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教育部《二○○七年普通高等學校藝術類專業招生辦法》規定:藝術類專業考試分為省級招生統一組織的專業考試(簡稱“省統考”)和招生院校組織的專業考試(簡稱“校考”)兩種形式。考生所報考專業屬“省統考”專業范圍內的考生須參加省統考。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均應為本地區考生單獨組織或與其他省(自治區、直轄市)聯合組織美術類專業統考,考試科目為色彩、素描和速寫。有條件的省(自治區、直轄市)還應組織其他專業類專業的“省統考”。
在此基礎上,許多省的“藝考”規則,則規定得更為細致明確。
這樣,參加部分院校考試的學生就必須要取得“校考”和“省考”兩張通行證。當然,對相當多的不想報考需“校考”的藝術院校的學生來講,確實輕松了許多,因為他們只需考一天就能解決問題。
近年來,藝術考生驟增,全國報考藝術類專業的考生已過百萬,在百萬藝術考生中,美術類考生居多。目前能招收藝術類考生的學校,全國也有七百余所。如此眾多的考生,如此豐富的學校,要讓學生像以前一樣一所一所去趕考,無論從精力還是財力上來講都是不現實的。這就為目前的“省統考”找到了一個現實的理由。主張或贊成“省統考”的另一個理由是日益嚴重的藝術考試腐敗問題。有人認為:美術高考經常泄題;出題老師以出題為招牌,招徠學生,從事“家教”。美術考試,變成了少數人牟利的工具。一些省實行的聯考即是針對單考的弊端而進行的改革。組織“省統考”還有一個理由是統一“規格”,讓進入高一級學校的學生都能達到一定的標準,即人們講的“提高入學質量”。
可對于這樣的“省統考”,有更多的教師并不贊同。無錫市懷仁中學的宋老師講,“省統考”讓學生輕松了,但學生的素質也下降了,應試性反而更強,所有學生都在做同一件事,就是練習默寫素描與色彩。這樣,反而有更多的人投機取巧。某中學的羊老師更有他自己的看法:這樣的統考“強化考試權威,控制錢源生源”。
目前“省統考”的科目主要是“素描”與“色彩”,同濟大學傳播與藝術學院林家陽院長講:“這是兩個世紀前的產物,今天再在課堂中出現,并被作為全國所有的美術設計院校的考前教學的標準、入學資格的標準。這樣的標準體系給我們帶來一種什么樣的結果呢?不難斷定,設計專業的學生更容易成為一名模仿大師,而不是設計大師。”
“省統考”能減學生壓力嗎?我所在的中學有位姓顧的同學今年將參加高考,據她講,她更喜歡以前一個一個學校去考,因為多考一次反而多一次錄取的機會,而不會像現在考一次就決定自己的成敗了。這樣自己心理的壓力反而更大。“省統考”反而剝奪了學生多種選擇、多次考試的權利,“一考定終生”反而更加重了考生的壓力!
有人認為這樣的改革可使考試既“公平”又“高效”,大家在一個標準下判分,可取得最大的公平,甚至有人“富有創意”地提出“每個作業的評分,可分為構圖、造型、色調、表現、創意等若干項標準。每一個評分的專家組只針對作業的其中一項給分。甚至可以用電腦把試卷作業呈現在屏幕上,使評分老師不直接接觸試卷,然后由專門人員給出總分,用電子檔案存檔”。我想,干脆還是開發一個軟件讓計算機評分算了,這樣不是更“公平”“高效”了嗎?殊不知標準越明細,操作越機械,離藝術的本質就越遠。
藝術作為一種意識形態,是藝術家個人主觀意識的產物。藝術作品都應是創作者“內心的自我表現”,藝術的表現及藝術的創作要求創作者能把自己對事物或世界的看法,把自己對美的理解用合適的方式創造性地表現出來。一般而言,其個性越鮮明,越有創造性,其價值就越高。因而,美術教育、美術訓練及美術評價或美術考試應遵循藝術表現的這一規律。
“統一”不是美術教育所追求的標準,多樣化或個性才是我們追求的目標。而“統一化”的美術評價標準,或“統一化”的美術考試只能造就刻板的、毫無藝術靈氣的考生。美術考試當然應該強調基礎性及要有一定的規范,但“基礎性”不能簡單地用“統一性”來達成及評價,“規范”也不能理解為由主管部門直接主宰藝術考試。更何況不同的藝術院校有不同的培養目標及發展方向,讓大部分學校采用一個標準來選才,其結果不但不能選到“意中郎”,也影響了藝術院校的特色化、個性化發展。
曾任常熟理工學院藝術設計系主任的錢偉明在給我的信中說:“高考美術專業統一考試帶來的問題,現在倒不是腐敗的問題,而且腐敗的情況相對也不是最突出。江蘇高考美術專業統一考試最主要的問題是違反藝術規律,扼殺藝術類人才的藝術創新精神,走上了一條新的藝術‘八股’之路。目前美術專業考試只考‘素描’、‘色彩’,不考設計,根本反映不出考生的藝術創造能力,而藝術最主要的是個性和創新精神。考生為提高專業成績,急功近利走捷徑,一門心思死記硬背,造成專業基礎的異化,給進校以后繪畫基礎的進一步提高造成無可估量的難度。對于藝術設計專業來講,目前的專業考試根本不能考核學生的設計能力。許多學生進校以后在此方面毫無基礎,難以繼續開展學習,造成巨大的人才浪費和損失。這樣的招生體制已經嚴重制約了高等藝術教育,帶來許多弊端,造成了極為嚴重的后果,再不糾正,貽害無窮!”作為藝術系的一位領導,他的無奈甚至憤怒是最真切的。在這種考試制度下受影響的不僅僅是已經升入高一級學校的學生,也將影響未來的藝術考生,甚至整個中小學教育!
二○○六年十二月一日,在江蘇省姜堰市蘇陳中學召開了姜堰市美術高考教學研討會,出席會議的是全市高中美術教師。會后形成了一個報告《美術高考的冷思考》,報告指出:目前,高中美術課程的內容豐富多彩,對學生審美能力的提高是非常有益的。可是全國各省、各高校美術專業的招生考試基本摒棄高中美術課程的教學內容,既不能體現高中美術“課改”的成果,也無法衡量考生的藝術素養和創造能力。
這樣一種考試制度極大地弱化了中學美術教育的意義,把學校教育與學生的升學考試完全剝離開來了,挫傷了廣大美術教師的積極性。這樣的考試制度直接為眾多并不懂教育規律的美術輔導班大開了方便之門。
單一化的考試制度及機械化的流程是對工業化時期制造標準件生產方式的極端迷戀。這樣一種考試制度,在目前的普通高校考試中尚遭到人們的質疑,而居然會出現在更有特殊性、更應多樣化及追求創造性的藝術考試中,實在不可思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