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Facebook網站大變身,由一個社交網站向可容納諸多第三方應用軟件的強勢平臺轉型。這一類似于互聯網上Windows的開放平臺不僅在網絡世界里掀起了一場風暴,同時又為營銷者打開了通往網絡社區“沸騰”人氣的另一扇門。
聽說過iLike嗎?這個去年10月剛剛推出的網站是時下用戶數量增長最快的音樂分享網站。8個多月的時間吸引了700多萬注冊用戶,這原本沒有什么值得大驚小怪的,不可思議的是其中的300萬用戶是在5月24日之后短短兩個星期內獲得的,這是怎樣的速度啊!現在iLike每天注冊用戶人數達30萬。
為iLike賺得如此人氣的強力推手就是社交網站Facebook.com,它讓我們真切感到“你”時代SNS網站和網絡口碑的震撼力量。究竟Facebook這個誕生不過三年多的網站是如何讓iLike受益的呢?一起來看看吧。
重新定義網絡的發展
2007年5月24日,Facebook宣布將從一個社交網站轉型為開放的社交平臺。在平臺戰略下,Facebook變成了一個類似于互聯網上的Windows的開放平臺,微軟、亞馬遜和iLike等許多第三方提供的軟件可以直接在Facebook上執行。

Facebook平臺的推出不僅僅意味著一場技術變革,同時也是互聯網媒介邁入開放時代的一個標志。Facebook首席執行官Mark Zuckerberg稱, Facebook將把自己兩項重要資產向所有人開放,一個是2400萬的用戶群(每天增長15萬),另一個是技術。我們想把Facebook變成一個可以執行程序的操作系統。
今天雖然大多數網絡大鱷都在宣稱開放API應用程序界面,但仍然希望一切都在他們提供的封閉系統內運行。Facebook的行為顯然大膽得多:它不再要求用戶一定在其封閉的系統內運行,它甚至允許應用程序提供商用開發的程序替代Facebook的原有程序—Facebook開放的不僅僅是API,而且包括其部分核心平臺。
iLike總裁Hadi Partovi早在Facebook平臺醞釀之時就認定Facebook將重新定義網絡的發展。他說,“在計算機發展史上,曾出現了PC、Windows、互聯網,現在是Facebook平臺”。Facebook整合了兩件事情,一個是技術,Facebook同其他平臺一樣,提供給程序開發者設計自己軟件的區域,二是口碑傳播的潛力。一個軟件完全可以通過口碑傳播在整個社區流行起來,而這兩方面結合產生的協同效應將會是巨大的。
可想而知,未來Facebook將擁有一個龐大的互聯網應用開發商社區,他們不僅能夠使用Facebook豐富的API和數據庫資源,還可以讓自己開發的軟件應用運行在Facebook已經構建的龐大用戶網絡基礎上,并通過網絡口碑在互聯網中極速傳播。
目前,Facebook已經和65家公司簽署合作協議,讓他們的應用軟件能夠運行在Facebook平臺之上,這些合作伙伴包括微軟、亞馬遜、Digg、PhotoBucket等知名公司。iLike提供的音樂軟件在Facebook網站人氣最旺。對于和Facebook合作的公司來說,這個平臺是他們覬覦已久的觸及用戶的好陣地,許多企業甚至將開發Facebook應用程序成為頭等大事—尤其是那些試圖利用Facebook龐大用戶群做大做強的小公司。
雞生蛋,還是蛋生雞……
Facebook構造了一個開放的“參與體系”,它允許第三方改造Facebook相冊等相關功能,或是直接提供基于Facebook平臺的應用軟件。這些應用軟件在提供給用戶便利和增值服務的同時,也將企業的市場營銷活動引入了平臺。第三方提供的應用軟件和Facebook自身提供的程序一樣可以被用戶下載、安裝和體驗。
網站上設有特別的應用軟件區域,用戶可在此瀏覽及添加第三方應用軟件。 一旦某位用戶添加了特定應用軟件,該用戶頭像說明中將顯示這一情況,以吸引其他用戶添加相應應用軟件。此外,用戶也可把這些應用軟件添加到自己網頁中去,其他用戶可在該網頁上再次點擊和添加。
音樂分享社交網站iLike率先使用了Facebook的整合服務。iLike網站首席執行官Ali Partovi解釋服務過程是如何進行的,他說,“當你作為新用戶訪問iLike(在Facebook上)時,你所看到的首頁已經是經過個性化定制的。我們根據你在Facebook的個人信息,知道你喜歡的音樂,所在的城市,你的朋友列表,還有你的朋友們喜歡的音樂類型。另外,iLike可以告訴你,你最喜歡的歌星要在你所在的城市舉行一場音樂會,你的朋友中有哪些人會去觀看”。
