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9月4日上午9點30分,浙江省寧波市政協原副主席(正廳級)勵奎銘濫用職權、受賄案在杭州市中級法院一審宣判。法院以受賄罪、濫用職權罪判處其有期徒刑13年,并處沒收其個人財產人民幣10萬元,受賄所得贓款人民幣41.68萬元予以沒收,上繳國庫。
此前的2007年5月,浙江省檢察院公布了2006年查處的十大瀆職侵權犯罪案件。通報稱,2003年以來,全省檢察機關查辦各類瀆職侵權犯罪案件636件,677人;其中重特大案件233件、要案18件。這些案件涉及黨政機關、行政執法機關工作人員犯罪的有458人,其中涉及司法機關工作人員犯罪的有128人。從這些已查辦的案件看,瀆職侵權犯罪案件漸漸蔓延到民生領域:安全生產、食品衛生、房屋拆遷、社保資金管理、醫療醫藥、企業改制等。
盡管瀆職案件已經越來越被司法機關所重視。但作為副省級寧波市的政協副主席這樣的正廳級高官,因為瀆職犯罪而落馬,在浙江省尚屬首例,在全國也屬典型。
那么,這起案件是如何暴露,如何被查處的呢?
高速公路顯政績開通七天遭關閉
一起因車禍引起的隧道火災,讓剛通車7天的甬(寧波)金(華)高速公路寧波段從2006年1月4日開始關閉。
根據高速交瞽寧波支隊對該段高速公路的業主單位發出的責令整改書,在整改措施未落實之前,甬金高速公路寧波段將不能通車。
4日6時許,一輛牌號為浙KF0727的半掛車從麗水開往寧波,途經甬金高速寧波段四角尖隧道時,車輛左后輪突然冒煙起火。司機下車打開隧道內的消防水龍頭,但讓司機吃驚的是:消防栓內竟然沒有水。此時,后面的一輛大貨車由于避讓不及與該車發生刮擦。兩個小時后,隧道內的大火才被消防隊員撲滅。
這起車禍,是甬金高速自去年12月28日正式通車后的首起事故。
車禍暴露出高速公路存在的安全隱患。據了解,高速公路交警寧波支隊指揮中心接警后,立刻通知甬金高速公路業主單位打開隧道排風裝置,并設置禁止駛入警告燈。然而,由于業主單位工作人員不熟悉指示系統的操作及控制業務,無法及時開啟排風,也無法及時將交通指示燈轉換為禁止通行狀態,一直到8時許,隧道內通風裝置才啟動。造成事故發生后有多輛小車及大客車因不明情況進入隧道內;隧道內煙霧無法排出,隧道內能見度極差;消防車到現場后也無法進入中心現場進行施救。
消防部門還發現,業主單位在甬金高速寧波段的5個隧道內均未裝儲水裝置,所有消防栓形同虛設,而隧道內的干粉滅火器,對輪胎起火根本起不了任何作用。
高速公路交警寧波支隊發現,該段高速公路信息牌、導向牌等指示標志也均未到位,存在重大安全隱患,為防止發生重特大事故,決定暫時關閉甬金高速公路寧波段。
七天前通車的甬金高速公路寧波段,因實現了全程貫通,被稱為“金華通海之路”,是連接浙江東部和中部的黃金快車道。這條高速公路對于主管領導、寧波市交通局原局長勵奎銘來說,正是他顯示政績的一大桂冠,他也因此順利提升到了政協副主席的職位。可是,就是這么一個體現寧波形象和政績的工程,為什么通車僅短短一個星期就險情頻發,被迫關閉?
