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移斗轉,日月如梭。轉眼之間,2007年已走完365天。借換歲之際,梳理一下、思考一番,給自已和讀者一個交待,是媒體人最基本的功課。為此,《計算機世界》報在2007年的最后一期和2008年的第一期分別安排了回顧與展望專題。
此時此刻,2007年最后的時光,伴隨著我敲擊鍵盤的節奏,正在分分秒秒地流逝,凝固成歷史。一年來的是是非非、風風雨雨,在眼前一幕幕滑過。突然,一條短語像一道光,在我眼前閃現:2007年是轉折之年。
2007年股市瘋狂,萬民炒股炒到信息系統崩潰;2007年奧運售票系統上線當天,僅售出一張門票,系統便告宕機;2007年,用戶并沒有追捧金光四射的Vista,技術含量極高的四核處理器也遭冷遇,被媒體稱之為創新過度。
伴隨著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在信息化的大潮之下,中國的應用呈現出“世界級”的特點:其規模與復雜性超過任何國家,包括跨國公司在內的所有“偉大公司”均拿不出現成的、有說服力的解決方案讓中國用戶照搬。本周,一位“偉大公司”的大中國區總裁告訴我, CIO遠比廠商懂行,廠商現在已經跟不上用戶。產業落后于信息化,與信息化脫節的基本格局已顯端倪。
60多年來,全球信息產業一直在技術創新的驅動下飛速向前。當年,每一款新處理器、每一版新操作系統都能引起用戶追捧的巨浪,導致新一輪的產業大發展。可是2007年的Vista和四核處理器并沒有再現當年壯觀的景象,這令人們在傷感之余,不得不正視這樣一個事實:技術驅動的時代已經永遠地終結了。
由此,我們可以確認,2007年發生了這樣一種轉折: 應用驅動已經取代技術驅動,成為信息產業未來發展的第一原動力。
本來在年初的時侯,人們都期待著Vista和四核處理器能給PC產業帶來新的驚喜、帶來革命性的變化,一如當年Windows XP和奔騰4處理器。可是,2007年給人們帶來驚喜的卻是一種完全不同的東西:Apple的iPhone手機。緊接著,稍后推出的Google手機平臺也引起了極大的震撼。iPhone所代表的手機+互聯網模式,在本質上不同于傳統的電腦+互聯網模式,這種新模式已被市場證明是可行的。
手機+互聯網的模式,是對電腦+互聯網模式的巔覆性創新。電腦的靈魂是技術,手機的靈魂是設計。技術的實質是廠商驅動,設計的實質是需求驅動。
由此,我們可以確認,2007年發生了這樣一種轉折:信息產業的重心,已開始由PC+互聯網,向手機+互聯網遷移。
2007年,先是在G8峰會上,繼而在巴厘島世界環境大會上,環保、減排和綠色的浪潮日益高漲。處理器廠商、整機廠商、軟件廠商、互聯網廠商都在談論綠色和環保,雖然眼下實際動作并不多,但這個大趨勢已是不可逆轉。
自從信息技術出現以來,高性能差不多一直是人們夢寐以求的惟一目標,或者說高性能一直是信息技術的第一價值取向。現在,在全人類共同的綠色訴求下,單一的高性能價值觀已變得非常不合時宜了。
由此,我們可以確認,2007年發生了這樣一種轉折: 綠色已經取代高性能,成為信息技術未來發展的第一價值取向。
合上2007的畫卷,撫著轉折的痛苦與快樂,仰望東方,新年的鐘聲就要敲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