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國際IT界發生了許多引人關注的大事件,吸引著業內人士的眼球。本報在眾多新聞事件中評選出了十大國際新聞,希望能給讀者留下一些關于2007年的記憶,幫助讀者更好地了解IT產業的發展軌跡和趨勢。(新聞排序不分先后)
1.軟件業爆發驚天并購
在全球化風潮席卷之下,IT公司近年來并購不斷,2007年軟件公司的并購更是從根本上重塑了軟件行業風貌。面對市場飽和、競爭日益激烈和創新層出不窮的局面,SAP、IBM和Oracle爭先恐后地搶購了一些競爭對手或合作伙伴,以擴大客戶群,增強在商務智能、服務型軟件等熱門領域的技術實力。Oracle拉開了并購潮的序幕,6月出資30億美元買下Hyperion; SAP 10月斥資68億美元收購Business Objects; IBM 11月以50億美元將Cognos收歸旗下。像往常一樣,最具戲劇性的一幕仍由Oracle上演: 為得到BEA,Oracle報價67億美元,但仍遭到斷然拒絕。盡管富于創新的企業家們會不斷創立新公司,但是中小型公司越來越難以拒絕軟件巨擘的并購。

2.蘋果iPhone激活市場
有些公司在重塑自己,而蘋果公司則在變化莫測的喬布斯引領下激活市場。在iPhone之前,多功能手機在市場上比比皆是。但是,蘋果的產品就是有自己獨特的魅力。今年6月iPhone上市開始之時,蘋果的超級“粉絲”們在商店前排起了長龍。蘋果的設計信條和營銷理念顯然奏效。iPhone設計超酷、電話功能和多媒體功能豐富,已經成了能隨時連接網絡的手持設備的新標桿。蘋果的收入和股價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而相比之下,Google今年11月發布的“Gphone”可以說既超出預期又未達到預期。Google及其合作伙伴最終推出的不是業界期待了一年之久的手機,而是一個基于Linux的開放軟件平臺—Android,這個平臺可以供廠商開發移動電話。
3.戴爾被迫嘗試分銷
良好的物流管理和直銷模式,曾經讓戴爾公司在競爭殘酷的PC市場上多年穩坐全球頭把交椅。但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惠普公司2006年取代戴爾,成為全球頭號PC廠商。競爭對手采取了更好的供應鏈管理方法,戴爾因接受財務調查不得不推遲發布收益報告,種種跡象表明,戴爾似乎失去了前進方向。今年1月,創始人Michael Dell重掌CEO大印。在一年內,戴爾公司增加了企業級產品,增強了中小型企業服務,并開始在零售店中銷售產品,還計劃拓展在全球高增長市場的業務。在種種努力之下,戴爾第三財季收入增長創歷史新高,未來表現值得期待。
4.WiMAX成為3G標準
10月19日,國際電信聯盟(ITU)世界無線電通信全會決定,批準WiMAX成為ITU移動無線標準,使其成為與WCDMA、CDMA2000和TD-SCDMA并列的3G標準。一方面,這是WiMAX代表IT技術對傳統電信業的巨大挑戰; 另一方面也是IT與CT融合成大的ICT行業的一個里程碑事件。移動語音業務一直是帶給廣大移動運營商巨大利潤的“殺手級”應用,但是,隨著無線寬帶WiMAX技術的普及,加之基于互聯網的語音通信技術VoIP的發展,全球范圍內的移動運營商都將面臨一場前所未有的挑戰。從移動通信技術的演進來看,移動通信技術在不斷更新換代。蜂窩移動通信沿著1G、2G、3G、4G的路線向前發展演進,與此同時,來自于IT/互聯網行業的新興無線寬帶接入技術Wi-Fi和WiMAX的出現和發展又使得寬帶無線接入的移動性進一步增強。此次WiMAX成為國際3G標準,就證明了IT與CT在未來移動通信技術標準的融合上,已經實現了實質性的突破。無論是否愿意,人們都不能再僅僅將WiMAX定義為來自IT的技術。
5.私募基金青睞ICT
私募基金不只將目標鎖定在希爾頓、克萊斯勒這樣的傳統巨型企業身上,他們正緊盯著ICT領域的公司。對IT界來說,2007年私募基金的勢力和影響力絕對不容小覷。5月底,TPG Capital聯手高盛,以275億美元收購了美國第5大無線通信商Alltel。6月初,Avaya 被收購的業界傳言也變成了現實,但出手收購的不是此前盛傳的其他電信設備公司,而是被私募資本TPG Capital和Silver Lake以82億美元控制股權收購。除了金額巨大的收購,私募資本還以各種方式入主一些公司,如Sun、Palm,希望從中牟利。11月底,中東國家阿聯酋的穆巴達拉發展公司還以6.22億美元購買了AMD 8.1%的股份。有了私募資金的注入,這些公司希望能更好地進行技術研發,開拓市場。
6.巨頭豪賭互聯網廣告
2007年,Google、雅虎和微軟全力爭奪網絡廣告市場份額,都希望通過收購增強自身競爭力。4月中旬,Google宣布以31億美元的價格收購DoubleClick,從而拉開了網絡廣告行業整合的序幕。隨后不久,雅虎宣布以6.8億美元收購Right Media剩余的全部股份。在MySpace廣告權和 DoubleClick的競購中相繼敗給Google后,微軟必須確保不會再次出局。因此,5月18日,它以“讓人震驚”的高達60億美元的金額,將數字廣告營銷服務代理商aQuantive納入門下,微軟豪賭數字廣告市場的決心盡顯。

