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什么“中國的Craigslist”沒做起來,而19樓、籬笆網等
區域互動社區卻發展很好?
2005年左右,隨著美國分類信息網站Craigslist逐漸為國內互聯網業界關注,中文網絡也快速出來了一大批類似網站,他們主要的業務模式都和美國 Craigslist一樣:同城分類信息。但迄今為止,這類網站沒有一家獲得真正成功。為什么會這樣?
因為Craigslist在舊金山灣區,不只是一家分類信息網站,它更本質上是一個區域性很強的市民生活社區。或者這么說,Craigslist是一個同城,但不只是分類的網站。而國內效仿者學其皮毛,著重于分類信息,這恰恰本末倒置。反而,國內一些城市,前幾年就存在幾家立足本地化生活應用的網站,比如北京的55bbs,上海的籬笆網,廈門的小魚,青島的青青島,安徽的合肥論壇,以及我最看好的——杭州的“19 樓”網站。
19樓網的發展,本身就充滿傳奇。這個網站建站于2001年,原來只是杭州《都市快報》幾個編輯自個玩的論壇,因為《都市快報》在寫字樓的 19樓,所以他們隨口就以此作為網站名字。當時只有1臺服務器,而且就放在辦公室;上班開機,下班關機。所以最開始的時候,19 樓是一個“朝九晚五”的上班族網站。在隨后幾年,得益于與《都市快報》的網絡、紙媒互動;得益于有一群網感非常好的種子用戶;通過口碑相傳,在2006年網站正式開始專業運作,不到一年,19樓網站注冊用戶就突破100萬,每天PV超過1000萬,每日發貼量接近20萬,幾乎成為杭州乃至浙江網民人人皆知的區域互動門戶網站。
有意思的是,為什么一些所謂“中國的Craigslist”沒做起來,而19樓、籬笆網等區域互動門戶網站卻做起來了?一般在每個城市,賣得最火的報紙一定是當地都市報;而不是專門的分類信息報紙——那樣的報紙幾乎都是白送給讀者,也沒幾個人要。19樓這類都市生活網站和同城分類信息網站的對比,就和上例類似。對一個城市用戶來說,他需要的往往是生活的“細節”,而不只是“信息”。因此,如果做區域網站,可能一定要面向“全面”的生活,這是我的第一個思考。
有一段時間,網絡上流行“網絡話語暴力”,一些大型論壇幾乎比比皆是低俗、暴戾內容;但是在19樓這類區域性網站上,這個問題不太突出。為什么?因為區域性網站關注的往往不是“務虛”的大問題,不是什么政治、經濟、文化大事件;反而,區域性網站一般的話題都會集中在日常生活的細節: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等等。或者這么說,區域性網站,一定要面向“真實”生活,消費生活。
19樓網站的發展中,尤其有意思的是“報網互動”。其實國內很多區域性報紙都試圖在做同樣的事情,但類似19樓這樣成功的還不多見。為什么?因為這里有一個“報網互動”到底誰是主體的問題?就19樓來說,他們發展前期,紙媒并沒有對網站過多干涉,是以“網站為主體”發展起來的;這恰恰符合了網站的草根、平民和互動性,從而能在網絡渠道上進行口碑傳播。而反例是國內一些傳媒投資的網站,傳媒太想做主人,結果網站幾乎都不了了之。所以我的第三個思考是:現實實體經濟和網絡融合的時候,網站應用一定要以網絡為主體,現實實體為從屬。
前段時間,因為網盛上市,國內業界和VC界熱捧“垂直(行業)應用”,這是在“條”狀的深入。其實,區域互聯網應用,就好比“塊”,是和“垂直(行業)應用”并存的一個大應用。但這方面,區域互聯網應用得到的關注卻遠遠不夠。而一些區域網站,默默積累發展了多年,可以說是一大片“沉默的”寶藏,正蓄勢待發。
(作者為螞蟻網創始人兼C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