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保險資金境內外投資松綁
【本刊訊】(記者 于寧 喬曉會)7月25日,中國保監會會同中國人民銀行、國家外匯管理局正式發布了《保險資金境外投資管理暫行辦法》(下稱《辦法》),允許保險公司運用總資產15%的資金投資境外,并將境外投資范圍從固定收益類拓寬到股票、股權等權益類產品。
保監會表示,支持保險機構自主配置、提高收益,抵御人民幣升值風險,但提出慎用衍生產品,將衍生產品作為風險管理手段,允許保險機構用于套期保值,禁止用于投機或放大交易。
此前,保監會有關負責人曾表示,鼓勵保險公司海外股票投資多樣化,不要把目光只放在香港股市。
截至今年6月,保險境外投資余額折合人民幣197億元。目前,保險公司總資產達到2.53萬億元,以此計算,保險公司可用于海外投資的規模超過3700億元。
近兩年,一些保險公司已在為QDII做準備。2005年11月,中國人壽資產管理(香港)有限公司即在香港成立,今年初引入富蘭克林鄧普頓投資集團作為戰略合作伙伴,并擬更名為中國人壽富蘭克林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初期投資規模約10億美元。去年6月28日,平安保險在香港設立了香港平安資產管理公司。
此前,保監會還放寬了A股股票投資的限制。7月13日,保監會以傳真方式向各保險公司的資產管理公司發送了《關于股票投資有關問題的通知》,將保險公司投資股票的比例從5%上調至10%,而通過購買基金間接入市的比例則由原來的15%降為10%,權益類投資上限合計為20%不變。假使按照 10%的直接入市比例計算,保險公司可投資股市資金超過2000億元,可進入股市的資金新增上千億。此外,還允許投資行業龍頭企業、盈利能力強的企業流通股的成本余額可達到投資股票資產的10%。
對于保險機構資金投資交易所公司債,此前保監會一直有要求投資有擔保類公司債的不成文規定。據《財經》記者了解,近期保險機構投資無擔保公司債券也將成為可能。
(詳見《財經》網絡版www.caijing.com.cn“每日特稿”)

銀行
中信銀行私人銀行業務即將開張
據中信銀行有關人士透露,該行私人銀行業務部門目前已經在北京試營業,并計劃于月內正式開張。消費信貸、財富管理、信用卡是中信銀行在零售銀行業務方面突出發展的三個盈利點。而發展財富管理中的高端業務,即私人銀行業務,是中信銀行下一步的重要策略。
(詳見《財經》網絡版www.caijing.com.cn“每日特稿”)
渤海銀行獲準籌建異地首家分行
日前,中國銀監會正式批復渤海銀行籌建北京分行,從而使渤海銀行在開業的第二年就獲準開設異地分行。渤海銀行于2005年12月31日掛牌成立,2006年2月16日正式對外營業。截至2007年6月末,渤海銀行在天津設立了八家營業網點。
證券
遼寧證券將告別歷史舞臺
據新華社報道,遼寧證券的員工工資支付到7月31日止,這意味著遼寧證券即將退出歷史舞臺。遼寧證券是中國最早的券商之一,由遼寧省人民銀行于1988年成立。2004年10月,遼寧證券由于債務沉重,被中國信達資產管理公司托管經營。
美林選擇安信證券為合資新目標
積極謀求在中國拓展業務的美林證券有了新的合資目標。盡管2005年初美林證券與華安證券已在合肥簽署了合資合作備忘錄,但這一方案并沒有通過中國證監會的最終審批。取而代之的是,安信證券被有關部門推薦給美林證券作為合資伙伴。
(詳見《財經》網絡版www.caijing.com.cn“每日特稿”)
三家中國基金管理公司獲QDII資格
國內資產管理規模最大的合資基金公司嘉實基金近日獲得中國證監會正式批復,獲準開展境外證券投資管理業務。連同此前已獲得批文的南方和華夏基金管理公司,中國目前已有三家基金公司取得QDII(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資格。
期貨
塑料期貨在大連商品交易所上市
7月31日在大連商品交易所上市塑料期貨,改變了大商所單一交易農產品的市場格局。塑料期貨上市首日,創造了交易所開市十幾年來交易額最高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