7.統一通信爭霸戰打響
“統一通信(Unified Communications)”是這兩年整個IT、通信業界曝光率最高的名詞之一。盡管各個廠商對此理解不同,但統一通信背后蘊涵的主旨卻都是指話音業務、在線狀態、實時通信(即時消息、視頻和應用共享)和準實時通信(電子郵件、語音郵件和短消息業務)等融為一體的新型通信方式。思科和微軟,這兩家在統一通信領域亦敵亦友的廠商,在今年繼續拉攏各自的盟友,分別發布了基于自己傳統優勢技術的統一通信平臺。為了加大在統一通信領域的籌碼,思科還在今年吞并了Five-Across、視頻會議軟件廠商WebEx以及移動WiMAX設備制造商Navini通信公司; 而微軟收購了語音識別技術公司TellMe。Ayava、愛立信、摩托羅拉、IBM、惠普等廠商在統一通信領域今年也都有動作,全球性ICT大廠商幾乎都在加快布局統一通信的步伐,ICT融合之勢必將愈演愈烈。

8.低價電腦時代即將來臨
前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主任尼葛洛龐帝宏大的計劃—到2009年售出1.5億臺“100美元筆記本電腦”,讓全世界貧困兒童都能用上計算機—從今年的情況看希望渺茫。“一個兒童一臺筆記本電腦(One Laptop Per Child,OLPC)”計劃的產品生產推遲了,接近200美元的實際價格與原計劃的“100美元”也相去甚遠。不過尼葛洛龐帝的計劃也許不會推遲太久,一些廠商面對成熟市場增長率下降、產品降價和降低功耗的壓力與日俱增的局面,也開始加入這一行列。英特爾和微軟今年也一改此前對OLPC的冷淡態度,宣布為OLPC計劃提供支持。3月份,英特爾已經開始在墨西哥、巴西等國家銷售價格為200美元的Classmate筆記本電腦。6月份,英特爾還宣布與中國臺灣PC廠商華碩合作,推出了面向全球市場的名為“Eee PC”的全功能低價筆記本電腦。

9.虛擬化大熱VMware受追捧
今年,英特爾和思科先后投資了一個他們看好的公司—VMware。后者是數據存儲設備生產商EMC的子公司,是開發虛擬化軟件的市場領導者,在今年引人注目地成功完成了IPO。虛擬化(virtualization)是指企業在單一接口上管理不同設備,這種軟件使得多個操作系統和應用軟件可以在同一臺機器上運行,并允許系統資源在各個操作系統間按需求來進行資源分配,這樣做可以降低管理復雜度及成本,從而有助于企業節省硬件投資。目前,英特爾、AMD等芯片廠商和惠普、IBM、Sun、戴爾等服務器硬件廠商都在積極加快自己的虛擬化部署,提高硬件和操作系統的虛擬化能力。市場調查公司IDC的數據表明,虛擬化軟件市場規模今年將超過10億美元,而可以利用虛擬化技術的服務器中目前只有5%正在進行優化,虛擬化市場潛力巨大。

10.英特爾與AMD技術競賽升級
自從四核產品被提上兩家公司的技術日程,英特爾和AMD關于真假四核的爭執就從來沒有停息過。AMD希望其“巴塞羅那”四核處理器的推出會增強其自2003年建立起來的技術優勢。當年,AMD推出Opteron 64位芯片,風頭蓋過敵手英特爾,AMD的市場份額隨之上升。但隨后,英特爾以降價并推出新的64位和四核處理器應對。為了阻擋“巴塞羅那”的市場突破、分散業界的關注,英特爾還于9月6日搶先推出了代號為“Tigerton”的四路四核Xeon 7300服務器處理器。11月份,英特爾又推出了代號為“Penryn”的45納米芯片。而受到利潤下降和收購ATI帶來的沉重負擔的影響,AMD今年10月宣布,連續第四個季度虧損,并宣布為進行調整而推遲“巴塞羅那”的批量交付。更不幸的是,最近AMD又被爆出“巴塞羅那”四核處理器存在漏洞,受困“缺陷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