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洪 新秦商務咨詢(上海)有限公司總經理
《成功營銷》留給我的印象是“生動”。 一份營銷雜志能做到賞心悅目其實是不容易的。中國的雜志往往很擅長講故事,營銷雜志也會有這樣的現象,這不是好或者不好的論斷,而是基于雜志觀察視角和表現方式的選擇問題。但是,如果所有的雜志都是在講品牌故事的話,恐怕會給讀者造成一種假像,而離真正的營銷越讀越遠。 營銷雜志需要尋求理論與實戰的結合與平衡,幾乎是公認的事實,但很少有雜志能把這一理念執行得非常透徹。案例化分析一旦和中國特色結合之后,就會產生一些變化,而且這些變化往往是來自于一些根深蒂固的東西,不只是雜志,整個營銷界都會有這樣的困擾。前面談到講故事的問題,就是表現之一,故事化的品牌成長過程會掩蓋非常有價值的、值得去細細推敲的一些細節、因素或者背景。 《成功營銷》的生動有一部分正是來源于獨特的視角和對于營銷新理念、新方法的不斷追求,而不僅僅是在講過去的故事。 《成功營銷》在很多時候會帶給我一些新鮮的東西,不僅僅在于她內容里蘊藏的某些思維的火花。她敏銳的市場觸角和把握話題的能力,使得《成功營銷》在具備一本值得細讀的營銷雜志的特點之外,作為一個展現企業品牌的推廣平臺的角色也越來越有分量,越來越有發展的空間和價值。 《成功營銷》雜志本身有時也能讓我耳目一新,在某些話題操作上的大手筆和大魄力,也確實讓人刮目相看。從2007年以來,2007年第1期的“大國崛起需要中國元素”、2007年第2/3期的“100位營銷人物前瞻2007”、2007年第4期的“十大營銷博客”、2007年第5期的“營銷國際化”等專題都讓我受益頗深,能夠接觸到最前沿的營銷理論和動態。她對于營銷的解讀方式,更是經常給我提供一些借鑒和啟發。 可以說《成功營銷》本身就是一個非常好的營銷研究對象。她的背后有一支對于營銷和雜志的結合有著相當功力的隊伍。我們可以看到在雜志的規劃上,已經不僅僅是停留在雜志內容本身,而是作為一個文化產品在做著營銷。 《成功營銷》在整合營銷傳播的道路上,可以說是大大領先了同類雜志一步。根據新秦調查在2007年3月完成的《中國商務人士媒體接觸習慣調查》中,我們看到了這樣的一種趨勢,中國商務人士對于網絡媒體的選擇和偏好有些超出了我們的預期,希望增加對網絡媒體的接觸的意愿和對于網絡媒體的顧慮都非常強烈。如何應付網絡時代對于自身雜志的挑戰,想必是現下雜志界都在關注的一個話題。但是從我們的角度來看,怎樣利用好網絡媒體的優勢,以及讓傳統媒體幫助網絡媒體更好地成長,并且實現有機地結合,似乎是更為合適的途徑。《成功營銷》更早地把網絡化和整合化視為雜志發展的理念之一,而不是簡單地在完成雜志內容電子化的工作。 從2007年第7期開始,《成功營銷》似乎又要有所變革,那么就讓我們看看《成功營銷》的手筆吧,希望能看到一股新的力量。
上期封面回顧
2007年8月,第29屆奧運會倒計時一周年。屆時,一定所有的媒體都將聚焦于奧運,為了不與大家一起湊熱鬧,本刊提前對奧運營銷進行“解密”。 奧運營銷,聽著宏偉,實際上卻總讓企業摸不著頭腦。到如今,已經有很多企業或深或淺地涉足了奧運營銷,我們應該如何評價企業當前的表現?企業的奧運營銷到底應該如何去做?奧運營銷這個密碼鎖的密碼到底是什么?“奧運營銷密碼”中,智威湯遜中喬廣告大中國區CEO唐銳濤、太度體育營銷總裁朱小明、競立中國區董事總經理張吉吉翔、萬卓環球通訊顧問公司全球副總裁、亞洲區總裁高展鵬這些腕們紛紛現身,說出自己的看法和理解,或認為奧運營銷是一個公司結構問題,或認為奧運營銷更多地是企業層面的商務決策的競爭,或指出奧運營銷不是事件營銷,或建議企業避免粗糙的商業主義,尊重奧運精神。同時,零點調查和勝三管理咨詢公司也為讀者奉獻了他們的調查成果,展示了各大品牌與奧運精神的契合以及施展的“伏擊”營銷手段。 中國品牌研究院5月16日發布的《2007年一季度奧運營銷監測報告》中提示,中國企業搭乘“奧運快車”存在不確定風險,致使大多數企業未能產生預期的效果。如何最大程度上規避風險?不妨回顧一下《成功營銷》2007年第6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