事故中暴露出來的種種問題引起了國家有關部門的注意。2006年5月,國家審計署駐上海特派員辦事處對甬金高速公路寧波段工程進行全面審計,發現工程中存在“外商以代建名義從總投資19.3億元的工程中獲利2億多元”的問題。這份報告很快轉到了浙江省紀委和浙江省檢察院。
浙江省紀委、省檢察院,在國家審計署的幫助下,抽調紹興市、湖州市紀委以及寧波市檢察院的辦案骨干力量,在六個多月時間內,奔波在寧波等地進行內查外調。在事實面前,勵奎銘向組織上如實交代了自己在招商引資中濫用職權,以及違紀經商、生活作風等一系列的問題。
2006年11月,浙江省檢察院以涉嫌濫用職權罪、受賄罪對勵奎銘立案偵查。勵奎銘被立案偵查后主動向檢察機關交代了自己受賄的犯罪事實。
急于引資造高速回避招標埋禍根
勵奎銘是浙江余姚人,1947年12月生于寧波市下屬的余姚縣(后改為縣級市)。
1997年9月,時年50周歲的勵奎銘,從余姚市市長任上被調任寧波市交通委員會主任、黨工委書記。2001年12月,寧波市交通委員會改為寧波市交通局,勵奎銘任局長、黨工委書記。
在50多歲的年齡上,勵奎銘有幾分迷茫。這是一條一步步走向退休的道路。為官多年,一步一個腳印走過來的他,深知官場升遷之道。如果早年能夠爬到市委書記任上,可能現在可以沖一沖寧波市副市長(正廳級)的位置。現在到了市交通委員會(后改為交通局),雖然是個重要的實權部門,但畢竟只是眾多部門之一,排在前面的部門還有不少。要在這個位置上謀求升遷,還需要做出不少努力。因為這是他一生中最后的一次希望了,他得再努力努力,再拼一拼。除了在人際關系上多做工作外,再一個就是個人政績上,也決不能馬虎。
他決定做一些大動作,甬金高速公路寧波段自然成為他的首選。2000年2月,預算總投資達19.3億余元(合2.3億美元)的甬金高速公路寧波段工程,經過勵奎銘的一番努力后,終于送交國家交通部批準立項。然而,最大的問題是缺少資金,這近20個億的資金,該從何處獲取?七年前的寧波并非像今天這樣處處都是十幾億數十億的工程,那時候資金顯然比現在困難,而省內外的公司一時也墊不出這么多的資金。為此,勵奎銘主持下的寧波市交通委員會決定引進外資。風聲放出去后,寧波市交通委員會下屬的寧波市交通投資開發有限公司(下稱“交投公司”)總經理虞某首先聞到了商業氣息,覺得這里面大有文章可做。自己身為交投公司老總,可以從中有一番“作為”。長年在生意場上周旋,也認識了不少境內外商人,奧地利人大力斯便是其中之一。虞某與大力斯多次談判,最后簽訂了意向書,外方表示愿意投資甬金高速公路寧波段,但條件苛刻,說是工程要由外商總承包建設。
根據我國招標投標法的規定,上了一定金額的建設工程包括交通工程都需要進行公開招投標,對此,紀檢監察機關也長年進行監督。因此,外商要求將該工程進行總承包建設是不能被允許的。但是,虞某等人向勵奎銘匯報,認為這是一次引進外資的大好時機,不可錯過。對招投標一事,可以采取變通手段,盡量回避招標。于是,勵奎銘答應了外方的這一無理要求。
從事后來看,勵奎銘的這一做法,為最后的被查處埋下了致命的禍根。
2000年6月,交投公司和奧地利愛爾瓦格有限公司簽訂了合作協議,共同出資組建中外合資公司,并于同年11月簽訂了《寧波剡界嶺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合同》和《寧波剡界嶺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備忘錄》,約定總投資2.3億美元,公司注冊資本金9200萬美元,中方認繳920萬美元,占10%股份,外方認繳8280萬美元,占90%股份,總投資和注冊資本間的差額部分由外方通過國外銀行貸款解決,工程由奧地利的阿爾皮內建筑有限公司承包建設。
