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要素影響發展
如果企業領導者知道以下三大要素,即系統、差異(variation)及員工是如何影響一家企業的生產效率、盈利,甚至是發展的話,那他們就會明白,通過全方位品位管理對達到改善、強化及提升企業的目標有多重要。
透過全方位品位管理,企業領導者與員工將深切體會到:
●通過系統的建立,可讓全體員工為顧客服務;企業領導者與員工必須擁有一個共識,即員工不是為老板工作,而是為顧客工作,老板只是扮演代理人角色,員工的薪水是顧客給的,而非老板。
●任何差異皆會影響整體系統;如,機器沒維修、員工素質低、原料控制不良等,凡是無法符合一定標準者,都可稱之為“差異”。
●員工可減低差異并改進系統;要改善品質,須先改善人,而老板是讓員工改善與否的關鍵。
七大必要履行任務
若欲實行全方位品位管理,則必須履行以下七大必要任務:
●品質定義來自顧客的感覺。企業應該明白,唯有顧客才是決定品質的人。因此企業必須了解顧客的要求是什么。一般來說,顧客的需要不外是:品質、服務、滿意、解決問題、美好的感覺等等。
●要改善系統必須先改善系統內的程序。首先,企業的改進無法一蹴而就,必需按部就班,從內部開始,如生產流程、采購、業務等。每個部門都會有自己的問題,甚至是內部沖突問題等,必須找出問題癥結,盡快解決。這與人體的道理一樣,一旦器官生病了,就必須先了解病情,才能對癥下藥。
●供應與承包商在系統內被視為伙伴關系。企業、供應商及代工應以“共存”的姿態共同合作。許多大型企業,如煙草、啤酒、輪胎公司都擁有自己的策略聯盟,在市場共識下合力經營及運作。
然而,目前仍然有許多以價格作為采購標準的中小型廠商,不擇手段的向供應商壓價、削價,造成供應商提供劣質原料,從而影響了產品品質,最終得不償失。按照全方位品位管理的理念,在互惠互利的基本原則下,有必要鼓勵采用單一供應商。以“福特”汽車為例,其90%的原料來源主要由一家大型供應商提供,另外保留10%的原料供應予其他小型供應商,其好處是除了以此來培養其他供應商外,也給予其主要供應商自我警惕,不斷加強服務,以免被其他競爭者迎頭趕上,搶走生意。
●統計學的原理及方法是用來管理及減低差異的有效方法。利用統計學的計算,將可幫助了解一家工廠的產能(capacity)、衡量其最低退拒率(reject),甚至每個部門的運作都可被衡量,如同醫生衡量病人狀況。
●全體員工創新性的參與系統內的持續改革活動。這方面須由高層帶動,從老板(或首席執行官、總裁等)開始,一直到凡涉及操作性質的部門主管;各層次活動項目不同,高層主管負責系統及政策等的改進,中層主管負責流程、庫存等改進,低層主管則負責其專屬的分支流程(sub-process)之改進。
有關持續改革的活動必須全員參與,并且持之以恒,從各部門內的改革開始,一直到整體的改革及進步。這里再次重申,履行全方位品位管理必須是永無止境的,“持續不斷”四個字就是其精神所在。
●持續改革活動將有策略性的結合公司的年度規劃。當持續改革被列入公司常年計劃后,就可每年定期自行評估,再制訂下個年度的改善計劃。
●持續改革應得到組織內所有各層次人員的支持、帶動及實踐。全方位品位管理開始實施后,全體上下必須隨時給予支持及配合。兩大經濟效益
全方位品位管理一旦全面落實,將可為企業帶來兩項經濟效益,即提高競爭優勢和更好的可持續發展。
●提高競爭優勢:品質提高后,即可依序帶來以下成果:1)更高的銷售率;2)更快速的交貨期;3)減少浪費;4)更低成本;5)更低庫存;6)顧客滿意;7)激勵員工;8)更高利潤。
●可持續發展:品質的改進乃是通過減少重復、減低錯誤、減少延誤及意外,充分利用機器的稼動率(machine-time)及原料,以及降低成本等來實現改進生產力的目的的;同時要通過更好的品質及低價格來占有市場,以使企業繼續保持發展,從而為社會提供更多的工作位額或更多的工作機會。
■例子:
一家大型食品加工廠,從2001年開始引用全方位品位管理系統,到2002年年底進行的年度內部檢討計劃中,發現其5個專案小組皆各自達到一定的預期效果,雖然并非所有小組皆完成預訂的量化目標,然而其努力仍然被證實對公司的改進帶來一定的好處,以下為其小組結果之簡介:
A組:通過原料控制的明確化、優化、標準化及減少浪費,該公司的原料包裝達致盡善利用,整體公司在12個月內省下了數十萬元。
B組:在生產部門內進行研究及分析機器的停機狀況,成功使停機事件減少了44%。
C組:使流程更精準,以減少差異及增加利潤。每月成功達致1%的進展。
D組:從顧客投訴方面來研究以減少面基產品的骯臟現象。發現有關被投訴的產品骯臟問題癥結所在,在短短5個月內即成功降低42%投訴率。
E組:在油脂特別區進行研究及分析,以降低浪費現象,6個月內即見成果,成功節省了7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