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年證券公司排名:業績差距大,市場份額趨集中。7月13日,中國證券業協會公布了2006年度證券公司排名情況。104家證券公司中,在經紀業務方面,前10家證券公司占據了近43%的市場份額,前5家證券公司分別為銀河證券、國泰君安、申銀萬國、廣發證券和國信證券,市場份額近30%。在承銷業務市場,前5家證券公司分別為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中信證券、國泰君安、銀河證券和中銀國際,市場占有率高達77.5%。在資產管理業務方面,排名第一的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市場占有率達到43.33%,幾近半壁江山。這一市場的前5家證券公司占有率超過80%。根據排名,2006年凈資產收益率排名前三位的證券公司為華安證券、中信金通和民族證券,收益率分別達到553.44%、263.62%和248.82%。
2、快遞業國有民營外資三分天下。06年收入近300億。據國家郵政局全國首次快遞服務統計調查顯示,快遞業需求旺盛,發展速度明顯高于國民經濟及第三產業。2006年,我國快遞業實現快遞業務收入299.6億元,比2005年增長25%。據初步測算,去年國有、民營、外資快遞企業分別實現快遞業務收入148.4億元、52.4億元、98.8億元,分別占快遞業務總收入的49.5%、175%、33%。
3、全球64國IT競爭力排名:中國印度競爭優勢不足。7月11日,商業軟件聯盟(BSA)發表研究報告,報告按照數項指標,如電腦和寬帶的普及率、政策支持、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IT行業雇傭人數、研發支出和打擊網絡犯罪的立法等,經濟學家智囊團(ELU)對64個國家的名次進行排定。在25項標準的評比中,ELU將美國IT競爭力列為第一,日本列第二,前5名中其他國家分別是韓國、英國和澳大利亞。在64個國家中,中國排第四十九名、印度第四十六名,而伊朗、尼日利亞和埃塞俄比亞墊底。
4、我國首次明確“十一五”期間八大重點高技術產業。7月6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布《高技術產業發展“十一五”規劃》,首次明確“十一五”期間我國需要重點發展的八大高技術產業——電子信息產業、生物產業、航空航天產業、新材料產業,高技術服務業、新能源產業、海洋產業以及用高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
5、優勢向大公司集中。中國基金業“春秋”到“戰國”。與2006年年底相比。2007年上半年57家基金公司管理的基金份額和基金資產凈值規模又發生了變局。從管理的基金份額和資產凈值看,規模持續領跑的南方基金重返基金份額規模狀元地位,華夏基金則摘得今年上半年基金資產凈值規模冠軍。
6、銀、基、券、保摩拳擦掌,機構角逐QDLL風云將起。目前許多券商、基金公司都在積極申報QDLL新業務,一些保險公司對QDLL業務的研究工作也在提速。銀行、券商基金、保險系QDLL三分天下的格局即將形成。機構的豐富無疑會使競爭加劇,同時也促成了產品多元化和市場完善。但如何在短期內規避匯率風險,并帶來更高收益率是這些機構感到頗為棘手的問題。
7、銀保合作入佳境,多家銀行設保險公司方案趨明朗。目前,多家銀行設立保險公司的方案日趨明朗;建設銀行與平安保險公司將合資設立人壽保險公司的方案已進入會簽階段;光大銀行成立合資財險公司的方案也有可能近期獲批交行、中行也遞交了成立保險公司的申請。業內專家認為,銀保資本運作的沖動日益增強,需要加強監管協調,提高效率,從而進入真正的功能監管狀態。
8、2006年中國醫藥工業生產總值同比增長17.88%。2006年我國醫藥工業生產總值達5345.7億元,同比增長17.88%。業內人士分析指出,2006年全國開展了整頓和規范藥品市場秩序專項行動,促進了醫藥產業又好又快的發展。
9、“大洗牌”不可避免,紡織服裝業期待“槃”。先是紡織品出口退稅率在去年從13%下調到9%,接著,從今年7月1日起,服裝出口退稅率也從13%下調至11%。不少紡織品服裝出口企業因此面臨更大壓力,亟須實現結構調整,完成從粗放型生產向集約型生產的轉變。
10、中國未來20年將構建4000億元中醫藥產業,6月26日,2007國際生物經濟大會上在天津開幕。中國科技部中國生物技術發展中心發布的有關報告指出,未來20年,中國將對中醫藥進一步現代化,形成中西醫有機結合的醫療保健體系,構筑4000億元的中醫藥產業。中國將加速實現中醫現代化,進一步完善中醫藥理論體系,大幅度提高中醫診斷與治療水平,使更多的人民、更多的國家接受和享用中醫技術。
11、報告稱全球娛樂及媒體行業2011年將達1.9萬億美元。6月21日,普華永道發布的《全球娛樂及媒體行業2007—2011年展望報告》中稱,全球娛樂及媒體行業正處于持續增長階段,預計年均復合增長率將達到6.4%,2011年行業總量將達到1.9萬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