令勵奎銘等人沒有想到的是,外商玩的是資本游戲,只是用中國人的錢賺中國人的錢而已。因此,在合同簽訂后的長時間內,外方的注冊資本一直沒有到位。直到2001年10月,愛爾瓦格公司的第一期15%的注冊資本金1242萬美元才姍姍來遲,但其余的資金再也沒有到位。2002年5月,經勵奎銘同意,寧波剡界嶺高速公路有限公司總投資和注冊資本的差額改由外方向國家開發銀行貸款,并由交投公司在建設期內無條件承擔連帶擔保責任。對于“無條件承擔連帶擔保責任”這一條款,勵奎銘應該知道其中的厲害了,可是,事到這步,他也是進退兩難。在身邊一些人種種理由勸說下,他居然代表寧波市交通局接受了這一“不平等約定”。2002年3月,經勵奎銘同意,剡界嶺公司與阿爾皮內公司簽訂了《甬金高速公路施工合同協議》(下稱總承包協議),根據協議,甬金高速公路寧波段以建設費概算包干的方式總承包給阿爾皮內公司建設,合同價為12.39億余元人民幣,節余歸總承包商,勵奎銘在該協議上簽字。
這個埋下隱患的大工程,在案發前的數年間,一直是寧波市交通局及其下屬的交投公司的一大政績。在交投公司自撰的宣傳頁面上,我們可以看到這樣的文字:“……創業十年來,在寧波市委市政府、寧波市交通局和其他相關部門的關心和大力支持下,累計投入基礎設施建設資金達50億元,以高起點、高標準、高速度的工作全力打造寧波的交通基礎設施,成為寧波改造交通設施的骨干力量!”“我們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但也并不閉門造車,而是把目光轉向世界,走‘外引內聯’之路,積極招商引資,擴充實力:2001年,與奧地利愛爾瓦格公司合作,就甬金高速公路寧波段引進外資2.07億美元,創省內擬建公路項目引進外資之最。”
以“代建制”擅自發包損失上億終致落馬
甬金高速公路寧波段即將上馬的消息,幾乎從醞釀開始便迅速傳開。尤其是一些建設企業,早就對總造價達十數億元的項目垂涎欲滴,都想從中分一杯羹,撈一筆油水。要知道,在所有建設項目中,高速公路的利潤是最高的。從本世紀初開始,許多有實力的建筑企業都漸漸淡出住宅建設,因為利潤越來越低,而交通工程由于是政府投資,利潤依舊相當高。據業內人士估計,一公里造價至少一千萬,利潤可達兩三百萬。于是有人開玩笑,即便你不懂造公路,即便你不從事這個行業,只要你能夠從當權者手中討點工程做,哪怕是一公里的工程,然后轉包,也足足夠你發一筆的了。
正當眾多建設企業躍躍欲試之際,突然聽聞整段公路全部由外商承包,境內企業連一勺湯也分不到,這豈不氣壞了與此相關的各路官商人等?于是,有人傳出消息,勵奎銘將這個大項目全部交由外商承包,里面有文章,打電話、寫舉報信的,不在少數。更何況,從桌面上來講,總承包協議是明顯違反《招標投標法》的。國家交通部和浙江省交通廳先后派員前來調查,在了解到部分事實后,盡管有些理解,但都明確要求解除總承包協議。
勵奎銘很生氣,覺得自己想干番事業真難,阻力不小。一項很見政績的大工程即將下馬,此時,外商揚言要撤資。手下的一幫謀士先后跑來出主意,都勸說要千方百計留住外商,把項目搞上去。辦法不是沒有,事情是死的,人是活的,有個“代建制”的新舉措,頗有空子可鉆。有人建議,采取“代建制”來代替“總承包”的說法,可以堵住外界的嘴巴。只要把這個工程交由阿爾皮內公司總代建,并向其作出“由寧波市交通局承擔由此引起的法律責任”的承諾,工程便將順順利利地上馬。
其實,代建制是我國走上改革開放前沿陣地的計劃單列市寧波市的一大創新舉措,本身還是挺科學的。主要是指政府投資項目經過規定的程序,委托專業的工程管理公司組織和管理項目的建設。凡建設工程投資在200萬元以上且市財政性資金投入在200萬元以上、建設單位不具備自行管理條件的建設項目,都應實行代建制。
寧波市政府2002年出臺的“代建制”第八條為:“政府投資項目代建應當引進競爭機制,除個別特殊項目由政府指定外,均需通過招投標方式選擇代建單位。”
文件中的“特殊項目”無疑為該工程開了口子,有人說,甬金高速寧波段便是不折不扣的特殊項目,是在資金緊缺的情況下引進外商建設的,應該給他們開開綠燈。正是在這種情況下,勵奎銘大膽決策,以代建制的名義,把偌大一個工程排除在招投標法律之外,為后來的國家資金損失以及個人的人生重創埋下了定時炸彈。
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阿爾皮內公司獲得了總代建資格,勵奎銘主管下的寧波市交通局為其大開綠燈。2002年11月,剡界嶺公司與阿爾皮內公司簽訂了與總承包協議完全一致的《建設總代理協議》。