談到iLike自己網站與在Facebook平臺上iLike的區別時,Ali Partovi稱,通過iLike網站了解用戶的信息就相對困難得多,因為首先用戶必須告訴我們他喜歡什么音樂,然后邀請他的朋友們注冊iLike網站,之后,他們再告知其所喜歡的音樂類型。借助Facebook平臺,根本上解決了經典的“雞生蛋,還是蛋生雞”的問題,因為所有的無論是雞還是蛋,都可以使用。
能量飲料公司紅牛(Redbull)公司也在Facebook推出了其應用程序—古老校園游戲“剪刀石頭布”的在線版,受到了極大歡迎。通過數據統計支持系統,紅牛應用程序將這款古老的游戲轉化為一場社交人群之間的策略競技,公司的溝通總監Bart Johnston稱,我們推出的應用程序成為了Facebook用戶和朋友交流的一個渠道選擇,他們也可以通過這些應用程序告訴朋友他最近正在干些什么有趣的事情,比如玩這款紅牛推出的在線猜拳游戲。
在這一游戲相互推介過程中,紅牛公司的品牌和產品也為更多人所熟知。更為重要的是,通過Facebook 平臺,紅牛成功地將帶有公司印記的應用程序推廣成為Facebook用戶群生活的一部分,而不僅僅是單純的信息輸出,這是其他傳統媒體無法實現的。當用戶在使用紅牛公司提供的應用程序時,與他相關聯的其他用戶都會注意到他正在玩紅牛游戲。喜歡這款游戲的人也樂于將他推薦給朋友。隨著使用人數的增加,其宣傳效應也相應擴大。整個平臺上最流行的應用工具還會進入Facebook首頁受歡迎工具的名單中,從而將公司標識或產品展示給更多人。
風險和挑戰
雖然,Facebook平臺對所有企業開放,但并不是每個企業推出的應用軟件都能產生預期的效果,平臺本身并不能保證應用軟件營銷的成功。對于許多企業來說,他們對Facebook平臺的理解和運用也存在風險和挑戰。對Facebook終端用戶有用并能為其創造價值是軟件營銷成功的前提,那些無法提供價值的軟件將逐漸被用戶所拋棄。對于在線營銷來說,一旦應用軟件為用戶所棄,營銷活動和信息輸出就失去了載體。
另外,也并不是所有企業都適用于Facebook平臺的。Netscape創始人Marc Andreesson認為,Facebook平臺主要適合于那些大公司,或是有風險資金支持的新公司。當然任何企業都能夠在Facebook發布自己的軟件,可一旦軟件開始在社區中病毒般迅速蔓延時,你要考慮自己的服務器是否有能力應對迅猛增長的流量。在Facebook的構架下,iLike得自行提供服務器來對付爆炸性的流量增長。
可以預見的是,隨著越來越多的企業加入到Facebook平臺,他們對于用戶的爭奪也將愈演愈烈。縱然,先入優勢對于企業的市場營銷活動影響巨大,如何利用這種優勢并將其轉化為長期競爭力,將是通過Facebook平臺進行在線營銷的關鍵。
正如Mark所說的那樣:“我們要將Facebook打造成一個人人可以提供應用程序的操作系統。”這個操作系統不是通過管理個人信息來控制桌面,而是通過人與人的信息分享,以及一系列為人與人之間信息交流服務的應用軟件所構成的。這種開放式的交流將是網絡營銷的趨勢所在——網絡營銷的影響力和信息載量都將隨著全面開放API甚至核心平臺站點的增加而進入一個“爆發時代”。
相關鏈接
Facebook.com于 2004年2月由哈佛輟學學生Mark Zuckerberg創立,這一社交網站主要用于注冊網友聯系同班同學,同校校友。經過兩年的迅猛發展,2006年底,Facebook注冊用戶達到了2400萬人——相當于平均每天新增注冊用戶15萬人。
市場調查公司Youth Trends最新調查顯示,美國17歲~25歲的青少年喜歡Facebook勝過MySpace。這項調查要求被訪者列出他們最喜歡訪問的站點。在17歲~25歲的被訪者群體中,Facebook是最受歡迎的站點,得到了69%的被訪者的青睞,MySpace以38%屈居第二,YouTube則緊隨MySpace 之后,得到了22%被訪者的認同,而傳統的互聯網巨頭,譬如Google、CNN、New York Times Online、AOL、MSN和Pink則排在了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