式“養老陷阱”?
余永定(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所長)
坐等“資本盛宴”曲終人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