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直以來,中國數字電視行業都是霧里看花難辨前景,而盧增祥、朱建華領導的永新視博第一個伸手撥開迷霧,“素描”了中國數字電視領域的前景。
年齡36歲 / 38歲
創業 1次 / 1次
員工人數 超過345人
2006年營業收入 2.39億元
上市當日公司市值 15.5億美元
上市當日個人持股比例 10.3% / 10.3%
2007年10月5號,紐交所很多投資人都把目光和心思聚焦在一家中國公司身上。當天,這家中國公司掛牌上市,收盤價較其IPO定價上漲75%,成為紐交所當日漲幅第一的個股,這家公司就是第一家來自中國數字電視行業的永新視博。
國際投資者的熱烈追捧,在一定程度上表現了對中國數字電視市場的發展前景以及對永新視博充滿信心。其實數字電視的概念早就已經深入了中國千家萬戶,對中國普通民眾來說,數字電視更代表著一種新的生活方式和愿景,其對中國各個層面的影響可見一斑。
建造中國的數字電視 “龍脊”
數字電視的核心技術是數字電視有條件接受系統(簡稱CA),CA可以幫助數字電視網絡運營商控制內容和增值服務分發,對傳輸信號進行加密解密,阻止未經授權的用戶接入其網絡。簡單的說CA就是數字電視這個“身體”的“脊柱”。美國、歐洲、日本20世紀80年代起就開始研究CA。中國一些有遠見的技術人員從90年代起也開始了研發CA。永新視博的創始人盧增祥、朱建華和他們的團隊很早就感受到了研發民族自主品牌CA的重大責任和使命,也預見了中國數字電視產業未來的巨大機遇,他們成了中國最早從事CA研發的團隊之一。
經過不懈的努力,這個扛著民族自主研發的大旗,以出身清華大學為主的技術團隊終于看到了回報。2003年12月,永新視博數字電視廣播CA成為國內第一個通過廣電總局入網認證測試,完全擁有民族自主知識產權的有條件接收系統。
狼來了,抓住機會出擊
2000年,中國廣播電視數字化整體轉換開始,中國數字電視產業開始邁步。一時之間,幾乎世界上所有做過CA的公司都進入了中國市場。用當時廣電領導的比喻是,一群“外國狼”在門口虎視眈眈,中國數字電視行業的公司艱難地與“狼”共舞。
2003年,國家廣電總局出于國家戰略安全考慮而發布政策,規定數字電視的CA系統國內國外分開選型,運營商凡是選擇國外系統的必須有國內系統同密播出。簡單的說,就是中國的數字電視必須要配置一個自己的CA系統,這為國內數字電視公司提供了一個機遇,也為永新視博提供了“出擊”的機會。憑借有中國特色的技術解決方案,優質的售后服務以及與行業伙伴良好的合作關系,盧增祥、朱建華帶領永新視博迅速崛起,在行業和市場中建立起了重要地位。2007年是中國數字電視產業發展的分水嶺。8月,中國數字電視地面傳輸標準正式確定實施,中國數字電視產業大幕拉開。10月,永新視博登陸紐交所,成為第一個在紐交所成功上市的中國數字電視行業的企業。
創始人的“素描”
每一個成功的企業背后有一個優秀的掌舵手。和其他頻頻在鎂光燈下露面的企業家不同,永新視博的兩位創始人盧增祥與朱建華都是非常低調,媒體上也鮮見只言片語的報道。從其他與之相關的人的描述中,或許我們能在心中勾畫出對這兩位中國數字電視領先企業創始人的個性的簡筆素描。
金杜律師事務所合伙人查揚說,“永新視博的兩位創始人都是非常真誠、正直、幽默。”而曾與他們有過接觸的一位投行人士說,他們都是特別好的人,對員工特別好,沒有架子,很幽默。2007年11月,在軟銀賽富召開的投資公司年會上,軟銀賽富的首席合伙人閻焱說,永新視博的兩位創始人很重要一個優點就是堅信自己,而堅持與自信正是成功企業家最重要的素質。永新視博曾經歷過很多低谷,但是兩位創始人始終相信自己所做的事情。特別是在2005、2006年,數字電視地面標準未定,數字電視市場滲透率仍極低,市場發展較慢,但是他們都堅持一路走下來了。堅持和自信是在第一次見面時他們留給閻炎最深刻的印象。閻焱說,至今仍記得最初見兩個創始人時,盧增祥表示“我不知道這個行業什么時候會起來,但是我相信一定會起來,如果這個行業能起來,我們就一定能做到這個行業的領頭。”這句話讓他堅信這兩位創業家一定會帶領永新視博取得成功。
在英國廣播公司早期的電視節目中,有一首以《電視》為題的歌曲這樣唱道:“神秘的電視,從藍天而降,把迷人的‘魔術’送到我們身旁。”數字電視將給我們帶來更多更有創意也更迷人的新應用。在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背景下,未來數字電視行業將成為中國最具消費潛力的行業之一,而永新視博也將成為行業最耀眼的企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