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3、墨盒專利危機四伏
3月15日,CeBIT2007在德國盛大開幕的當天,一群突然出現的海關人員和警察卻打破了原本熙熙攘攘的和諧——當地海關接到意大利專利代理公司Sisvel的調查申請后,聯合警察在展會現場沒收了華旗、紐曼、邁樂數碼等中國參展商的多款mp3產品,直接導致在隨后的展覽中,原本被寄予厚望的mp3產品“缺席”。
剛剛走出國門不久的中國mp3產品在德國慘遭滑鐵盧,盡管4月底Sisvel公司與華旗簽約和解,讓此事暫告一段落,但mp3涉及到的專利“攔路虎”并不只有Sisvel一家,而高額的專利訴訟費用和動輒幾年的審判周期,也往往讓企業頭痛,不得不選擇按對方要求付費。
7個月后,10月19日,mp3專利尚未塵埃落定,納思達與愛普生之間的墨盒專利糾紛“337調查案”又有了最終結果。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裁定愛普生專利有效,調查中涉及的納思達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等24家公司所出售的墨盒產品“侵犯了愛普生專利”。同時,法庭還發出“普遍排除令”和“禁止令”,要求所有進口商都不得將相關專利侵權產品進口和銷售到美國。通用耗材和與原裝耗材的爭端。
這些事件,將原本就頗受關注的專利問題,再次推上了風口浪尖。事實上,無論是幾年前的DVD、機頂盒專利之爭也好,還是現在的mp3、墨盒專利危機也罷,“專利”都是企業為搶奪市場而使用的武器,歸根結底仍然是利益。現在中國企業的問題在于不擅長使用“專利大棒”,因此無論是哪個行業,都應該從樹立自己的專利意識做起,練好“專利大棒”,才能在市場竟爭中不那么輕易敗下陣來。

《勞動合同法》安定民心
今年7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經第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八次會議審議通過,國家主席胡錦濤簽署第65號主席令予以公布。盡管具體條款的實施細則尚未對外公布,但其強大的震懾力已穿透了IT行業的每一個角落。
對絕大多數員工來說,《勞動合同法》是一部讓人感到興奮和溫暖的法律,因為它在明確勞動合同雙方當事人的權利和義務的前提下,重在對勞動者合法權益的保護。特別是對一向不大關注法律、法規的IT員工來說,《勞動合同法》的許多內容都不能忽視。
比如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即與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就是說只要事實上存在勞動關系,就受法律保護和約束,只要有證據,不管企業有沒有與員工訂立合同都將生效;如果超過一年,企業未與勞動者簽定書面合同,就被視為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已經訂立了無固定期限合同,只要員工不違反《勞動合同法》規定的條款,員工就可以“捧上鐵飯碗”……許多條款都會讓勞資糾紛的解決結果與《勞動合同法》出臺前完全不同。
然而在一些企業眼中,卻把2008年1月1日——《勞動合同法》正式實施的日子視為“雇主蒙難日”,特別是對知識密集型的IT企業來說,人才直接影響企業的生死存亡。一方面,企業擔心關鍵人才能夠自由跳槽對企業帶來不利; 另一方面,又怕一些不適合的員工“賴著不走”增加成本。因此,自11月開始,出現了以“華為辭職門”事件為代表的退工風潮。據本報記者了解,除了華為等企業把勞動合同改為勞務合同外,還有不少國內知名的網站辭退老人后以低薪聘請新人。
事實上,專家指出,原本IT業春節過后大規模的“員工遷徙”現象對員工、企業甚至整個產業、整個國家都沒有益處,《勞動合同法》的出臺就是要在規范企業用工的同時,客觀上借助法律強力推動企業走上良性發展的道路。正如在IT員工中流行的那句話所說的,“熬到2008年1月1日,就是春天了。”