2004年1月,因愛爾瓦格公司注冊資本金仍未到位,交投公司有關人員向時任寧波市政協副主席但仍主持市交通局工作的勵奎銘匯報應對方案,勵奎銘作了“維持代建大框架、保持相對穩定”的原則要求。
外資遲遲不能到位,而且很可能就這樣拖下去了,但是,工程又不能半途而廢。為了保住這個政績,大家都在想解決方案。2004年4月后,交投公司提出解決方案,經市交通局同意保留剡界嶺公司并改變公司股份結構的解決方案。同年12月,交投公司與愛爾瓦格公司和阿爾皮內公司簽訂了新的合資合同,對剡界嶺公司股權比例重新規定為寧波交投公司占75%、愛爾瓦格公司占13.5%、阿爾皮內公司占11.5%。剡界嶺公司與阿爾皮內公司簽訂了《建設總代理協議的補充協議》。
根據補充協議,阿爾皮內公司可獲得總代建費人民幣2.69億元。但根據《寧波市關于政府投資項目實行代建制的暫行規定》,阿爾皮內公司最多可獲得的代建費僅應為2556.23萬元,該公司多獲得代建費人民幣2.43億元,除去外方已到位的資金1242萬美元,實際給中方造成上億元人民幣的重大損失。
交通局長前“腐”后繼瀆職犯罪令人深思
對于勵奎銘因濫用職權被判刑,社會上還是有許多不同看法的。特別是現在對瀆職侵權這類案件,不少人對其中的危害認識不足。
在庭審中,勵奎銘對檢察機關指控的受賄犯罪部分基本上沒有異議,但對涉嫌濫用職權犯罪,他基本表示否認,一再辯解自己是按照政策行事,是為了保證高速公路如期通車……
確實,勵奎銘所犯的主要是濫用職權的瀆職罪。如果不是這方面的問題,其受賄問題也不會暴露,而且相比較而言,這部分的問題尚不屬嚴重。經法院審理查明,勵奎銘收受他人財物價值人民幣41萬余元。這41萬余元財物中,最具爭議的是勵奎銘以購房差價款形式一次性收受他人的27.68萬元,但一審判決將此筆款項計入受賄數額。據調查,2002年至2003年期間,勵奎銘在推薦許某擔任寧波交通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以及該公司改制、土地置換等問題上為許某提供幫助。2003年六七月間,勵奎銘明知一處房屋已經售完,仍要求許某幫助購買一套。許某通過寧波某房產經紀公司總經理周某,從二手房市場為其購買了一套面積為196.48平方米的房屋,勵奎銘按開盤價支付了房款82.32萬元,而該房產經紀公司實際支付給原房東110萬元。勵奎銘實際收受許某購房差價款人民幣27.68萬元。
勵奎銘案件的另一個特點是暴露出了交通系統前“腐”后繼的腐敗多發和易發性。
緊接著勵奎銘之后,浙江省檢察院反瀆職侵權局又以玩忽職守罪、受賄罪對勵奎銘的繼任者寧波市交通局局長奚際斌(副廳級)立案偵查,現已偵查終結移送審查起訴,等待他的是法庭的宣判。
瀆職侵權與貪污賄賂一樣,給社會造成極大危害。但與反貪污賄賂工作相比,反瀆職侵權工作的社會認知度和認同度都相對較低,一些干部甚至誤認為“錢不揣自家腰包不算犯罪”。由于瀆職案件涉及的一般都是“公家”的事、“公家”的錢、“公家”的財產。而在一般人的觀念中,“公家”的事都好辦,浪費“公家”的錢財不算什么,只要不把“公家”的財物變成“私人”的,損失再大,都可以理解、可以容忍。
與瀆職侵權犯罪巨大危害形成鮮明對照的是,社會對瀆職侵權的“寬容”度極高,對瀆職侵權犯罪的巨大危害,整體認知度不夠,社會公眾包括一些領導干部對于涉職犯罪容忍度較高,個別的還不愿支持檢察機關查處案件。不少人習慣于用“發展階段論”、“改革代價論”來推脫;有的認為瀆職犯罪是“好心辦壞事”,是在工作中出現的失誤,是過失犯罪,能夠理解。不少行業、部門存在以罰代刑、降格處理,不向檢察機關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現象。由于在認識上經常“不拿違法當違法,不拿犯罪當犯罪”,致使此類案件在事實上發案率高,而實際上查辦率低。
勵奎銘、奚際斌濫用職權案告誡我們,雖然在甬金高速公路寧波段工程上沒有收受好處,但他們濫用職權,不但使該工程的外方投資沒有到位,還使外商通過國家的貸款憑空賺了1億多元,給國家造成了上億元的經濟損失。這種“損公不利己”式的犯罪,照樣要受到法律的嚴懲——這是勵奎銘案給領導干部的最大警示!
編輯:靳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